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心里明白,其实朝鲜现在也无人可用,如果他不是满人,按道理也绝对轮不到他。
荫昌当即谢恩,道:“多谢太后恩典。奴才必当效犬马之劳。”
慈禧有气无力的微微颔首,只是和荫昌说了会话的功夫,她已经耳鸣嘈杂,体虚手寒,不知道有多不舒服和难过,可她也只能继续撑着,又和荫昌问道:“至于奉天巡抚之职,你可有合适的人选推荐?”
荫昌道:“东三省开垦督办大臣唐绍仪是个合适的人选,他在这个位置上,至少不会像当年赵大人那样坏了朝廷的大事,也不会走错路,办错事。”
慈禧明白荫昌的意思,在奉天巡抚的位置上既要和东三省总督宋彪保持合作,不能翻脸闹事,也得防着宋彪,不能和宋彪走的太近。
能有这样的人选肯定是再好不过。
慈禧微微颔首,心里宽慰,道:“这人倒也不错,往年和rì俄周旋,亏他有那番能耐。要说起来,东三省新政办的好,他倒是功劳也不小,只是细细一想,东三省如今虽是有功之地,本宫担心的也便是这里。前番你刚回来,劝说同宗不要妄言杀宋总督,只说俄国的军火一火车之外又一火车的运往奉天,可真有此事?”
荫昌知道这事迟早是要被问的,当时他是和亦劻、載沣说的这事,載沣年轻气盛,非要杀宋彪以平东北之患,荫昌气恼之下就说了这句实话,吓得亦劻和載沣不轻,连夜就跑去和慈禧禀报。
他谨慎的思量片刻,如实回答道:“宋总督防范朝廷极严,何况他如今也是骑虎难下,又要力防rì俄各国,比如说签订《韩清同商续增条约》,驱逐千余rì本浪人等事,他若是没有手中十万重兵,rì本岂能轻易就范?如今他和rì本、朝鲜谈延吉之事,又要将朝鲜赖居三省的难民遣返,数量达十几万之多,rì本也是一忍再忍,没有别的原因,就是怕他而已。此人手握十万jīng兵,别说北洋军不是对手,rì本陆军那么厉害,实际上也不是对手。兵多是好事,可也是坏事,他又是不好当官,只想当将的人,东北新军又是他一手锻炼出来的虎狼之师,他岂能坐视被朝廷调入京师,斩其四肢爪牙?太后,奴才斗胆说一句话,比之当年的三藩,宋总督确实并无作jiān犯科之事,凡事也都依法置办,更无越权专权之举,只是如今已是难解的死结,朝廷怕他造反,他怕朝廷下手除他,两边都不得安生,只能相互提防,越是提防,怕是越容易出事。何况京师之中真是太多恨不得生乱子的闲杂人等,天天喊着要杀他,他在京师也有耳目,岂能不知,只能是更加提防。奴才以为,这个死结若是解不开,怕是迟早还会被人捅出篓子。”
慈禧不说话,她知道荫昌说的是实话,可谁能不妨着对方呢?
在心里哀叹一声,慈禧问荫昌道:“那你以为该如何置办才能解开这个死结?”
荫昌道:“奴才斗胆,以为朝廷不妨就索xìng将他架在三藩的位置上,既然有前车之鉴,他必定会小心谨慎。他若是真能世袭东三省,大致也会安心割据东北,这大约能给朝廷争取三四十年之机。”
慈禧颇是不高兴的斥责道:“若是三十年,朝廷还无能力安定东北,那该如何,难道就要将祖宗的基业都让给他?”
荫昌吓了一惊,可还是劝说道:“太后,若是朝廷缓了三十年还不能平定东北,那哪里还有三十年之机……慈禧一时无语,她自己想想也知道就是这个道理,如果大清国卧薪尝胆三十年还没有实力打败宋彪的东北新军,又何必还要继续折腾呢?
她知道荫昌说的很对,但她绝对不可能同意这样的提议,可她也打算让军机处去商谈这件事,以此去试探宋彪的反应。
她将希望寄托于宋彪自己主动站起来反对此事,意识满清皇室的高贵,意识到大清帝国授命于天的事实,意识到自己身为一个汉人的卑贱。
人少则慕父母;知好sè,而慕少艾;有妻子,则慕妻子;仕则慕君,不得于君则热中。君皇为上,万民效忠景仰,此乃天经地义之事,身为汉人而不知忠君,此为逆类,弗如畜类。
她希望宋彪能明白如此浅显的一个道理,一个做为汉人都必须明白的基本道理。(未完待续)RQ
第144章 抚顺的刺痛
京师之中将是否要对宋彪分藩之事讨论的像模像样,这样的讨论甚至蔓延到了全国朝野,群起攻击者极多,不乏名臣志士严词反对,更有人说是宋彪自己要求封王,一时之间,仿佛是举国上下都有讨伐之词。
朝野之中到处都是满怀嫉妒和憎恨的人,朝野上下都将宋彪类比吴三桂、尚可喜之流,笔诛词伐,恨不得能以三寸之笔咒骂死宋彪。
宋彪倒是真心没有想过清政府会考虑给他分藩的事,更没有主动提出这样的想法。
对于一时之间忽然蜂拥而至的滚滚骂名,宋彪选择用一种淡定的冷漠去对待此事,张之洞知道他未有这样的要求,发电给他,劝他上奏自表,宋彪也懒得慷慨陈词的自表一番,而是给张之洞回电“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八字。
秘书局的幕僚们也很惊讶,有人劝说宋彪索性就逼迫朝廷分藩,有人则劝说宋彪自表推卸,以免局势恶化,袁金铠甚至在秘书局内部为宋彪准备了四份措辞各不相同的表奏稿,可宋彪冷淡的拒绝了所有建议。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