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刘两人站出来了,向着皇帝三呼万岁,跪倒磕头。
……情况似乎很正常,小皇帝感觉良好,于是决定把场面做足,便开金口问:“这到底是怎么回事,爱卿们从头说来。”
苗傅非常听话,站了起来,大声地把事从头说起。
苗傅大人的发言非常的有水平,简直就是在代替全中国人民向高宗小皇帝发出了严正的质询:“皇帝你自从即位以来,赏罚不公,信任太监。军人有功劳的不奖赏,太监向你推荐你都答应;黄潜善汪伯彦败坏国家到这种地步,居然至今没有流放远方;王渊临战退却,贻误战机,抢先渡江,不见处罚反而升任枢密,这都是怎么回事?现在我们已经杀了王渊,皇宫外面的太监们也都杀了,现在请交出来康履等人,全都杀了,向三军谢罪!”
高宗皇帝没想到苗傅竟敢翻旧账,揭他老底。这是当众摊牌,撕破了脸皮,是真的造反了!
小皇帝也算是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人了,面对着这种的恶劣环境,依然还能够从容地面对着回答:“爱卿要注意,黄潜善汪伯彦都已经受罚贬职了,王渊也被你们杀死,太监们已经死了很多,现在朕答应你们,一定把康履等人降职责问,决不姑息。你们回军营等候消息吧。”
高宗皇帝再一次在危机关头使上了他的绝招:“拖”字诀。
军人回营,万事大吉,只要过了眼前这一关,这些兵都是菜板上的鱼肉。
可惜的是,这次“拖”字诀居然不灵了。
原因很简单,苗刘两人都曾经帮小皇帝剁过菜,尤其是刘正彦,帮王渊和小皇帝做了不少黑箱作业,各种手段都明白,这时肯定不会上当。
就这样,苗刘的叛军顶在皇宫城门前,一定要高宗小皇帝交出大太监康履,不然不走。
高宗皇帝坚决不交,这不是一两个太监的问题,是皇帝的权威在倒塌,一旦连这个也服软,他就真的萎到底了。
何况,康履那水嫩嫩白花花的身子,小皇帝也却实是舍不得。
双方就此僵住,时间一点点过去,皇城外的叛军们渐渐地失去耐性,从刚开始杀人的兴奋,到和皇帝的癫狂顶牛,然后逐渐变得不安;再往下发展,很快就会被恐惧所压倒,做出极端的事来。
终于,在军器监叶宗谔的提醒下,小皇帝猛然醒悟,当机立断,马上派人把康履绑到城外。
《续资治通鉴。卷第一百四》中记载道:帝不得已,命吴湛执履,捕得于清漏阁仰尘上,卫士擒至閤门,遂以付傅等,即楼下腰斩之,枭其首,与渊首相对。希孟,君卿子也。
亲眼看着苗刘两人在他的面前,把康履先腰斩再腐割最后斩首;等这一切做完了,小皇帝还有奖赏:升苗傅为庆远军承宣御营都统制,刘正彦为渭州观察使副都统制。
怎么样,人也杀了,气也出了,是不是可以回军营休息了呢?
。
ps:靓女007大大已经加了两个夜班了,今晚还是要继续加班,美丽的大眼睛都有些发黑了,虽然于心不忍,为了准时出货,为了订单,只能大家一起努力了。
第二百四十九章:挟天子以令诸侯
高宗皇帝没有想到,这些叛军居然还赖着不走。
世事往往就是这样的,假如对苗刘两人的要求,小皇帝一开始就答应了,没有后来的硬顶,发展到当面杀人,事情可能还有转机,彼此还能相互妥协。
如今都已经敌对到了这种程度,哪还有可能善罢甘休?
苗傅好歹也是个**,有些形势还是能看得清楚的。
所以,苗傅向小皇帝提了个问题:“陛下,你觉得你当这个皇帝合适吗?要是钦宗皇帝从北方归来,你让他处于什么位置?”
《续资治通鉴。卷第一百四》中记载道:“履既死,帝谕傅等归寨。傅等因前,出不逊语,大略谓:“上不当即大位,将来渊圣皇帝来归,不知何以处?”
高宗皇帝最为忌讳的一件事情终于发生了,小皇帝心里一片冰凉,一种无形的压力狠狠地堵住他的心口,让他说不出话来。
天无二日,民无二主。
徽宗和钦宗皇帝的存在,是小皇帝心底里隐藏得最深的那根硬刺。
从严格意义上说,从钦宗皇帝所颁布的最后一份圣旨的内容来解读,赵构的身份应该是天下兵马大元帅,还要组织兵力,去金兵营救真正的皇帝;而不是现在所做的自立为帝,偏安一偶。
高宗皇帝紧紧地闭上嘴,不做任何回答,同时把目光投向了新任首相朱胜非;虽然与朱胜非相处的时间不长,但除了他。目前小皇帝已经找不到其他的帮手。
朱胜非顺着绳子遛到城下。和苗刘面谈。劝他们别把事做绝,给小皇帝也给他们自己留一条后路。
对此,苗刘很认同,他们提出一个建议:请孟太后,也就是宋哲宗的废后隆祐太后垂帘听政,和皇帝共同治理国事。
这很好,朱胜非欣喜赵构惊喜,垂帘听政太好了。尤其是孟太后如此的善良低调,由她出面,一定会比当年的曹太后还要温柔。
他们立即同意,当场写下诏书,给孟太后合法政治地位。可是当宣读诏书,表示立法生效时,苗刘两人却慢吞吞地说了一句话。
太后是孟太后,这没错,可谁说和太后共同治理天下的皇帝是你啊?我们说的是当今的皇太子赵旉。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