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小弟的官家在延春殿赐见,陈述东南支卖局本衙与路司设立,官吏设置。官家已着
有司速速办理”王泽说到这里,赵鼎的心情非常复杂,在延春殿面圣,这对于新进臣子来说那是多大的荣誉,甚至有人一生也没有被皇帝在内廷召见的机遇。听着王泽继续说道:“官家认为支卖局新建,官吏配置应当不拘一格,而蔡相公职事繁忙不得以不能分身,故而官家将江南二路与江浙路的官衙创建,官吏配置事宜交付小弟便宜处置……”
听到这里,赵鼎不知为何,心中微荡,有一种激动不已的感觉。
“支卖局各路职事,多是寺监差遣,不少科举出身的大臣不愿入衙。”王泽这可是信口开河,这支卖局实际上办的可是皇差,不仅又大油水可捞,更能有机会得到皇帝的赏识,争着入衙的世家子弟、专营之徒大有人在,早就将蔡攸的府门门槛给挤烂了。
“小弟以为元稹兄大才,本不该在开封府任俗吏,入馆阁绰绰有余。”王泽顿了顿,看着赵鼎,满脸诚恳地说道:“小弟本欲向官家举荐元稹兄入支卖局,又怕元稹兄不愿入寺监,欲待明日得闲时去兄府上拜会,岂料兄来寒舍,正是天随人愿。”
赵鼎一时间没有跟上王泽的思维,愣在当场,半响说不出话来。
王泽含笑望着赵鼎,等待他的回答。赵鼎目光复杂的看着王泽,心中升起感激之情,王泽在他犹豫着如何开口之时,首先说出主动大用他,令他不失颜面,就凭这一点,赵鼎的大恩就不能用谢来回应。
赵鼎深深叹息,有些丧气地说道:“德涵真是有心人。”
王泽心中亦不舒坦,对一位在他所熟知历史中赫赫有名人物,竟然真的沦落如此地步,感到由衷的失落,并没有半点喜悦。王泽认为若不是有金人的南侵,使赵鼎的命运发生改变,或许赵鼎真的要在历史中默默无闻的度过一生。
“元稹兄,小弟已经拟好了委用撘子,想委曲兄担任提举江浙路支卖局,不知兄意下如何?”说到这里,王泽又添了一句。道:“从七品差遣,有些委曲兄大才。”
赵鼎颇有意味的一笑,他这个时候还能要求什么,原本也就是指望担任副佐,没相待竟然是正印,官品不高,可毕竟是一个独立衙门中的主官。他缓缓摇头道:“岂敢,岂敢。”
王泽见赵鼎已然认可,但顾忌面子,没有直说罢了。
“江浙路非比一般,小弟计划以江浙路与江南东路的支卖局为主,似建立海外贸易船队”王泽将自己在的延春殿有关建立武装海船队的事说了一边。
赵鼎听得是口瞪目呆,他压根就没有想过由官府出面、出资,与民间共同组织海外贸易船队。他第一个念头就是‘与民争利’,而且这又不是关系到盐帖等国计民生的经济,官府介入其中,岂不是有辱斯文,何况,万里海疆,前途不可测,又有谁愿意抛妻撇子远渡大海。不过有一点赵鼎诗肯定的,有官府的武装海船保护,商队在海上比平时要安全的多了。
王泽没有注意到赵鼎的脸色,尤是兴奋地说道:“我大宋海船舰队就可横行于大海,扩建海外据点,带来滚滚不尽的巨大财富。”说着,王泽感到自己有一种恍惚,不知不觉中说出了自己计划中的野心,海外殖民。
赵鼎却不太能理解王泽的思想,他是一位深受传统儒学教育的士大夫,对大海是陌生的,也没有兴趣,甚至还有一丝恐惧,他真正关心的是农桑水利,与民休息的儒学善政。
“金银珠宝于民岂能同于谷米桑麻。”
王泽正在兴头上,冷不防像是被浇了一盆冷水似的,当即就冷静下了直直望着赵鼎。他有些意料之中的失望,赵鼎,可以说在当朝士人中没有他真正的知音,没有人能真正理解他的思想,他们虽然也热衷于经营万邦,希望出现万国朝贺的盛世。可是,他们没有一个人能真正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经营海外,真正的万国朝贺的真谛。
“不如此,难道要小弟学那王黼,盘剥升斗小民吗?”王泽为自己找了个很贴切的掩饰,他很失望,只能以这种理由来搪塞赵鼎,至少这是惟一一个能让赵鼎有感触的理由。
赵鼎沉默了半响,在他看来由海外敛取财帛虽然让他们这些以泱泱大国自居的士大夫们感到不自在,但比起盘剥百姓,这还是能接受的。这才艰涩地点头道:“德涵所言,甚是有理”
王泽接着说道:“二千六百百万贯代役钱,天下民力尽亦。”
赵鼎深感其味,童贯、北伐失利,王黼括天下壮丁征辽,不行者可以钱代役,地方官吏强取豪夺,尽刮天下民力,得钱二千六百万贯给女真人,得到了燕云十六州。
“与其盘剥国人,不如经营海外”
王泽说的经营海外,不如说是对外掠夺,不过是用词上隐讳罢了。赵鼎并没有听出王泽这话中带有那掩饰不住的扩张欲望,他的理想就是能收复燕云,如今无论如何已经实现了这个愿望,剩下的事情就是如何规劝皇帝勤修善政,与民休息。王泽的观点,尽管是那么的强词夺理、不尽人意,可在当前的形式之下,赵鼎无奈中只能慢慢抗拒性的接受。
王泽心底一动,猛然想起一件事情。当下说道:“元稹兄,小弟不妨为你举荐一名孔目书吏,暂无出身,你看如何?”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