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北方自然要接受金国人的治理,当一个标准、合格的奴才。
这样一来,金国就会满意,战争才会平息,宋朝才能稳定。云云。
说起来,这还是秦桧第一次把自己的主张公诸于众。
这些内容公布之后,的确是耸动天下了。
从赵匡胤的年代开始,宋朝从来都不缺乏主和派,但是。象秦桧这般赤裸裸的卖国和投降,还真是大姑娘上花轿---头一回。
秦桧出名了,他的名声比之前的范宗尹还要响亮。
范宗尹只是搞官场清算,去掉某些人的特权福利而已,而秦桧却是要把已经逃出来的人再送回异族人的虎口里去!
朝廷内外,群情汹涌,恨不得活吞活剥了他。
这个时候,朝廷中只有一个人还保持缄默,他就是高宗皇帝。
对于秦桧的所作所为,他不是没反应,只是在等消息而已。
秦桧为了取得高宗皇帝的信任和支持,用尽了手中所有的政治筹码。
他再一次在皇帝面前写信,然后派人送去金国,送给金国的顶头上司---完颜昌,高宗皇帝要等到回音,看是什么结果才做决定。
在皇帝等金国回信的这段时候,吕颐浩又找来一个帮手:参知政事席益。
席益给吕颐浩支了一招,劝吕颐浩尽快除掉了秦桧最为倚重的幕僚长胡安国,让秦桧成了孤家寡人。
这位胡安国字康侯,号青山,学者称武夷先生,后世称胡文定公。
在南宋初期,武夷先生可是赫赫有名之人。
他早年拜程颢、程颐弟子杨时为师,研究性命之学。入太学时,又从程颐之友朱长文、靳裁,得程学真传。
胡安国的治学理念上承二程,下接谢良佐、杨时、游酢,在理学发展史上居于承上启下的地位。他对于心、理、性等理学范畴的研究虽尚未形成规范的理论体系,,但其以心为本、心与理一的思想却对后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就是这样的一位老先生,却在不同的场合盛赞秦桧,为秦桧出谋划策。
学问做得再好,不一定能明辨是非。
胡国安的例子,再一次证明了这句话的价值。
信发出去很久了,石沉大海,啥回复也没有。
高宗皇帝和秦桧当然等不到回信,如今的完颜昌正处于金国政治斗争的漩涡当中,屡屡被完颜粘罕欺压,形势非常的不妙,哪来的心情回信。
直到这个时候,赵构才真正对和谈失望了,他龙颜大怒,公开斥责对秦桧道:“桧言南人归南,北人归北,朕北人,将安归!”
难道让本皇帝也回北方去当战俘奴才吗?!。
秦桧本人也开始绝望了。
难道上帝要抛弃我了吗?
PS:谢谢zhuxyhh01大大、0拈香一朵0大大、沐沐格子大大的打赏和支持。
第三百一十四章:秦桧的宦海浮沉(三)
随着年龄的不但增长,赵构的帝皇驾驭之术也越来越娴熟了。
多年来的磨练,三番四次被金兵追赶,颠沛流离的艰苦生活,让高宗皇帝的思想远比同龄人成熟,处理政务也愈加的果断。
在面斥完秦桧之后,高宗皇帝决定要狠狠地惩罚这个骗子,于是在朝堂上的显眼地方贴出了一张皇榜:“秦桧,永不复用。”
就这样,右仆射秦桧大人被高宗皇帝一撸到底,连底裤都丢掉了。
高宗皇帝的决断和无情在这一刻显露无遗。
历史数据显示出,高宗是一个敢于对官场下狠手的皇帝。
而向官员动手最大的一个目的,就是要确保手中的权利不会旁落他人,以及自己的意图能够得到贯彻落实。
在这几年里,朝中的主政宰相们像走马灯一样的轮换,就是最好的一个体现,谁也别想在他的朝廷里掌握实权。
必须承认,高宗皇帝这次对秦桧下如此重手,跟南宋小朝廷在当前的形势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在这里,不得不赞一下那个佚名的风水大师。
自从高宗皇帝听从风水大师的提议,把年号从“建炎”改为“绍兴”以后,南宋朝廷的小日子过得越来越安稳,也越来越滋润了。
在军事上,随着吴玠、岳飞等一批新生代将领的崛起,南宋朝廷的国防力量得到了极大的补充和增强。
面对金国女真人的进攻,南宋官兵接连取得了几场关键性战役的胜利,川陕和江淮的防线变得牢不可破,屡屡让女真人吃瘪。
在国内。原先多如牛毛的各种盗贼,也被官兵逐一被清剿,不但社会治安变好了,还为南宋朝廷增加了大量的税赋收入。
甚至在整个国际社会的大环境上,对南宋朝廷也开始变得有利。
因为在这一段时间里。在金国和南宋之间,出现了一个新的政权:刘豫的大齐。
从事后观察,金国人册封刘豫为大齐皇帝,确实是一大失策。
首先,刘豫的称帝,引起了金国阵营中的普遍不满。
如渤海大王大托卜嘉就公开发牢骚说:“契丹时代曾有一个大臣投奔了我们。我们让人家去开国辽东,可谓累载从军,披坚执锐,为我们流血卖命干了这么长的时间,连做个一郡之首都不答应。可是这个刘豫,什么本事也没有。什么功劳也没立,居然就当上了皇帝……”
这是在是太不公平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