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摆在刘锜面前的选择题是。他是进城呢还是不进城。
进城就意味着要与金兵决一死战,顽抗到底;不进城呢就说明了刘锜不愿意与完颜兀术硬碰硬,避开其锋芒再说。
当然了,避开锋芒是客套话,说白了就是逃跑。
话又说回来,以当前的形势看。不进是理智的,这时刘锜的兵力在两万左右,与完颜兀术麾下的十余万重兵相比,实在悬殊过甚,无异于螳臂当车。
所以,相当一部分将领都认为,应该要顺水路撤回江南。
听完了将领们的意见。刘锜大怒,厉声喝道:“吾本赴官东京,今东京虽失,幸全军尚在,又有城可守,奈何弃之!吾意已决,有敢言去者斩!”
统制官许青也激愤地说道:“太尉奉命副守汴京,军士扶老携幼而来。今避敌虽易,弃父母妻子则不忍,欲与偕行,则敌翼而攻,何所逃之?不如相与一战,于死中求生也!”
好一句“于死中求生也”,这才是军人的血性。也是军人的天职。
刘锜的选择是进驻顺昌,就在此地阻击金军。而这一天,是南宋绍兴十年的五月十八日。
进城之后,刘锜真切地感受到了什么叫冰火两重天。
说冰。每个八字军士兵都有些心里发毛:顺昌城年久失修,根本谈不到什么城防系统,身在淮河区域,能生存下来就是奇迹了。
说火,顺昌城的知府陈规绝对是一位热血男儿,他毫无保留地帮助八字军,除了派人立即修筑城防外,他给了刘锜一个绝对意外的惊喜---“有米数万斛”
太好了,这最起码可以支撑八字军很长一段时间的消耗。
形势险峻,为了让全军将士都能明白到自己的决心,刘锜下令将所有船只全部凿沉,以示决不撤退,又将自己的家属安置在寺院内,四面堆起薪柴,说道:“如有不利,即焚吾家,毋辱于敌手也!”
假如不敌,我的家人先死。这是何等的气概!
将士们受此鼓舞,也都气势大振,男子备战守,女子砺刀剑,争相呼喊道:“今日当为国家破贼立功!”。
除此之外,刘锜又将城外的数千居民全部迁入城内,并将其住宅全部焚毁,以免为金军利用,然后每日都登临城头,亲自部署战备,经过六昼夜的紧张备战,顺昌的城防已经颇具规模,迅速变成了一座临时战垒,恰好在这个时候,金军的前锋部队杀到了。
岳家军的情报真是精准,一天的误差也没有。
绍兴十年的五月二十五日,金军的前锋部队终于逼近到距离顺昌城只有三十里远的白涡口。
金兵的先锋官就是完颜兀术最为信任的猛将韩常,那位在富平之战中被刘锜射瞎一只眼睛,还能护住完颜兀术冲出重围的牛人。
没有任何资料显示韩常知道顺昌城里把守的是刘锜,他只是按照一般的常识,在攻城前先缓解长途行军的疲劳,打算在白涡口安营扎寨,稍事修整。
很难说韩常的这个安排有什么不对,假如他没有出事的话。
当天晚上,刘锜派出了一千员精锐骑兵突袭金营。韩常出其不意,一万余人的营盘居然被冲破,被迫连夜后撤。
初战告捷,金军前锋连顺昌城的大门都没看见就被击退了。
然而,这只是战争的开始。
仅仅三天之后,金军的后援部队就非常迅速地顶了上来。
这次领军的大将名声显赫,叫做完颜突合速。
根据百度的描述,他是金国宗室,宋人号为「龙虎大王」。骁勇善战,临阵必麾铁骑陷阵,斩将擎旗,功常冠军。初从完颜宗翰、完颜银术可攻太原,数破宋援军,袭斩宋名将种师中于杀熊岭。汴京之役。将精骑五百急趋河阳,大破宋军,遂据黄河津要。
哦,原来他就是那位传说中的龙虎大王。
这位龙虎大王果然厉害。他把韩常的溃兵集中起来,两军合兵达到三万多人,步步为营、稳扎稳打,不给刘锜任何机会。终于顺利抵达顺昌城下。
三万多金兵精锐攻顺昌,这是一个什么概念。
让我们把目光投向公元一一二七年,也就是靖康二年的四月。
当年完颜粘罕和完颜兀术东西两路大军合围,也才用了五万金兵,就攻破了城高墙厚,军械齐备。还有十多万守军的开封府汴梁城。
而如今,三万多金兵来攻打城矮墙薄,缺乏城防器械,并且只有两万守军的顺昌场,你让身经百战的龙虎大王有何感想?
虽然说是经过了数百里的快速行军,他和韩常的手边都没有任何的大型重型的攻城器械,但对着这座破旧城池。除了胜利还会有其他的结果吗?
说实在的,龙虎大王如今已经不再去考虑能够攻下顺昌城了,他老人家考虑的是攻打下顺昌城之后,怎样顺势继续南下的问题了。
可事情的发展大大超出了龙虎大王的意料之外。
当金兵逼近顺昌城之后,双方的金鼓号角之声几乎同时响起,宋金两军箭如雨下,城上城下相互对射,开始了热兵器战争的第一步曲。
结果是。金兵在这一轮输得一塌糊涂。
很明显,这一轮龙虎大王太大意了。
怎么可能要自己的属下去跟宋军们比拼射箭呢?宋军的弓箭本来就比金国的要强,再加上有高度上的优势,金兵不输才怪呢。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