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宗皇帝于是龙颜大怒,在朝堂上说道:““士大夫但为身谋!向使在明州时。朕虽百拜亦不复问矣。”
高宗皇帝说的是八年前的往事了。
当时还是建炎四年,完颜兀术搜山巡海。追捕高宗君臣。当时恐怕高宗皇帝对金兵作出什么让步,大臣们都不会反对。
听到皇帝这样说,大臣们都沉默了下来。
此一时也彼一时也。高宗皇帝硬要这么说,分明是变相在撒野而已。
就在这个时候,有个叫李宜的大臣走了出来,说道:“启禀陛下,这件事还是听听岳飞、韩世忠、张俊三员大将的意见为好。”
高宗皇帝觉得有道理,便下诏让三大将到临安议事。
议和一事假如能够得到军方的支持。或者是不反对,这将会对高宗皇帝弹压朝中大臣帮助甚大。
皇帝的诏书下达了以后,到得最快的是张俊,其次是韩世忠,岳飞一直拖拖拉拉,从鄂州到临安走了整整一个月,才勉强到达。
这一路上。岳飞连续写奏章反对议和,朝廷方向打马虎眼,只说再议、再议。岳飞火了,直接写辞职信,从此回家种地去,再不当官。
高宗被逼无奈。亲自写信说,爱卿你来临安,我们当面谈好不好?
见此情形,岳飞只好上路。
对比一下这时候高宗皇帝和岳飞两人的心情。
岳飞无疑是心急的,一幅很铁不成钢的样子。
皇帝置国恨家仇于不顾。敌方毫无根据理由突然间提出议和,居然急吼吼地就答应了。这是天真还是幼稚?
这仿佛不是什么国家大事,而只是两国双方领导人之间一刹那的心血来潮,又或者是瞬间的冲动,是小朋友在玩泥沙吗?
高宗皇帝的心情倒是有些复杂。
一方面,高宗憧憬着跟随真宗赵恒的步伐,跟异族签订合约,换来本朝百年的太平和安稳;另外一方面,高宗也担心万一真的是女真人的阴谋,而自己又与文武百官们离心离德,将来怎么办。
当然,高宗皇帝对于岳飞多次辞职请求也非常的厌烦。
这时候,高宗皇帝的脑海里又出现了几个月前淮西兵变的一幕。
只要不高兴,就辞职;只要不高兴,就叛变。
这是多么危险的部下!
假如是在战场之上,张俊永远都只会落在他人之后;但是说到上京师见皇帝,他跑得比谁都快。
这一次,张俊又拿了个第一。
只可惜,高宗皇帝并没有给他半点好脸色。
也难怪,一个战功不显的将军,一个以逃跑而见称的将军,无论职位有多高,也都很难受到别人的尊重。
当然,张俊也有为人传颂的地方,那就是---爱财。他对于金银财宝的酷爱,已经成了临安府里的一个传说。
某一天高宗皇帝心情大好,带着秦桧、韩世忠、张俊一起出去玩,午饭过后,随行的御用戏子们即兴表演了个小节目。
一个丑角拿出一枚铜钱,说这是仙家至宝,可以通过中间的方孔看出人的前生本相。获得允许后,先是照向了赵构。
丑角满脸的虔诚,“这是帝星”。
接着照向秦桧,变成一脸的敬畏,“这是相星。”
当照向韩世忠时,丑角脸色大变,好像吓出一身的冷汗,“这是将星!”
最后丑角把铜钱照向张俊,只见他左照右照,上照下照,好半天仍然迷茫,像是方孔里出现的东西他不认得。
赵构等不耐烦了,命他据实讲来。
丑角说刀,实在是看不出什么来,只看见张大将军坐在钱眼里……
此话一出,引起满堂哄笑,真是一语中的。
从此中国又多了一句典故---掉钱眼里了。
张俊痴迷于金钱的传说并不止一个。
张俊太有钱了,身为大将军,居然害怕家里有小偷来偷窃。
后来他想了一个办法:把银子铸成了一千两一个的大银球,这些银球圆圆的沉甸甸的,根本没法拿没法举没法扛,哪怕是盖世神偷,也没有一个办法带它们走。
只是这些银球的铸造工艺实在是太好了,既光滑又太大沉,甚至连张俊自己想搬动都极其困难。
时间长了,大家给它们取了个名字,叫“没奈何”。
PS:谢谢vela2003大大、0拈香一朵0大大和靓女007大大的打赏和支持。
第三百三十五章:双输的协定(四)
张俊到了临安府,拜见高宗皇帝后说的第一句话就是:“臣当与岳飞、杨沂中大合军势,期于破敌,以报国家。”
和平时期假装激进,向皇帝要求出兵杀敌;战争时期又突然变成保守状态,劝说皇帝以大局为重,退却忍让。
对于张俊的这些小伎俩,高宗皇帝早已经见惯不怪。
不过这一次,正好是和谈的胶着状态,张俊的这些激进的言论,正红踢中了高宗皇帝的要害之处。
高宗皇帝当然是龙颜大怒,老子当初让你上战场,你死活不上,现在想和平,你居然张牙舞爪来劲了,这不是在主动找抽吗。
张俊毕竟在南宋的政坛上跌爬打滚了这么多年,在突如其来地挨了高宗皇帝的好一顿冷嘲热讽之后,终于明白了当下的政治行情。
我们的张俊同志及时表态,一切行动听核心领导的指挥,保证指哪儿打哪儿。绝对不打半点马虎眼。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