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段历史,宋史用了“强行签发乡兵”这六个字来记载。
“强行签发乡兵”是什么意思?用白话文来说。就是“抓壮丁”。
说来可怜,伪齐政权的几十万大军,如今除了李成和孔彦舟的十几万兵马外,其余的基本上都被岳家军给打残了。
所以,刘豫除了强拉壮丁之外,还有什么办法来组织军队进攻南宋。
别以为豆包不是粮食。这二十万壮丁穿上了盔甲军服,刀枪剑影,也给刘豫增添了不少的胆气。
另外,刘豫还想出了个法子,让半数的壮丁换装。打扮成女真人的模样。
虽然没有女真人帮忙,找些A货来壮一壮胆也是不错的!
就这样。刘豫的二十万壮丁,其中有一半是女真A货,兵分三路,朝着淮南西路出发了。
其中东路军由刘豫的侄子刘猊来统领,从紫荆山出涡口,攻打濠州定远县;中路军由儿子刘麟率领,从寿春府攻打庐州;而西路军由孔彦舟指挥,企图夺取光州,直指六安军。
为了达到吓唬高宗皇帝的目的,刘豫这回是倾尽全力了。
不得不承认,李成的办法奏效了。
刘豫色厉内荏的攻势,让对岸的南宋野朝一片惊慌。
南宋朝廷得到的情报是,为了报复岳家军的所作所为,刘豫发动起七十万的精兵前来报仇,其中有半数以上的都是女真人!
这条消息把高宗皇帝和大部分的文武百官都给吓坏了。当年女真人灭北宋时也没有这么大的场面。
七十万兵马,三十五万的女真人。不用打,想想都觉得可怕。
于是乎,赵鼎立即提议行营后撤,退回到临安府去。
而驻守在淮西的张俊和刘光世更是惊慌失措。因为他们两个发现,自己首当其冲,刘豫的主攻方向就奔着他们来。
张俊和刘光世的判断是对的,伪齐的军队正是冲着他们而来的。
伪齐和南宋交手多年,都是老对手了,互相知根知底。
刘豫的本意就是要吓唬南宋,绝不会去襄阳那儿招惹岳飞,也不会去镇江那儿撩拨韩世忠,眼放着淮南西路这儿有张俊和刘光世,还用去别的地方吗?
事情的发展果然不出刘豫的所料。
“A货金兵”扑天盖地而来,刘光世和张俊的两支集团军飞星赶月般后退。他们一边向后撤,一边向赵构要救兵,说有无数的金兵追来。
刘光世和张俊两人撤退的速度之快,让正在前线的总指挥张浚都措手不及。
也就是说,这两人谁也没请示,更没有获得批准,纯粹是临阵私逃,不战而退。这种卑劣的行径却赢得了一片的赞同声。
为什么不能逃跑呢,难道要先请示再汇报,用繁文缛节自缚手脚,被金军追上消灭才正确吗?那是自毁实力,毫无意义。
在当时的南宋朝廷,这种论调很有市场,并被多数的官员所认可,因为这些年都是这么过来的。
关键的时刻,刚刚过了三十岁生日的高宗皇帝还保留着一份清醒,他要张浚立即汇报情况,确定在军事上怎样应对。
明明之前岳飞的奏报说已经把伪齐的大军打得落花流水,怎么可能如今又有大批的伪齐和金兵的联军来犯。
这有些不符合逻辑!
PS:谢谢zhuxyhh01大大、被爱的小徐大大、嫣然一笑无间大大、靓女007大大的打赏和支持。
第三百二十一章:淮西闹剧
这时候的南宋朝廷已经是方寸大乱,以赵鼎为首的诸多官员听信了刘光世和张俊从前线快马送来的谎报,向高宗皇帝提出三点建议:第一,允许刘光世、张俊两人把军队撤至大江以南;第二,火速调遣岳家军东援淮西;第三,把高宗皇帝的“行在”撤回临安府。
这时候,满肚子狐疑的高宗皇帝把眼光放在了右仆射张俊的身上。
右仆射张浚大人不管有多大的毛病,至少还有一个好处,此人从来没有被谁给吓倒过。他马上赶到前线,并很快就了解到大部分的真相。
哪里有什么女真骑兵,都是些西贝货!
至于伪齐所对外宣称的七十万大军,也肯定是虚假宣传。原因很简单,人数最多的刘麟的中路军也不过是区区六万人。
换而言之,伪齐这次三路大军加起来也不过二十万人,起码比刘光世、张俊和韩世忠这三大军区的兵力总和要少。
可惜的是,张浚还是欠缺了一点火候,没能发现伪齐这二十万士兵全是刚刚被强拉的壮丁。假如张浚能够发现这一真相,游戏就更好玩了。
无论如何,张浚还是给发了一份报告,上面说道:“……若诸将渡江,则无淮南,而长江之险与敌共。淮南之屯,正所以屏蔽大将,使贼得淮南,因粮就运,以为家计,江南岂可保乎?今淮西之寇,正当合兵掩击。况士气甚振,可保必胜。若一有退意。则大事去矣。又岳飞一动,则襄汉有警,复何所制。愿朝廷勿专制于中,使诸将不敢观望。”
张浚的意见有两点:一是刘光世和张俊两人的部队不能退,要就地消灭敌人;二是岳飞不能动,一动就前功尽弃了。
高宗皇帝几经思量,同意了张浚的部分建议,于是把前线的指挥权全部委托给了张浚。还另外给了张浚一道手谕:“有不用命,当依军法从事!”
除此之外,高宗皇帝还安排了两件事情:第一件,把自己最喜欢的将领---三衙军统领杨沂中也都派上战场,任由张浚调遣;第二件:用金牌把岳家军给紧急召回来护驾。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