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的康王赵构,确实如钦宗皇帝所想。在四处招兵买马,招募军队。
消息刚一散布,相州的知府汪伯彦已经闻讯赶来,极尽谄媚之能事,劝说康王赵构把天下兵马大元帅的元帅府邸搬到相州。
汪伯彦非常有才学,著作有《汪伯彦文集》三十卷《春秋大义》十卷等,在宋朝的民间也是有一定的影响力;汪伯彦还有另外一个身份,是当朝新科状元御史中丞秦桧的授业恩师。
如今天下的形势越来越清晰明了,康王赵构的民望和呼声愈见高涨,以汪伯彦超级灵敏的嗅觉,哪里会错过此等良机。
相州作为一个千年古城,其规模人口防御力量等等远非磁州这个小地方可比,宗泽也无话可说,只好跟随康王赵构搬来相州。
于是乎,一个以康王赵构为大元帅,以汪伯彦和宗泽为副元帅的领导班子就此搭建成型了。
不得不说,相州知府汪伯彦的出现,给了康王赵构一个极大的帮助。
首先,相州的财政储备远比磁州要多。
有了钱,就可以多招兵;兵马多,影响就大,就有能力把全国各地各州府的应课税钱粮吸纳到相州来;如此一来,大元帅府就有更多的钱粮,可以招募更多的兵马,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假如没有相州的财政基础,手中无兵,不要说距离很远的州郡,就是相州附近的州府,也不一定愿意把钱粮缴纳到相州。
虽然康王赵构有名分和大义,但现在是乱世,金兵势大,宋室摇摇欲坠眼看就要灭亡了,哪个知府和节度使的心里没个小算盘。
所谓乱世出英雄,皇帝轮流坐,就看你有没有这个胆量,能否把握住机会。
其次,相州知府汪伯彦确实是个人才,懂得康王赵构的心思。
与宗泽相处了一段时间,这个老家伙对赵宋皇室的忠诚是确凿无疑的;但问题是,对赵宋皇室的忠诚并不代表对自己的忠诚。
这一点,康王赵构已经很隐晦地跟宗泽说过几次,可惜那个老头子就是不明白,或是在装糊涂;每此见面,都是在谈征兵粮饷凑集的进度,还有多久就可以出兵勤王,云云;让康王赵构头痛不已。
而汪伯彦则完全不同,康王赵构才跟他探讨过一次关于进退之策,汪伯彦已经完全明白赵构的意思,而且还出了很多的好主意:比如将来可以定都应天府,可以远远避开金兵,等等。
正所谓酒逢知己千杯少。康王赵构开始明白,为什么自己的祖辈都喜欢使用文官,而对武将严加防范。
再者有了汪伯彦,康王赵构就可以让汪伯彦去跟那个顽固的宗老头沟通,让能言善辩的汪伯彦去跟宗泽解释,相州这里是赵宋的最后一脉,不容有失,让宗泽耐心等待。
而康王赵构自己则躲得远远的,一幅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的样子。
至于金兵,康王赵构已经想得很透彻:女真人就那么丁点人口,正如汪伯彦所说,大不了跑到江南去,难道金兵真的能够把整个中国吞下?
完颜兀术几兄弟如今在考虑的并不是能否吞得下整个中国,而只是如何把赵宋皇室和诸多官员的财帛妻妾搜刮殆尽。
这可是个技术活,既然尽量多地去刮取,又不能引起他们老赵家太大的反弹,以免他们绝望,玉石俱焚。
为此,完颜家几兄弟还专门在汴梁城外找了两处地方,用来安置从汴梁城里收刮来的财物和美貌女子:一处叫是斋宫青城寨,这里是以前老赵家郊祭的地方;一处叫刘家寺,是本地一刘姓大户家的祠堂。
至于金兵是如何贪得无厌,穷凶极恶,《靖康稗史之二》记载得清清楚楚:▲二十七日,金兵掠巨室,火明达刘皇后家蓝从家孟家,沿烧数千间。斡离不掠妇女七十余人出城,左言妻亦被掠,翌日以金赎还。
▲二十八日,何■使金军,却还。又遣恽王以下十一人往议,不纳。夜,火节明皇后刘家。
▲三十日,上御马拥素队三百人出朱雀门,金兵阻止兵卫。上至青城寨,二酋拒不见,夜宿斋宫。
▲十二月初一日,上在斋宫,遣宰执议和,二酋逼帝上降表。
▲初二日,二酋迎帝入寨,请帝北望拜表毕,相揖入座。酒三行,酋令萧庆等五人送帝入城,萧等驻宿尚书省,不复去。诏陈过庭往河北割地,以河为界,并诏康王回京。
▲初五日,虏索马七千余匹出城。
▲初六日,虏索兵器出城。三朝北盟会编卷七二是日云:凡甲仗军器,以车辇去,或用搬担,数日方尽。
▲初九日,虏索河北河东守臣家属四十五家及蔡京等家属二十余家出城。
▲十三日,虏索绢一千万疋,军民般赴南熏门交纳。又索蒲解两州地,许之。
▲二十五日,虏索国子监书出城。
▲二十八日,虏索秘书录所载古器出城。
▲初四日,辇运犒军金银至虏寨。
▲初九日,虏索上元灯饰出城。
▲十八日,虏索景灵宫供具。
▲十九日,开封府报纳虏营金十六万两银六百万两。
▲二十五日,虏索玉册车辂冠冕一应宫廷仪物,及女童六百人教坊乐工数百人。
▲二十八日,虏索蔡京王黼童贯家姬四十七人出城。
第二百零五章福金帝姬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