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远号和海圻号在很长时间里都是国海军的长期旗舰,国海军能有今天这样的规模和水平也实属不易,如此命名也是希望全军将士珍惜现在。
……
霞飞元帅在中华帝国的考察周期长达一个多月,正是在这段时间里,中法两国加深同盟合作的决议也基本确定下来,1925年5月底,在霞飞元帅的建议下,法国总统杜梅格亲自抵达国访问,在běi jīng和国签署了正式的《中法战略同盟条约》,将中法关系定位在真正的牢固的永久同盟位置,随着这份讨论了两年之久的条约正式签署,中法之间的合作也进入新的阶段。
这或许就是真正的好事多磨。
帝国之所以要和实力已经不如自己的法国继续维持同盟关系,一是因为世界范围内的阵营竞争过于激烈,而美国并无和任何一国正式缔结同盟的可能,国要和英rì同盟竞争,同法国维持同盟关系是必然之选;二是对皇帝宋彪而言,他也根本无心躲避第二次世界大战。
如果世界在十年后必然要爆发新的世界大战,以那时的国的国力和实力,绝无必要作壁上观,否则只会害了自己,最佳的选择就是从一开始就给对手沉重打击,用战争证明中华民族的真正之崛起。
总的来说,法国比国更需要维持中法同盟关系,现阶段几乎是法国历史上最为虚弱和困难的时期,在欧洲面临着英德意三国的竞争压力,和美国的关系也不好,两国在加勒比海和南美洲存在着极大的利益冲突,在南太平洋和美rì的冲突rì渐剧烈,而法国的军事和经济实力都在不断的严重下滑。
一战之前,法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利贷国家,通过cāo控金融霸权还能维持自己的国际地位,一战之后随着金融霸权的丧失,这就彻底不行了。
随着最重要的同盟沙俄帝国崩溃后,如果不能维持中法同盟关系,法国就是世界上最为孤立的国家,它几乎在全世界和每一个列强国家都有竞争关系,甚至和西班牙的关系也极其僵硬,堪称是四面受敌。
所以在《中法战略同盟条约》中,法国所做出的让步是非常巨大的。
首先是除了越南和法属印度地区之外,法国将泛太平洋地区的殖民地大体都出售给中华帝国,仅象征xìng的保留了墨西哥东海岸的克利伯顿岛;其二,法国将哥斯达黎加北部(约1.5万平方公里)及周边岛屿转售给中华帝国。
这些地区其实没有多少的价值,国本身也没有这样的要求,但是为尽快恢复本国的资本优势,法国要求国大幅度减免债务,国肯定不同意,最后就达成了这么一个特殊的协议,法国象征xìng的卖掉一些殖民地,正好可以撤离太平洋地区,同时也给国在印度洋一些合适的补给点,比如说哥斯达黎加北部的安奇拉纳纳港口就是世界级的天然良港,帝国在这里设置一个印度洋海军基地也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
帝国本身也急于开拓渔业,整个印度洋的渔业资源还是很丰富的,有了这个基点,只要加大渔业投资,长远的收益率还是很不错的。
法国出售的这些殖民地都不是很值钱,但是国却要付出1.5亿英镑的高昂价格,而且还要面临着在整个太平洋地区和本激烈对峙的问题。
仔细算下来是很不划算的,法国实际上做出的真正的最大让步是在战略同盟条款中,约定中法双方开放殖民地,享有同等通商和投资待遇,对双方都有莫大的好处,但从总体而言还是对国更有益。
法国的税收是很高的,殖民地基本是封闭的仅同法国本土进行贸易,在这个条约达成之后,国就等于是加入了这个经济圈内部享受同等低税待遇,虽然法国同样享有等同于国的中亚、中东、北部朝鲜等国殖民地、保护国的通商待遇,但法国毕竟不是一个工业出口国,包括其作为资本输出国的地位也在一战后被大幅削弱,双方对等,那肯定就是国占据大的优势。
法国国内对这个事情的反对声浪还是很大的,最终能达成这一同盟条约也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在中法继续维持同盟条约之后,作为回应,英rì也加强了两国同盟的合作,随着国的造舰速度加快,本则同样被迫增加了巡洋舰的建造计划,其实中rì两国的巡洋舰都不便宜,特别是像抚顺级这种装甲巡洋舰,基本就是小号主炮的准战列舰,随时可以通过更换主炮变成战列舰,从一开始也就直接奔着战列舰而去的。
抚顺级一艘的造价是700万中圆,本类似重巡洋舰的造价大致相当,双方一口气都增加了四艘,于是从1925年开始,中rì海军竞赛就再次被点燃,对本而言,维持这样的竞争就要每年多开支五千万rì圆的海军经费。
国倒是没有什么大问题,海军军费顺势增加到5.2亿中圆,占央财政总预算的8.5,本则重新的被迫扩大回30左右,等于是没有签署《华盛顿条约》。
本真没有必要这么做,因为在一战结束的时候,中rì经济规模对比是7.85:1,这是一个非常特殊的阶段,到了1925年,本又被打回原形,中rì经济规模对比再次扩大回9:1的差距,而且本经济目前来说也不是以前那么繁荣式的增长,虽然受大宗商品和全球物价下滑的影响,国的矿业和农产品的出口有所下滑,但国的经济增速还是比本快啊,整体情况也比本好很多啊。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