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生在大海之滨,自幼习水性,今国家多事之秋,欲复河山,不可不文武并彰。弟子侥幸登龙飞榜首,愿以状元从军,为天下文人做一表率,秉恩师所愿、以彰武德。”张云仁说吧,抬首看着王泽,目光中尽是坚毅之色。
王泽已然料到张云仁要说的必然是从军,但张云仁说出来,着实让他难以抉择。
张云仁能有忧患意识与超前的文武平等意识,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也代表着他成功的一步。张云仁在众子弟中确实是文武双全,他也认为张云仁应当成为一名儒将,而不是一个文弱的文臣,张云仁从军的决心使他心底暗自赞许。
但张云仁毕竟是状元,皇帝登基恩科殿试的状元,多少士子仰慕嫉妒的对象。一旦要是投笔从戎,在朝廷中所带来的震撼,绝不下于金军在沿河再一次对宋进攻,大臣们的阻力,士子们的鄙夷与非议。他简直不敢想像张云仁能否坚持的住,在读书人的意识中收复燕云亦不如状元及第、东华门跨马游街能光宗耀祖。
他决定再试探张云仁倒底是一时兴起,还是心意已决。亦是温声道:“军将禄厚而礼卑,惠卿乃新科状元,庙堂之上、它日必有所为,怎的徒生此念?”
张云仁本是一腔热血,原以为恩师会大力支持他的理想,却没想到王泽话中透出隐隐的反对意思。不由地心中一凉,急急高声道:“弟子又岂能不知文尊武卑,文人从戎对士子来说是自贬身份。然弟子亲历方腊之乱,家破人亡、久随恩师涉猎军旅,深悉恩师‘无经济便无强军,无强军便无强国’的教诲。今外族入侵,大好河山沦陷,我辈子弟应发奋图强,彪彰武德,挥戈奋进,务使河山久染腥膻。公卿坐而论道,于国何益,用那迂腐之论岂能使金军望南却步,两河、燕云何日重归汉德?”张云仁说到这里,目光紧紧盯着王泽,闪烁出更加坚定的光芒,嗓音越发洪亮地道:“恩师平日里教导弟子使天下太平,须得文武并驱,弟子犹记于心。恩师重整水军,有意海外,弟子做为恩师季徒理应挺身于前。今弟子心意已决,愿为天下有抱负的读书人做一表率,好男儿亦能从军报国,效力于沙场,聊聊周旋于庙堂,此迂腐儒生所为。”
王泽暗自欣赏不已,他还是淡淡地说道:“惠卿是要随同上官龙臣南下?”
“正是,好男儿志在万里,开疆扩图博取功名,做个南海‘博望侯’,纵然天不作美,亦须博个马革裹尸,算是不虚此生!”
王泽静静的听着张云仁激扬的心声,逐渐肯定了张云仁的投笔从戎是深思熟虑的结果,并非年轻人一时性起,而他亦是渐渐感到,张云仁这番立志从军的大道理背后,隐逸着不易察觉的个人野心。
状元入仕的确荣耀,一入仕便是文散官第二十六阶从八品宣教郎,授官大理评事,几年间便可转著作佐朗,运气好些便可进入馆阁,成为天子的侍从文臣,可以说是读书人最艳羡的升迁起端。但是四年一次的科举,多少状元能在暮气沉沉的文官队伍中脱颖而出,做出一番大事业?张云仁并不是一个安心文治的人,文官中众多杰出人物使他难以肯定有所作为。
而投笔从戎后,景象却大不相同,由于大宋士林普遍不屑行伍,基本上没有文人从军的事迹。封元以武职考取功名,会被军中所重,却并不一定会得到士人认可。或许,张云仁一开始便压下豪赌,认定他王泽的主政必然会抬高军将的地位,文人从军提高军将素质是他的思想之一。张云仁以状元从军,这是大宋开过以来未曾有过之奇事,在行伍中必然比在文官中升迁便利。
“惠卿为何选择水军,而非马步军?”王泽最后一次试探张云仁的心思。
“弟子以为如今天下之事,南北议和,十年内很难有大的战事。而大宋强国的希望在于海上,经营海外取海外万国之利用于中国,养精蓄锐,一雪前耻,弟子正是为此选择加入水军。”
王泽明白了张云仁的心思,马步军随着大宋采取休养生息的国策,延边采取守势,建功立业的机会不多。且马步军与殿前司由武人把持,论资排辈已成惯例,去那里分一杯羹,显然还不如就在文官行列。以他的政略,大宋经营海外,必然组建强大的水军船队,水军自成一军的趋势未必不能实现,现在先在水军中打下基础,以张云仁状元的名号,上官云等水军将帅之间的关系,不难日后出人头地。
对于张云仁精明的头脑,颇具战略性的眼光,王泽倒是欣赏,他要的就是弟子们这份追逐的精神,之所以有了这份欲望,才会有人去做事,从而推动各人事业的起步。
王泽微笑着道:“士子若都有惠卿投笔从戎报国之心,何愁鞑虏不灭。”
王泽没有揭露张云仁的心思,但也没有完全揣摸透张云仁的心思。
正如王泽所料,张云仁自度自王泽罢兵权,如今禁军中殿前司、马步司军将派系林立,水军由王泽的心腹大将上官云节制,日后若是成军,必然是由王泽嫡系把持。水军做为经营海外的前锋,又必然是王泽最重视的部队,张云仁有理由相信他的恩师王泽的能力,日后在大宋朝廷中举足轻重的作用,加入水军,这对于他的前途大大有利。当他见王泽支持自己从军,大喜过望,激动地道:“谢恩师成全。”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