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是一句回敬的玩笑,但听的王咏翎心下稍稍窘促,暗道:‘我哪里是自在清闲,不过恩功荫禄出身,却不是我之所愿。’当下干笑两声,拱手说道:“好了,师兄快快回去办差吧,这些日子要保重身子,莫要累坏了。”
“那为兄先行告退了,恩师就全劳二弟照料了。”
***********************
当晚,在宫中保和殿举行迎接康王、这位大宋仅存的亲王与归京诸位大臣的宴会,赵构会同李纲、范宗尹、李回、宇文虚中、吴敏等人赴宴,由于耿南仲曾为帝师,虽遭贬斥,亦有官爵在身,故而也在宴请之列。皇帝年幼无法到场,朱影乃是女流也不能参加,众位宰执代为相陪,王泽做为翰林学士、同签枢密院事,亦到场陪同。
宴会开始的时候,气氛倒是融洽,众人饮酒谈笑、叙论旧谊,王泽与范宗尹坐在上下临桌,交谈甚欢,不时地相互敬让。
“此番汴梁保全,金虏退兵,王学士居功甚伟,李某敬学士一杯。”李纲自入殿后,就一直暗中关注王泽,眼看宴会渐入高潮,皇帝赐酒、太后赐花,众位大臣也渐渐放开,相互间说话的嗓门高了许多,彼此间离座敬酒。
他见王泽与范宗尹二人,相互间低低偶语三杯酒,却不知说些什么。关于南迁之事,他还是感到不能尽信一面之词,想要趁此机会探探王泽的意图,所以主动端杯走到王泽面前。
王泽亦是早已暗中注意李纲,他很想结交这位历史上有名的忠直贤臣,并有过实际行动,却不想吃了个闭门羹,李纲主动走到自己身前敬酒,无论如何都让他感到非常意外。忙站起身来,端杯说道:“下官何德何能,敢劳大人敬酒。”
“仅为学士罹难勤王,乱局当中当机立断,辅佐官家登基,就当得天下士人共仰。”李纲脸颊挂着一抹淡淡的笑容,口气亦是相当真诚,绝无客套。
王泽没有料到李纲言辞如此恳切,反而感到有些不安,当下说道:“下官何能,都是百姓殷殷寄往,将吏浴血用命,诸公效忠朝廷,下官却不敢贪功。”
李纲微微点头,笑道:“学士不必过谦,请满饮此杯。”
“那下官就受之不恭了!”王泽将酒一饮而尽,李纲淡淡一笑,亦是满饮此杯。
“李大人公忠体国,下官对大人素有敬仰,理应回敬大人一杯。”王泽岂能放过与李纲结交的好时机,拿起酒壶要为李纲斟酒,
哪知李纲却闪过酒杯,正色道:“奉官家南幸,乃学士所倡?”
王泽愕然,不明白李纲何意,当下道:“正是。”
“看来学士是亲率十万大军,护送官家南下了?”李纲的目光变的冷峻许多,嗓音也逐渐沉重。
王泽没有听出弦外之音,笑道:“当然是众位大人一同护送,李大人国之柱石,须能解下官心意。”
李纲冷冷一笑,正色道:“学士此言差矣,李某不过区区乡间书生,文不能治国、武不能安邦,哪似学士初露峥嵘便是才满天下,如今又居勤王救驾之功,手执雄兵十万。”
说罢再也不会忘则,回身快步归座。
王泽尴尬之极,默默地坐下,渐渐明了李纲为何敬己,又为何离去。说到底还是为了自己以大臣典兵京城,违反制度的缘故。
范宗尹冷眼看着李纲,饶有兴致地看着这一幕,对于李钢面对王泽前后不同的态度,范宗尹自然是心知肚明。
李纲敬上王泽一杯,是对王泽勤王救驾功绩的认可,拂袖而去,丝毫不予王泽颜面,是在表示对王泽控制兵权,操纵朝政的不满,这不仅是李纲的心意,更是朝野多数士大夫内心的看法,当然也是他范宗尹的心思,只是李纲将这种不满表现的太过直白,说了他们没有说出口的话罢了。但他还是觉得在正式宴会场合、李纲做的确实有些过分,让人下不了台。于是对王泽说道:“李伯记,性情中人、口直心快、德涵莫怪!”
王泽看了看范宗尹,知道他亦是与李纲想法一致,不禁苦笑道:“觉民在外,对朝中事详知不多……哎——不说了,今日喜庆,来——你我兄弟再干一杯。”
“德涵又是何苦呢?”范宗尹端杯,淡淡地说了一句。
王泽洒洒一笑,说道:“觉民说的是,请——”
第四章
垂拱殿
“大王、诸位相公,哀家乃妇人,本不应临朝予政。然皇室蒙尘,天子北狩,不得已奉诏听政。国事却不敢自专,今王学士上表,言东京北临大河、两河又暂不由我,因此建议天子南幸,此国之大事,哀家不能擅决,召诸位赶赴京城同议此事。”
朱影在玉帘后说话,双目却紧紧盯着王泽,心情尤是郁结。
“陛下,臣有事奏请。”李纲出班,斜看王泽一眼。说道:“翰林学士承旨王泽,已加知制诰,位列辅臣予参朝政,况承旨、知制诰掌内外诏旨,自开国未成有兼领执政成例,此有违祖宗立国制度,臣以为王大人实不应兼同签枢密院事之职,专任典兵之,请陛下圣断。”
此话一出口,在场的的宰执、部寺大臣多是暗自点头称是,尽管李纲奏非所问,但将他们郁结心中的话说出来,也算解了这些日子胸中的闷气。当然有些人亦是暗笑李纲愚鲁,在大殿上平白得罪人。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