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军确实到了应当整治的地步。”李纲对王泽所言深有感触,他感叹地道:“数十万禁军竟然不敌数万鞑虏,实为天朝大辱。”
王泽微微颔首,他确认为宋军数十万大军不敌数万金马,其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在于大宋的治军思想,与禁军编制。
“那王大人是何作想?”张叔夜慎重地问道。
“重建编制、厘清兵种、结构阵法、精选将吏、集训将帅、培养新人。”王泽目光中充满了兴奋,他知道三个变革要务中,军制改革是阻力最小的一个,文官们几乎一致认为地方将帅兵权过大,是到了消减兵权的时候了。
“禁军番号繁多,系将不系将禁军,各部仅有将之下可层层节制,一旦临阵,都统制、各军统制及各军正将互不相统、各将自主进退,都统制若无威望,很难节制诸军,每战虽有十倍于敌,军将却各主进退,被敌军各个击破。是以禁军应建立一套新军制,即可防范五代将帅专擅,又可临阵上下令行禁止,进退如一。朝廷应将各处禁军分期进行改编,设立将帅上下节制的都司、侍卫大军、军,三级将之上的统军将帅,以代替当前各不相统的军以上禁军。以三级都指挥使为主将,辅以使副、都虞侯,设立使副知杂事,都参军使、副都参军使。”
“都参军使?”张叔夜诧异地望着王泽道:“这是行营参谋官?”
“张大人,本朝大将多以公使钱设行辕幕僚充任行军参谋,以利于谋划军机、拾遗补缺。下官以为应当将其制度化,在都司以下,将以上设参军司,其参谋官吏均由武学堂专设参军科培养,非参军科出身的军将,须在担任高一级主将之间,担任参军差遣,而各级军将升迁,必须要有担任参军使的资历,方能授予更高一级的领军差遣。”
张叔夜点头称是,在他看来将帅用公使钱招募能人奇士入幕府,这是拿朝廷的钱培植本人的势力,寻常时候倒是可以为将帅出谋划策,但值强敌在侧,朝廷对诸边将帅的控制能力不能与往日相比,将帅军权已经开始有了某些变化,尽管互不相统,但其长期领兵一方,所属部众与之关系日深,行辕幕僚与将帅关系乃是私属,与朝廷毫不相关。一旦有一异志将帅一朝发难,后果将不堪设想。王泽将参军制度代替私幕,使参预军机的幕僚成为由朝廷任命的军将,更让他拍掌叫绝的是,将帅与幕僚之间数年轮换担当,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将帅长期统军的弊端,不过他还是有些担心王泽的提议会引起将帅的抵制。
“……将帅官制简化,废除寄禄官,以散官品阶定俸,设官、职、阶,将帅授任不可由节级提任,一律由朝廷设置各级武学堂授业合格方可授予低级军将官职,优等俊秀人才贴阁职……朝廷缺马,可在以海外购入良马外,建立以骡马牵引的可运辎重、可载将吏的偏厢大车……诸般事宜臣以据列折子,此间不能一一诉说。”
“朝廷以枢密院掌兵符,设都参军使司,掌令各都司都参军使,卫尉寺主管各都司都虞侯。侍卫大军各级将帅层层统辖,主将统军,参军使谋划,都虞侯监察,知杂事执兵符。凡大军调令,须得有圣旨、枢密院虎符、兵部节令,到达军中,须得主将,使副、知杂事、都虞侯四人揭令,主将签印、知杂事合符,都虞侯副签,使副具名,缺一不能调兵……这与成立讲武堂集训将帅同步,整顿何军,其部部将以上军将全部入讲武堂,经考核合格后重新授予军职。至于培养新人……”
“徐徐试行,倒不失稳妥之法。”孙傅点头称是。由于朝廷最大的忧虑就是将帅擅军,朝廷无力控制,这些年来,孙傅、李纲等人虽然面对金军年年入侵,但还是维持着旧时将之上的将帅临时调遣,相互不能统辖的制度。王泽的建议虽然授予将帅上下节制,但仍是保留文官对将帅控制,而且在军中又实行军法监督与执兵分权,倒是能让他接受。
“此法甚善,不过恐边军将帅不愿……”张叔夜忧心重重地点出其中阻力,他的忧虑不是没有道理,如曲端、王渊等有名望的大帅,岂能甘心于被朝廷节臣文官约束。
李纲厉声道:“朝廷大将,何以不服朝廷调遣,若有此等人,早早察觉亦是国之大幸。”
王泽知道这几位宰执大臣都是当世的人杰,只要是兵权仍在皇帝与文官的手中,将帅上下相统亦无不可,反正如今天下局势,是年年有战、边军将帅权力日增,与其如此不明不白,不如定下制度,以免到时乱了规矩。于是笑道:“下官估算,经精选将吏,禁军将吏可撤至六十万上下,其中水军亦有十余万人,至于兵力临战敷用,战时可以签发保甲丁壮。”
“此法,还得以枢密院会同三衙众将共议,以策万全。”
李纲一片公心,老城稳健提议,在王泽听来仿佛是在为军制改良设置另一道障碍,军制改进,定然要触及部分将吏的利益,将帅共议将是又一场争执。
王泽心中颇为恼火,没有意识到李纲并不是针对与他,当下提高嗓门道:“轮训将帅乃是都堂执政议论,将帅岂可参预。”
李纲并没有意识到王泽误会于他,看王泽不用将帅共议,认为在王泽意识中还是较为防范武将,这倒是正合他的心意,他怕的就是王泽建议给于将帅太大的权利,使之脱离朝廷的掌控。忙道:“王大人言之有理,由都事堂与枢密院共商是为妥当。”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