奕劻辩解道:“宋大人此话差矣,关东乃是本朝基业,岂容有失,如果宋大人有良策可以应对,还请直言无妨!”
宋彪道:“一是要加紧办新政,抽调官员充实各府各州各县,实施有效管理;二是设立开垦局,从直隶、山东等地抽调百姓民夫开垦关东,使得人口大增;三是让我在关东自筹军饷,三年之内练新军十万。有此三点,东北就可保住了。”
奕劻赞道:“宋大人所言甚至,只是珍惜民力,在三省筹办新军十万恐怕是太多了,朝廷财政空虚,想必也没有多少银子可用,东北新军若能办到五六万,大致也就差不多了。若是三省真的危在旦夕,朝廷可拨其他各省新军前来支援。”
他自己心想,让你在东三省练出十万新军,怕是连我大清朝廷都不保了。
宋彪也不介意,道:“五六万也行,勉强保着沈阳坐等各省支援!不过,要说到新政的事,我观赵大人并非是办新政的人,还请朝廷另外换一人。其二,三省驻防将军应该撤销,换为巡抚,否则,我这总督和三省驻防将军岂不是冲突的很厉害,大家都在内斗争权,谁也办不了实事,那恐怕就不太好了。”
奕劻一时为难,原本确实是谈过换设三省巡抚,只是谁能真的信任宋彪,继续留着三省驻防将军就是要拖宋彪的后腿。用太后老佛爷的话说,三省有失不过是肌体之患,若是让宋彪的宋北新军坐大,那才是心腹之患。
奕劻稍作思量,答道:“此事容我回去之后再和其他诸位大臣商议,禀报太后之后再做定夺。”
宋彪听着这番话的意思是感觉到不太可能,他心里就是一声冷笑,说的难听点,满人现在是宁可丢了东北基业,也不能让他独霸关东。
宋彪也懒得再周旋商议了,他不过就是要几年的缓冲时间,等他立足稳了,东三省该怎么办都是他说了算,就满清朝廷的那点破实力还不够他在乎的呢!
他这个人一贯是不给脸的,当即就和奕劻道:“随便朝廷怎么办,我这个人素来是过一天算一天,当一天总督办一天事,王爷都不在乎,我还在乎个什么劲呢?”
奕劻的脸色很是难堪,心中既忧又喜还伤,忧的是宋彪此人确实不通经史,毫无报国忠君的想法,喜多是此人也无太大的报复和雄心,伤的是此人似乎也无心死保东三省。
他琢磨,如果俄国人哪一天挥师南下,宋彪要是真打不过,八成就直接跟着俄国人干了,绝对不会像其他官员那样尽忠尽职。
这种预感让奕劻很是气馁,也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第一百零七章 奉天新军示威事件(一)
奕匡在东三省住了些日子,宋彪还亲自陪同他去了一趟辽中,在那里,宋彪的东北新军正在分成多路围剿土匪,正好有一波土匪被围在山上,宋彪特意邀请奕匡参观作战。
宋彪并不担心暴露自己的实力,恰恰相反,实力才是他成为东三省总督的关键,俄国的推荐和其他各国的默认倒是其次。
宋彪显然不将满清朝廷放在眼里,不支持他搞新政,他照样也要搞新政。
将庆亲王奕匡送出辽中后,宋彪就回到沈阳部署新政,在奉天行宫的对面,也就是后来的张大帅府和附近位置购买地契,圈建东三省总督府和奉天省政府办公所,这是为了长远的计划,现在则统一称作东丢省总督衙门。
此外,他在浑河南侧的一段区域集中购置地皮,也就是从浑河堡到杨官屯这个地方,按照他的计划是准备在这个区域设立工业新区,招商弓资,吸升工厂进入。
用手中的资本优势,他让回到关东的容星桥去和英国洋行交涉,购买营口通商埠口的码头和周边地段,也准备设置工业新区,作为交易的条件,他承诺支持营口的发展,以及英商在此地的通商权利。
宋彪在手里囤积了足够的粮食,这足以让他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将奉天地区的民情稳定下来,用手里的运输团、民兵大队和联系到的马帮,他将粮食运到各个县镇,就地按屯、村借粮。
在沈阳、辽阳、辽中等重灾区,他也开设粥场,救济灾民。
能够和清王朝要的,他绝对不会手软,二话不说就和满清朝廷索要十万担的粮食用于进一步救济灾民,并且将这个事情派给和他关系很差的赵尔巽。
赵尔巽是奉天府尹,此事本来就是他该负责的民务。
宋彪则亲自和米哈伊尔大公、库罗帕特金总司令官交涉各项条款,正如他所预测的那样,俄军现在也恨不得立刻就撤回去镇龘压暴乱运龘动。
不管是米哈伊尔大公,还是库罗帕特金总司令官,以及确认会留在辽东半岛租借区担任关东州总督的谢叶尼斯基上校,大家都非常信任宋彪,确信宋彪会有效的保护俄国在东三省的利益,以及暗中抵御英日同盟在东三省的渗透。
双方很快签署了多份协议,有明有暗,明着是正式的退军条款,暗着是俄国承诺的四条款,更暗的没有任何纸上协议的则是俄国将缴获日军物资,已经难以运回国内的多余军事物资都低价处理给宋彪的东北新军。
俄国仍然会保留一个骑兵旅和一个步兵团的兵力在沈阳,以宋彪的东北新军名义存在,并由布鲁西洛夫准将担任直接指挥官,原则上仍然归属宋彪调配。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