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奈之下,金国对辽国的征讨也就不了了之。
耶律大石得到了更加宽松的环境。不久之后,他展开波澜壮阔的西征,从可敦城出发,征服无限遥远的疆土,几乎和从前辽国的版图一样广大。
随着西辽的日渐恢复,给金国的压力也就越来越大在大金国的北方,是一望无际的大漠和草原。
住在上面的部落,比起女真人更为凶悍和桀骜不驯,经常给女真人吃苦头。幸亏这些草原上的部落并不团结,还相互厮杀缠斗。这才给了女真人一个机会,去统治这片地方。
所以,金国必须在北方设置重兵防御,还要每年出兵到大漠去,帮助这些个草原上的部落“减丁”,以免他们人数过多而增添事端。
在大金国的西面,是敌友不分的西夏。
这些可恶的党项人跟草原上的鬣狗是同一个脾性,不去理睬它,它就跑出来咬你一口;派兵去打,它就龟缩起来,严防死守。让人好生头疼。
而在大金国的西南处。也就是宋朝的陕西路和蜀中地区。
在那里。宋朝居然悄悄地组织起一支强大的武装力量,准备向金兵反攻。
简而言之,十几年前金国崛起之时的那种所向披靡,到处开疆拓土的形势,已经停滞不前,国内外的各种暗流开始蠢蠢欲动。
可以这样说,如今的大金国,正处于一个国运的转折时期。如果处理得当,金国将继续上升;如果处理不当,金国可能开始往下沉沦。
在这种情况下,金国国君完颜吴乞买决定,把全国的兵力集中在陕西地区,与宋朝的军队决战。
假如胜利,金兵将乘胜追击,彻底歼灭南宋,继续金国的上升势头。
假如失败?这个后果太严重了,有些不堪设想!
只不过,对于与宋朝之间的战争。需要去考虑过失败这个问题吗?
宋朝的秦川地区,古时也叫做河东(黄河的东边)和关陇地区。这里对于南宋而言。有着多重意义。
第一这里民性强悍,勇武赶战,是招募兵卒的最好的地方。
这些地区的一些土著族姓,例如折家种家杨家刘家等等,从五代十国时期一直延续到北宋朝,都是以世代将门著称的。
所以,虽然宋朝已经南迁,想要建立一支可以抵抗金军的劲旅,必须尽可能保留这个最好的兵源所在。
第二这个地区是宋朝廷很重要的钱粮基地。
蜀地是汉人最后的避风港。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每次汉人面临灭顶之灾时,四川这块腹地之中的腹地就会产生作用。既能避难,还能提供复国的钱。
第三这个地区是长江的上游地区。一旦这里失守,金兵就可以从长江乘船顺势而下,处于长江下游的江南地区势必难以抵挡防御。
毫不夸张地说,即将在川陕地区发生的连续几场大战,其实是金宋两国国运的一次大碰撞,哪一方输了都会开始往下沉沦,甚至是万劫不复。
在这场国运对碰的大戏中,知枢密院事秦川宣抚使张浚大人成为了前半段的主角人物,因为是他一手主导了战争前期的进程。
在建炎三年,朝廷刚刚平息了刘苗叛乱的时候,平叛功臣之一的张浚就向高宗皇帝提出,秦川之地乃是朝廷的根本,需要预先筹谋。
张浚能够在这个时刻预判到金宋两国的军事走势,提前向高宗皇帝提出正确的意见,确实难能可贵,眼光独到。
就这样,张浚并没有带一兵一卒,也没有向朝廷提出钱粮的申请,只是带上几个随行下属,轻骑进入西北,开始了一段波澜壮阔而又曲折离奇的经历。
不是张浚不想提出申请,而是以当时建炎朝廷的困窘,申请了也没用。
当然,张浚也不是什么都没带,他带了高宗皇帝给他御笔亲题的五个大字:“许便宜行事”。
这五个字用白话文说,就是“你想干嘛就干嘛,自己抓主意。”
实际上,皇帝给出的这五个大字,比尚方宝剑还要好使。
所谓的备战,说白了就两个字:“钱兵”。
对于“钱”,张浚用了一个很简单的方法就解决了问题:“发行公债”。
张浚到任伊始,就马上任命了一个叫赵开的四川人回故乡去,强令四川百姓买了大量的国债,几乎把四川人手里的现款全搜括干净。
不能确定张浚到底是不是“政府公债”的发明人。但是在接近一千年以前,张浚居然有这么灵活的现代金融头脑,让人叹为观止。
有了这笔钱,张浚囤积了数额巨大的军用物资包括粮食。
然后凭借着这些物资,张浚开始着手整顿西北的军队。
ps:谢谢zhuxyhh01大大靓女007大大绿色气球大大风靡网络大大的打赏和支持。
第二百七十九章:国运的对碰(二)
自从种师道种师中姚谷这些西北军的大佬们相继陨落,西北军已经开始破落;派系林立各自为政等种种弊端,让西北军的战斗力急剧下降。
特别是在靖康元年冬天,金国老帅完颜娄室兵行险着,率领本部封锁了潼关,让西北军不能够西出勤王救驾。
西北地区与朝廷断了联系,乱相纷呈,一盘散沙。
古语有云,乱世出枭雄。
这句话一点都没错。
西北才乱了一年,便有一个人挺身而出,通过种种手段,笼络住包括永兴鄜延环庆泾原秦凤熙河在内的西北六军,与金兵相抗衡。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