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李纲和韩世忠大兵的到来,官兵拥有人数上的优势,怎么打都没问题。
对于李回的这个建议,赵构吕颐浩和秦桧都非常认同。
那里的游寇,的确是以曹成为首,马友刘忠为次的;这几支游寇,也确实互相交结,构成一种辅车相依之势的。
若先按兵不动,等待李纲和韩世忠的部队会师后合力出击,不但能平定湖南诸寇,而且可以乘势前进到湖北襄汉之间,以接通四川和陕西。
于是,他们就下诏令给征途中的岳飞,要他“斟酌贼势,如未可进击,即暂且驻扎在袁州,以等待韩世忠部队前来会合。
最终的事实证明,这些文官们的意见是错误的;他们的整个推理逻辑没有错,错就错在对军力的判断上。
对于这些文官而言,人数是决定军力大小的最重要的因素,所以当他们知道岳家军只有一万人的时候,他们就会断定,岳飞的兵力比不上四寇。
但是他们不知道,有某些军队的兵力高低是不能用人数来衡量的,恰好岳飞的部队就是这样的队伍。
在朝廷中,有一位大臣是最有发言权的,可是他对这件事一言不发。
这位大臣就是张俊。
张俊知道,不要说一个曹成,就是十个曹成也会轻易被岳飞所打败。
张俊之所以不发言,是因为他在等待,等待朝廷派他去接替李纲的位子,统领剿匪事务。
到了那个时候,他既不用上战场,又有大把功劳可以领去,还能够摘桃子,何乐而不为!
第二百八十九章:灭四寇(下)
剿灭曹成的战事进程之快,在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包括张俊。
按照张俊原先的设想,曹成毕竟有七万多人,即便要打,起码也要拖上一两个月的时间,甚至更长。
到时候,张俊就顺理成章向朝廷提出要求,由他来取代李纲,统管剿匪。
然而,就在南宋朝廷的君臣们瞻前顾后,犹豫不决的时候,湖南的前方已经有快马送来捷报,曹成不战而退,往广西的方向逃跑。
原来,当岳飞刚刚接到朝廷剿匪圣旨的时候,向朝廷提出了一个奇怪的要求。
这个要求既不是向朝廷要兵,也不是向朝廷要粮饷,而是向高宗皇帝申请要来降金字牌黄旗十副。
《鄂国金佗粹编》卷第十七《申审招安申省状》:亲卫大夫建州观察使神武副军都统制权知潭州兼权荆湖东路安抚都总管臣岳飞申:契勘湖东路见今盗贼啸聚,动以数万,李宏在岳州,刘忠在湘阴,曹成在道州作过,其余寇盗不少。除见措置剿杀外,其间若有能改行自新之人,未委合与不合招安?如许飞招安,**给降金字牌黄旗十副,仍乞差使臣管押,付飞交割。谨具申尚书省并枢密院,伏候指挥。
岳飞的要求看似莫名其妙,其实和当年包拯向仁宗皇帝索要三口御铡一样,要取得临事的主动权,不必凡事奏告朝廷。
对于这样的要求,朝廷自然不会拒绝。
于是乎,在绍兴二年的三月下旬,岳飞从洪州出发,直奔曹成而来。
别人可能不知道岳飞的厉害。曹成可是心知肚明。
当年岳飞在汴梁城南薰门前,一刀把樊鋭劈成两瓣,惊退了王善的十万大军,把杜充从乱军丛中救了出来。
这个过程,曹成可是当事人之一,亲眼目睹了岳飞大发神威的整个过程,对于岳飞的武功,他的发自内心的害怕。
再加上岳飞刚刚收降了张用,而曹成正正是因为败给了张用,才流窜到湖南这片土地上的。你说曹成哪敢与岳飞对战?
当曹成听闻岳飞要来征讨他的时候,他就对自己的部下们提出疑问:“岳家军很快就要来了,我们有没有什么办法来打赢他们?”
结果是,所有人都默不出声,无言以对。
曹成于是当机立断。马上兵分两路逃跑。
第一路兵:从全永两州取道,进入广南西路。然后借道攻打广西首府桂州;第二路兵从道州南下。攻打广西贺州。
曹成的想法很简单,尽量让岳飞摸不清自己的行踪,让岳家军自行退兵。
假如曹成不是纠集了七万多兵马,成为最大的一个流寇;假如朝廷不是因为曹成人多,而出诏书让岳飞等候韩世忠的大部队;假如不是韩世忠为了尽快扩大兵力,神速从福建出兵湖南。岳飞还真可能就放过曹成了。
但是有了上述的三种情况,让岳飞如何能够就此收手作罢。
等到韩世忠到来,韩世忠如今比岳飞官高一级,战场上当然是韩世忠说了算。那岳飞这个皇帝原先钦定的前线总指挥岂不是非常尴尬?
正所谓人争一口气,佛争一炉香。
无论如何,岳飞这回是不能够放过曹成了。
假如要怪,就只能怪曹成自己好出风头,成了朝廷的目标。
三十日,岳飞到达茶陵,派遣斥候前往郴州和桂阳路,来查探曹成的举动。
二十天后,岳飞派遣张宪吴锡二将率领兵马自永州全州去解桂州之围;然而两位将军的兵马未到,曹成的部队就已经先行退去,桂州之围遂解。
总之曹成就抱定一个信念,打死也不和岳飞交手。
岳飞不久后与张吴二人会合,再东进贺州。
四月下旬,岳飞派遣张宪去攻打莫邪关。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