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完颜粘罕的自骄自傲,完全可以理解。
然而,当完颜粘罕率领着八万金国骑兵来到汴梁城下,当时就傻了眼。
这真的是开封府汴梁城吗?
从远处眺望,汴梁城的外围,全部都是兵营。
这些兵营。排列整齐层层叠叠错落有致让人眼花缭乱。
再往细处看,所有的兵营中都插有各色大旗。每个兵营中的颜色都有所不同,但好像又有着某种天然的联系。
还有,每个军营的戒备都极其森严。
铁蒺藜鹿角木陷马坑拒马枪羊马墙等等,基本上完颜粘罕所听说过的防御器械,如今在汴梁城下的军营前面都可以轻易找到。
至于军营与军营之间的空挡之处有没有陷阱,又或是其他的防御器具,那要冲上前去试一试,方才知晓。
完颜粘罕见多识广,如今宋军的营寨摆出了这等形状,分明就是传说之中,宋军的镇山之宝---平戎万全阵。
在中国古时的历朝历代中,毫无疑问,宋朝是对各种阵图和阵法最为重视的一个朝代,没有之一。
不过这也是没办法中的办法了。
宋朝缺马,单凭步兵是根本不可能与外族的铁骑相抗衡。
因此,宋朝由皇帝亲自牵头,带领众位大臣研究出各种的战阵,利用不同兵种和器械的组合,来抵挡外族的骑兵冲击。
譬如,在《武经总要》中,便详细地介绍了由宋太宗赵匡义所亲自主持制定的一个大阵:平戎万全阵。
平戎万全大阵是一个总编制人数高达十四万人的大阵。分前锋殿后中军和左右翼这五个方阵;每个方阵的大小尺寸,方阵与方阵之间的间隔距离等都有着严格的规定。
最重要的是,每个方阵由不同的兵种和器械构成。这些兵种包括弓箭兵长枪兵重盾兵传令兵等等;器械包括各式战车弩车抛石车等等;不同的方阵,兵种和器械的构成比例都不一样,在大阵中的功能也不相同。
对于这个平戎万全阵,《武经总要》中做出这样的评价:“伏详圣制,特以河朔之壤远近如砥,胡虏恃马常为奔冲,故因洞当余法广增其志,所以挫驰突之锐,明坚重之威,循明摘实,知神谋之有在矣。”
当然,在实际的交战中,这些阵图的作用并不大,宋朝的对外作战还是一败再败;在战场上瞬息万变,无所不用其极,敌人不可能等你摆好阵势才来攻打。
退一步说,等你摆好了阵势,敌人完全可以先行走开,又或是绕道而行,根本不会跟你死拼。
总之一句话,阵是死的,人是活的。
完颜粘罕没有看错,如今老帅宗泽确实把整个开封府汴梁城都布置成了一个巨大无比的平戎万全阵。
汴梁城在去年被金兵毁坏过甚,短时间内根本无法修复使用,于是老帅宗泽迫不得已才出此下策。
宗泽让岳飞带领王善和杨进等义军的主力回城,按照阵图的要求,在汴梁城的四周安营扎寨,稳固营房。
如此以来,汴梁城成了中军,各个义军的营房分别成了前锋殿后和左右两翼;一时间,整个开封府汴梁城摇身一边,成了一座军事大阵。
宋朝的这种大阵一直在战场上没有发挥过什么重大的作用。
但是,如今在汴梁城的这种环境下,却把这种大阵的威力发挥到了极致。
宗泽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把汴梁城坚守到底。
《宋史。宗泽传》中有如下的记载:
“……而于京城四壁,各置使以领招集之兵。又据形势立坚壁二十四所于城外,沿河鳞次为连珠砦,连结河东河北山水砦忠义民兵,于是陕西京东西诸路人马咸愿听泽节制。”
看着汴梁城下的那些密密麻麻的军营,军营中迎风招展的旗帜,以及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的各种兵器和防御器具,完颜粘罕突然感到一种深深的无力感。
完颜粘罕突然想起了一句汉人的成语:老鼠拉龟。
不对,眼前的汴梁城绝对不只是乌龟,反倒更像是一只充满了斗志的刺猬,无论谁想要吃他,都要预先做好被刺伤的准备。
ps:谢谢zhuxyhh01大大靓女007大大的打赏,和各位书友的订阅支持。
第二百三十一章: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看了足足超过一个时辰,完颜粘罕一声不发,率领众人退回白沙镇。
接连几天,完颜粘罕率领几千亲卫队,在开封府汴梁城的外围转圈,也不知兜了多少个圈了,不但找不到破绽,连防守的死角位都发现不了。
整个开封府汴梁城以及周边的兵营,无论在瞭望观察防守缓冲兵种的配置以及防守器械的安排等等,近乎完美。
当然,这个平戎完全大阵,可是宋太宗赵匡义集满朝文武的智慧所制定出来的大阵,在宋朝所编制的诸多阵图中,位列首位,是宋朝第一阵图。
单从防御的角度分析,这个大阵堪称无敌。
最后,完颜粘罕还是下不了进攻的决心,只能与完颜兀术一样,悻悻然撤兵退走,离开汴梁城。
金兵也是人,也同样是血肉之躯,犯不上去跟眼前这个主要由铁木构成的庞然大物死磕。
只不过,完颜粘罕并不是退兵回金国,而是转去攻打西京洛阳城。
完颜粘罕相信,汴梁城这个刺猬壳并不能够维持多久,因为这个费用可是天文数字。打仗有时候不是靠武力,而是拼经济。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