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首席外交官_珞骅【完结】(170)

  载淳充分继承了慈禧太后“吃水不忘挖井人”的优良传统,当即决定特别批准沈哲进入这个帝国最核心也是最机密的组织——清陵卫。

  要说这清陵卫,按照祖制,最然在人才选拔方面一向是秉承“能者居之”的原则,但是在管理阶层方面一直是无一例外地任用满人,毕竟清陵卫的存在关系着爱新觉罗家族是否能够长久的对下臣加以高压控制。

  按照传统来说,清陵卫的掌控权一直是由皇帝亲自掌管,由历代天子仙去之前传给自己的儿子,所以虽然自雍正之后大清国一直是秘密立储,全天下不等到天子薨了是无法知道下任天子是谁的,但这些都是蒙局外人的,真正的局中人——皇帝和“太子”对实际情况可明了得很,一旦哪个皇子有一天突然被自己老爹授予了“清陵卫”这个秘密组织的掌控权,那么八九不离十就能猜到自己将要成为下一任的天子了。

  不过这种情况在道光年间出现了一个问题,就是道光皇帝秉承慈父心肠,奕詝和奕他是哪个儿子也放不下。

  在外人看来,道光皇帝在把皇位传给咸丰皇帝的同时,为了安抚奕封了他一个恭亲王,而另一个儿子只捞到了一个郡王的名头就足以表达他对这个六皇子的偏爱。

  但是实施情况却远不止如此,除了一个亲王的头衔之外,奕还在意外地从道光的口中得知了清陵卫的存在,并且得到了其中一组的控制权。如果翻译成当时比较新潮的洋话,就是分得了三成多的股份。

  起点中文网 www.qidian.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第三十四章 清陵卫(2)

  更新时间2011-5-26 16:58:45 字数:2518

  清陵卫开始出现了二元政治格局,但是这个二元政治仍然是极具中国特色的,因为毕竟咸丰皇帝在世的时候恭亲王还很年轻,兄弟俩感情不错,奕对自己的皇帝哥哥也没有什么私人情感上的排斥,因此清陵卫的事务他也鲜少插手,不过鲜有插手并不代表他完全不过问,毕竟这仍然是他的父亲给他的宝贵遗产,没道理拱手相让,至少他要保证,他在清陵卫中的那一部分“股份”仍然是听令于他的。

  特别是到了咸丰皇帝统治的后期,精明的奕虽然赋闲在家,平日里也没有多往宫中走动和自己的亲哥哥交流一下感情,但也对咸丰私生活的糜烂程度了如指掌,咸丰避走热河的时候,他心里也猜测到了这皇帝一走有七八成那是回不来了,在奕的心中,要是自己的那部分清陵卫被咸丰皇帝收走了他心里还好想,毕竟那是他的亲哥哥,爱新觉罗家的嫡传子孙,但是一旦他的哥哥过世,以大皇子的年幼程度,可以肯定的一点就是,清陵卫这个秘密的知情权再也不仅限于爱新觉罗家族的范畴,而且掌控权也会落到他的两个嫂子甚至是他哥哥委任的那几个顾命大臣的手里,这就是他绝对不能不严阵以待的了。

  奕很清楚,虽然他的皇兄奕詝是一个息事宁人的老好人,但是他的两个嫂子可都不是省油的灯,尤其是大皇子载淳的母亲懿贵妃叶赫那拉氏,一个刚刚失去自己丈夫的女人为了保住自己的儿子和自己的地位一定是将三尺之上的神明抛之脑后可以无所不为的人,女人的心能有多狠,手段能有多毒,花招能有多出其不意,作为在深宫之中长大的奕比可是比任何人都要清楚的。

  当时咸丰皇帝还在承德避暑山庄苟延残喘,奕也并不知道后来会发生一场让他守得云开见月明的辛酉政变,不过他也知道,一旦圣上驾鹤西去,大清的实权不会落在年仅六岁的载淳身上虽然他是无可争议的皇位继承人,至于落在会不会落在他身上他奕也不敢妄想,毕竟大清朝向来也没有兄终弟及的继承传统,非但没与,在清初顺治皇帝时期还有多尔衮那个大麻烦更是给世世代代的大清皇帝们的心中蒙上了阴影,使得坐上皇位的人坚信“弟弟信不得”,没坐上皇位的候选人坚信“靠叔叔还不如靠舅舅”。大清政权的两个最有可能的集中点无非是有皇后钮轱轳氏以及懿贵妃可贺那拉氏组成的**集团和肃顺等人挑头的权臣集团,而且看着自己侄子载淳那一副不争气的德行,指望他像先祖康熙黄那样智除鳌拜每个二三十年大概也无发生的可能。

  如此一来清陵卫中他就不能再处于其他两组的附属地位,而是悄无声息地保持独立。这件事情往大里说是为了他们爱新觉罗家的千秋万代,往小里说是给自己的项上人头的一个保证,是他进可攻退可守的基础,毕竟只要清陵卫在手,如果真有人想拿他开刀也要先掂量掂量得失。

  事情的发展除了辛酉政变以外,所有的事情都和恭亲王预想的一摸一样,清陵卫的决策阶层里终于出了不姓爱新觉罗的人,而且还是两个女人——他的哥哥咸丰心里到底还是装着爱新觉罗家的祖宗的,没把这个秘密透露给三个襄赞政务大臣,只是他没有想到他自己的枕边人也是外人。

  两宫皇太后虽然野心大,但是无论如何,奕的掌控权是她们的公公——道光皇帝亲自授予的,两宫皇太后想要剥夺却一直找不到合适的理由,而奕在这个方面也表现出了超乎寻常的强硬态度——你削爵可以,夺权可以,罢免也可以,但是清陵卫,绝对不让。再加上清陵卫被奕调教的一个比一个死心塌地,忠君爱国,就更加让两宫皇太后无缝插针,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把整个清陵卫都放在一边,时间一长清陵卫最初的价值和功效也就与日具下,以至于掌权之人都已经想不起来要去使用它。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