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么艰难与困苦中,在那么悲凉和绝望中,都能够挺过来,为什么还要撤?
流了这么多的汗,流了这么多的血,丢了这么多将士的性命,到头来,却还是要把城池拱手想让于敌人。
岳飞心中的那种怨恨和忿忿不平,实在难以用文字来表达。以至于多年以后,已经功成名就建节封侯的岳飞,填写了他人生的第一首的《满江红》,来回忆和缅怀当时撤离汴京时的情景: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重续汉阳游,骑黄鹤。
杜充大人的撤退非常果断而且彻底,不但越过了淮河,还横渡了长江,直接出现在高宗小皇帝如今的所在地---建康府(现江苏南京)。
至于开封府汴梁城,杜充就委托给他的副手---副留守郭仲荀。可是很快他就在建康府见到了郭仲荀。
原来郭仲荀照葫芦画瓢,把开封府交给了留守司判官程昌寓。
正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两个老大都如此,做小弟的程昌寓有怎么可能单独留下。程昌寓很快就把责任又转加给了权东京留守上官悟……
到了最后,开封府留守司的高官们,全都在建康汇合,一同参见小皇帝。
《续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五》中有以下记载:留守杜充既还朝,副留守郭仲荀以敌逼京畿,粮储告竭,遂率馀兵赴行在……乙丑,直龙图阁权东京留守判官程昌亦引馀兵归行在,遂以直徽猷阁京畿转运副使上官悟权京城留守。
而这个时候的汴梁城,变成了无政府主义者的天堂。传说中的“疾病与饥荒一色,强盗与小偷齐飞”,变成了汴梁城内的真实写照。
这座人类有史以来最辉煌最富庶最文明的旷世巨城,已经满是断垣残壁,变成人间的地狱了。
到了最后,还留在汴梁城里的基本上都是些病得走不动路的平民百姓了。
至于曾经的百万人口,也只剩下了几万人,其中的壮年男子,只有几千人。如果有谁走进去,除了遍地的饿孚死尸之外,什么也不会看到。
建炎四年二月,开封府汴梁城,在没有任何的抵抗之下,被金兵顺利接受。并且由金国承担起战后恢复的工作。
百多年后,开封再次沦陷,只不过这次金国的皇室成员沦为受害者,而加害方则是来自大漠的黄金家族。
而开封府汴梁城的百姓,又遭受多一次灾难。
ps:谢谢错花心大大三牛aa大大的打赏和支持。
第二百五十四章:不降反升
经过一个多月的长途跋涉,开封府汴梁城的三万大军终于抵达了建康府(现在的南京),这个宋朝江南东路的首府。
果然不出杜充大人的意料之外,对于开封府大军的擅自撤退,高宗小皇帝不但没有任何的怪责,甚至还在自己的行宫内亲自接待了杜充,加以安抚。
当然,小皇帝也知道单单是安抚还是不够,必须要加点料才行。
经过一番思考,高宗皇帝决定把杜充升任为右仆射,并同平章事兼御营使。
按照唐宋两朝的官职,都是以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综理政务。三省长官(中书令侍中尚书左右仆射)并为宰相。
贞观八年,仆射李靖以疾辞位,诏疾小瘳,三两日一至中书和门下两省平章事,而“平章事”之名盖起于此。
简单说来,杜充新任的这个职位就是副宰相,兼管中书省和门下省两这两个机要部门,以及是整个御林军的大总管。
可以说,在已经确定了吕颐浩作为执政宰相的情况下,这已经是高宗小皇帝能够拿得出手的最高的位置了。
但问题是,即便是这样的一个位置,杜充依然不满足,不领皇帝的情。
杜充派人向皇帝禀告说:“我中风了,不能够上班,等身体好些再说吧。”
《续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五》中记载道:己丑,同知枢密院事杜充守右仆射,并同平章事兼御营使。充既升秩。自言中风。在告。
杜充这种行为。简直就是目中无人,欺君犯上。
这个以察言观色阿谀奉承而著称的武官,为什么会变得如此胆大妄为?
原来杜充已经完全知道了高宗小皇帝目前的情况和手中掌握的底牌。
杜充刚刚回来的时候,在江宁镇遇到西去的张浚。两人相互交流情报,杜充这时才知道,经过多次的事变,小皇帝的手中居然没兵了。
《续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五》中记载道:留守杜充既还朝…充先行至江宁镇,与浚遇。屏人语久之。
从张浚的嘴里得知,朝中武力最强的韩世忠,他的部属在淮河地区全部被黄河大水所冲散了,甚至连去追击苗刘叛乱的士兵都是借来的。
朝中最顺从皇帝的张俊,手中满打满算也就只有八千兵马,其中有两千士兵已经被韩世忠所借用,一借不回头。
除此之外,朝中还握有重兵的要算是刘光世了。但刘光世是出了名的听宣不听调,小皇帝很难指挥得动;而且刘光世手中的兵马也不超过两万。
也即是说,杜充带回来的这三万大军。已经超过了小皇帝手中的兵马数量。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