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宋_与子偕行【完结】(217)

  高繁林被王泽举荐,做为上官云的副手一同南下,时任武功郎阶官,这是武官从七品第二十六阶,散官阶品是翊麾校尉,标准的中级军官。

  “下将定不负相公嘱咐。”高繁林兴奋地回应。

  “很好,定要精心操训水军将吏,至于船舶、器械,先暂时一用,事情毕竟不是一厥而就。”

  王泽说的虽是有些啰嗦,但上官云、高繁林二人能体味出他对于水军的拳拳之心,到了此时,上官云毫不怀疑王泽在对自己的封赏上为何如此吝啬,对于自己的前途与大宋水军的壮大,都是充满了相当的自信。

  **********************

  大宋的东京汴梁城,经过一个多月的恢复,城内以堪堪有了往日里的生气,经过金军洗劫后的城市,尽管还有不少未曾磨灭的战乱景象,可大战之后城中百姓最关心的还是眼前的生计,人总是要吃饭的,不出门营生如何有一日之计。街道两侧的酒楼茶肆、小商小贩又开始开门营业,成千上万的黎民百姓又在忙忙碌碌为生计奔劳,偶尔可以看到行商大贾的车队满载城中居民的生活必需品碌碌而过,想在战乱后五物资匮乏的京城大赚一笔。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踟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王泽在樊楼临街的雅座的窗口,似笑非笑地望着楼下熙熙攘攘的街市,想到历史上曾出现过的那一幕幕盛衰轮回的往事,随口吟出他所熟知散曲家张养浩的《山坡羊》。

  雅座内一张大桌子上摆满了丰盛的酒菜,李墨涵、王咏翎等十五位年长的弟子,正站在桌前,巍巍而立。李墨涵等前六徒最长已过十七岁,余者差不多都十六了!

  王泽的嘴角挂着淡淡的、胜利者的、但又有些无奈的笑意。

  经过近一个月乏味而亢长的庭议,在王泽近乎执著的坚持下,或许是孙傅等人卓有成效的游说,更可能是李纲内心深处对目前局势的洞若观火。终于,李纲不再坚持己见,勉强地附议在江宁设立天子南幸的行在,这也是李纲做出的最大让步,只是行在,不是京城,东京依然是汴梁,南京依然是应天府。

  东京汴梁做为延续大宋九帝的百年故都,依然对士大夫们有着不可抛弃的留恋,李纲的条件、王泽的让步是恩科会试在汴梁举行,这个主张异乎寻常地得到大臣们的赞同。

  王泽无比清醒的认识到,在以李纲为首的士大夫们的心目中,大宋的京城永远是汴梁城,南迁不是迁都更不是对金人的退让,而是一种无奈中的审时度势、一种临时的策略。

  第九章

  无论如何,王泽成功地走出了这一步,做为行在礼宾使的范宗尹,已经南下江宁处置南幸一切事宜,令人颇为耐以寻味的是在王泽寸步不让的坚持下,徽猷阁侍制、知曹州军州事蔡绛免知州事,以徽猷阁侍制出知江宁府兼礼宾副使。更令人不解的是与王泽关系亲近,甚至外人眼中属王泽阵营中的侍御史知杂事赵鼎,当庭弹劾王泽用人不当,而且措辞相当激烈,毫无半分委婉地直指蔡绛。

  但朝中大臣却响应者聊聊,大家都是明白人,此一时彼一时,蔡绛何许人矣!东南目前形势复杂,其大父蔡京乃四朝元老,势力根深蒂固,尤其是福建、江浙是蔡氏的根本之地,势力更是盘根错节。赵桓虽然将蔡京贬死,但还是来不及清理蔡京在地方的势力,东南诸州不少官吏仍与蔡氏有千丝万缕的瓜葛,当然也不可能将这些官吏一概斥退。

  蔡氏中蔡京的儿子蔡倏义随上皇赴难,流落北方,可谓忠肝义胆令人赞叹,为士人所夸赞。

  有宋一代,只要不是谋逆大罪,并没有家族一支失势全族没落的情形,如韩氏、高氏等名门望族,其家族子弟都是各居一方,甚至派别对立,一支倒必有一支荣,整个家族依然活跃在政治舞台上,这是名门望族的立家之本。

  蔡绛是蔡京孙系,本无大恶,何必要做的如此绝情。如今行在设在江宁,用蔡绛正可平衡甚至利用蔡氏在东南的影响力,保证朝廷渡过南迁的脆弱时期。而赵鼎与蔡绛亦是相善,如此不顾往日情谊的弹劾,尽管使他博取‘刚正’的名声,却令一些人对他敬而远之,纷纷论其非善与之辈。

  时下,朝廷各方势力的角逐已经不在庙堂之上,而是在神佑元年恩科贡举之中。

  王泽的十五名随军勤王弟子,都以军功举子身份参加恩科贡举,这对于王泽来说,不是一般意义的事情。如李纲等明眼人一眼便看穿他的用心,这是培样继承自己思想的人才,通过贡举取士培植自己的政治势力。

  李纲并不反对学子们凭自己真才实学考取功名,集英殿唱名是每个读书人梦寐以求的瞬间,也是读书人甘心情愿为之付出青春的荣誉。李纲当然不会平白无故地阻挡李墨涵等人的前程,但是他们毕竟是王泽的弟子,深受王泽的潜移默化。以李纲的话说就是:‘王门弟子深习奇技淫巧之学,不足以与士大夫共辅天子,若入监院将作,倒是物尽其才也!’这也是他看不惯王泽倡导的杂学,认为士大夫沉迷那些旁门左道,与圣人教化相违背,更深层次的原因却是,他对王泽怀有深深的戒心。

  在颇有同感的孙傅、唐格等人的支持下,采熙宁前旧制,宇文虚中知贡举,户部侍郎吕颐浩、吏部侍郎吕好问同知贡举,而王泽力陈贡举详正官,由为人正直的秘书少监李光担任。如此人事安排虽然不能如意,却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王泽意识到自己在朝廷中层文官中,尚未形成一个广泛而稳固的人脉,使他坚定了培养一批中下层文官的迫切心情。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