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元初四杰的怯薛军,既是成吉思汗的近卫军。也是构建起大蒙古帝国的统治基础的最重要的基石。
横扫亚欧两大洲,这简单的七个字,已经能够说明他们的勇武无敌。
第三支号称无敌的是隋末唐初李世民的玄甲军。
李世民开创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颠峰,他开国的一大利剑就是“玄甲军”。
《资治通鉴》中记载道:“秦王世民选精锐千馀骑,皆皁衣玄甲,分为左右队。使秦叔宝、程知节、尉迟敬德、翟长孙分将之。每战,世民亲被玄甲帅之为前锋,乘机进击,所向无不摧破,敌人畏之。”
在决定天下归属的虎牢关之战中,窦建德率领精锐主力十余万大军前来支援王世充,而李世民仅用3500名玄甲精兵为前锋增援虎牢关。
这一战强弱悬殊。然而最后的结果让天下人为之震惊。
李世民带领玄甲军大破窦建德的十万大军,窦建德仅仅率数百骑逃遁。随后,洛阳的王世充也被消灭。天下的局势完全转向了对唐军有利的一面。
有唐一代,武功强盛一时。李世民依靠他天才的军事能力开创了一个时代,而玄甲军则是他手中最锋利的一把利剑!
难怪晚唐的“诗魔”白居易写诗赞道:“太宗十八举义兵,白旄黄钺定两京;擒充戮窦四海清,二十有四功业成。”
而如今,在南宋的绍兴十年。在颖昌府的城前,岳飞的背嵬军十年磨一剑,重演出我大汉民族无敌的荣光。
一把小短剑直直地倒插在地面,在阳光的照映下,剑身的影子正在逐渐缩短,只剩下了短短一条小尾巴。
从剑身的影子看,如今已经过了巳时。
也就是说。从辰时开始的战斗,已经开打了两个时辰、四个小时。
在这段时间里,岳云和八百骑背嵬军们已经在敌阵中杀进杀出数十个回合,杀得人为血人、马为血马;岳云身中战伤百余处。而金宋两军胜负未分。
《金佗粹编》卷九《诸子遗事》中的记载是:“……大战无虑十数合,出入虏阵,甲裳为赤,体被百余创。”
在这里,对完颜兀术的临阵指挥不得不赞一下:在无法正面压制岳云和他的背嵬军的情况下,完颜兀术依靠阵前的灵活调度,依靠人多势众的优势,硬生生把局势维持住。
当时的情况是,只要局势还继续保持着目前的这种拉锯状态,胜利的天枰将逐渐向金兵靠拢。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趋势,是因为金人骑兵的比例远远超过岳家军。
造成同样的杀伤力,步兵肯定要比骑兵付出更多的体力;战斗时间拖得越长,双方的体力差距就会越大。
难怪完颜兀术一直紧皱着的眉头也开始舒展开来。
这样的形势,完颜看得明白,王贵也是心知肚明。
身为岳家军第三号的实权人物,王贵的风格是稳健有余,胆略稍显不足;在关键的时候经常犹豫不决,难以坚守自己的信念。
形势开始恶劣,王贵首先想到的是后退。
他的背后是颍昌城,城墙高厚,易守难攻,回城防守似乎也是不错的选择,最起码能够保存实力,不会全军覆没。
关键时刻,一身血色的岳云策马来到他身旁,要求他决战到底。
------北伐已成孤军之势,尺寸之退必致溃堤之恨!
PS:谢谢zhuxyhh01大大、千年恋大大、vela2003大大、靓女007大大的打赏,和千年恋大大的月票支持。
第三百六十三章: 颍昌大捷(三)
岳云一语惊醒梦中人。
王贵老于战场,立即明白了岳云的意思和当前的形势。
到了这个时候,岳家军和金兵的交锋已经到了最为关键的时刻,双方在拼死争夺的并不是一城一地,而是士气。
长久以来,金兵对上宋军都有着很大的心里优势,这源于在宋、金两国开战初期金兵那无与伦比的冲击力和难以匹敌的战争优势。
然而,在近几年来,尤其是在这次岳飞的北伐之战中,两军对垒的形势有了明显的逆转。岳家军一改宋军以往据险而守的保守战略,每每主动与金兵在野外平原上决战,都能够取得大胜。
如此一来,金兵对宋军、尤其是岳家军就开始产生一种畏惧的感觉。
金兵也是人,当他们害怕了以后,也会无心恋战,望风而逃。
话又说回来,当张俊和王德大军后撤以后,当岳家军突然变成了一支孤军,在河南境内独自作战以后,岳飞和他的兄弟们就已经没有退路了,除非他们愿意放弃到手的胜利。
只要岳家军还希望继续北伐,还想要保住目前的战果,他们就只能保持向前冲锋的状态,一刻也不能停止,直到金兵后撤为止。
这种情况,就跟过了河的卒子一样,怎么可以退?
对于王贵和岳云而言,哪怕是把颍昌城内的岳家军战士全都拼光,把眼前的金军对耗掉,这都是值得的。
慈不掌兵,如今只能狠下心来。
一切为了开封城,为了北伐攻势的继续。
战争在继续进行着。
随着王贵拼死作战命令的下达,岳家军的士气得到了短暂的提升。
死则死矣,杀一个够本,杀两个赚一个。这些都是岳家军战士的基本想法。
岳云和他那八百骑背嵬军重新杀进了金兵的腹地中。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