更何况,内阁所展示的形象比皇帝还坚固,且不论内阁里面那些铁骨铮铮,口若悬河,以进言被贬为荣,以劝谏被斩为无憾的士大夫们常常让君主哑口无言,备受掣肘,前朝把嘉靖折磨得神神叨叨,成天就指望着得道升天脱离苦海,万历更是心灰意冷就知道鼓弄他那几个木板用繁重的体力劳动逃避现实,掰指头算算,这内阁制实行了四百来年,别说龙椅上的“朱颜”变了十好几张,就是皇姓也已经换了一茬儿,唯有这内阁毅然不倒,当真可谓是“流水的天子,铁打的内阁。”
下层的老百姓乃至于朝中的文武百官,皇亲国戚所思考的充其量只是内阁中的大臣们得势或者不得势,从来没人考虑过甚至是不会想到要考虑“内阁”这个机构本身的升值或是贬值。
但雍正七年对于内阁而言,无异于1929年之于美国华尔街的纽约证券交易所,内阁大学士们先是发现自己的同事里那些”谨密之士”居然集体旷班,无故缺席,更奇怪的是一向对官员考勤很是重视的雍正竟然对此视若无睹,表现出漠不关心之态,这样的情况持续了几天,一众大学士们经过多方打听后方才知道,这些人竟都被调到了皇帝新设立的一处名为“军机房”的官署,于是乎整个内阁都在琢磨这个在养心殿旁边那个芝麻绿豆大点儿的地方设立的新官衙到底是干什么使的,直到发现自己手头的工作越来越少,也越来越没有挑战性,关于军机房的解释文件才秘密地在全国范围内有选择性地公布,说是朝廷用兵西北恐有紧急战况难以及时相告圣上,再者则是用兵西北实乃机密,而内阁至于太和门外,给皇帝呈奏折业手续繁复,难保其间会不会出什么岔子,泄露了朝廷的机密,故日后关于西北战事的军务都交由军机房,直接与皇帝交涉解决,无需再经过内阁。
其实要说战况多紧急倒也不见得,至少这也算是去有计划地打别人,而不是毫无准备地被人先打上一闷棍才回击,说啥那也肯定紧急不过康熙时候的三藩之乱。要说怕泄露机密,这大清朝建立百余年,更机密的事内阁也不是没有参合过,但是,毕竟战场上的事儿都是瞬息万变,皇上说是十万火急,那就只能当十万火急,谁也不敢说这军情早报晚报都无伤大雅。
起初,内阁大学士们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所处的内阁已经开始沦落为被上帝遗忘的角落。在他们看来这个“军机房”不过是针对西北战事的临时性产物,就像编修明史要找一些专业性人才聚在一起一样,事情办完自然就要解散,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但是事情接下来的发展明显是告诉了他们如意算盘打错了时候,居安思危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雍正这厢用军机房这个临时部门用得十分顺手,眼看着帝国西北从愁云惨淡变成霞光万丈,一片祥和,也丝毫没有给军机房张罗散伙饭的意思,到了雍正十年,干脆大手一挥把“军机房”的牌坊改成了“办理军机处”,正式把这个“临时工”提拔为政府常设的正规部门,使之直接对皇帝本人负责,委以机密重任。
至此,差不多算得上是彻底宣告“内阁”这位“两朝元老”在持续四百余年如20世纪头二三十年的纽约股市一样一路看涨后,已经彻底崩盘,余下的“旧山河”只能处理些例行事务,再无缘国家核心机密,未能蝉联桂冠,沦为朝中的“第二小提琴手”。
起点中文网 www.qidian.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第二十九章 苦守危壤,不如施之于民(2)
更新时间2011-2-24 16:23:29 字数:3485
要说这军机处,虽然很大程度上是属于封建政治皇权高度集中的必然产物,但和设立它的雍正皇帝也不能说是就没有关系。
雍正皇帝的父亲康熙和载淳他爹咸丰正好相反,子孙颇丰的他从来不用愁自己没儿子,反而在晚年大概会郁闷自己儿子太多,对于康熙而言,这头一两个儿子,初为人父,新奇;最后三四个是晚年得子,乐和;因此,虽然不是出于自己的主观意愿但从客观上讲卡在中间的那几个皇子总体来说不靠自己的努力很难受到皇帝老爸的待见。而雍正作为康熙的第四儿排行虽然看似很靠前,但正在致力于解决边疆危机以及收复台湾大业等一系列为后人圈点之重大历史事件的年轻康熙彼时也是风华正茂,雄姿英发,壮志待酬的热血青年,极具“舍小家而顾社稷”的高尚情操,作为一个已经有明确继承人的皇帝来说,听说自己多了一个皇子不会比听闻前线又传来捷报更高兴,况且像雍正此种不属于千古一帝范畴的皇帝,老天也很不配合,没搞出点儿什么霞光红云之类的祥瑞充充场面,让人侧目。
因此康熙对于这个将在大清帝国最辉煌的康乾盛世中起到承上启下作用的老四也没给什么特殊待遇和对待他后面几个生的不太是时候的儿子一样,匆匆瞅一眼,给个名儿,这事就算拉倒了。
就雍正的个人能力而言,把中国的历代皇子排个名,他算是优等生,如果在前朝大明随便挑一个除朱元璋之外的皇帝当爹,能不能当上皇太子不好说(毕竟这在很多情况下要看当皇帝的人靠不靠谱),但他文韬武略肯定是值得他的父皇为之自豪一番,可他这株“佳木”又没长在农家小院或是普通的小树林,偏偏扎根在了满园皆是奇花异草的御花园,这就是一件让人扼腕的事,虽然小伙儿长得精神,脑子灵光,六艺皆通,博古识今,还兼有一点儿小文采,综合颇为实力强大,是个全才,不过在他术业有专攻的众兄弟中,他的这种全面发展有很长一段时间被看成是全面平庸,长相,智商,武功乃至于母亲的背景哪样单个挑出来都是比下皆有余,但上面总是会有那么一两个甚至三四个出类拔萃的弟兄压着,因此也更难在与康熙为数不多的几次会面中显山露水。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