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有看她走远,颠怪地道:“我说你啊——人家一个姑娘家,你怎生唠唠叨叨的终身大事个不停,这不是,把人家都羞走了。”
李素荷瞪了他一眼,咬牙道:“你懂什么——好了、好了,咱们歇会吧!娘娘不定什么时候出来。”
第九章
宋金之间艰难而漫长的议和,终于在国人一片责难非议与支持理解的论战下达成,不成也得成,毕竟这次议和是在朝廷宰执共同促成。
五十万岁币、十万匹帛、盐三万石、宋金为叔侄之国,河中府的河津县、万全县割让与金,宋只保留河中府的河东、虞乡、漪氏、临晋、荣和五县,在沿河各州开设帷场贸易。金给宋的优惠条件是约束边军,不在南下抄掠宋朝州郡,每年卖给宋马匹两千匹,绝口不再提完颜昌之事。
能在谈判桌上争取到的,张通古都已经得到了,在议和条款签订后他与王泽把酒言欢,全然将两次来王泽对他的冷嘲热讽抛到九霄云外,对王泽极尽礼数,呼之为贤相,王泽理所当然地换了另一番面孔,对他也是温言和色,称其为贤士。二人在酒宴上相互吹捧、相互谦让,完全没有谈判时的剑拔弩张,欢悦之情如同多见不见的旧知,令一些礼部官员口呆目瞪……
当张通古满意地率使团满载而归时,刑部都巡检司上报有江湖豪客要沿途刺杀金国使团的消息,尤其是很多北方的招箭社扬言取张通古首级,赵鼎虽然对和议条款极不满意,但兹事体大、事关天朝体面,他最为权刑部尚书不能不据实上报。
王泽当然大为吃惊,立即请旨加派数百名殿前司禁军并都巡检司身手矫健的使臣,一路护卫金国使团北归,传檄沿途各州守臣严加防范,多多加派缉捕使臣和团练乡军沿途设防,必须要确保张通古的安全。
孙傅、李纲等人却不以为然,他们虽然接受了议和的条款,但他们认为那是在无奈之下的策略,从内心深处并不赞同对女真妥协。民间侠客刺杀金国使节,这种做法他们并不认为可取,但这也是激愤于国仇家恨,做为朝廷大臣应当给予理解同情,并善意地劝慰,而不应当为刻意保护女真人,动用官府力量捕拿绿林豪杰,挫伤民间志士的一腔热血。
当李纲婉转地告诫王泽时,出人意料的是,王泽冷笑着说他恨不得手刃张通古,但是他还是要保证张通古在大宋国境内的绝对安全,当然在金军控制地就另当别论了。请牢记李纲自然明白王泽的心情,但他还是劝慰王泽对金国政策上要尽量低调一些,以免引起士人的隔阂,王泽对李纲的善意表示感谢,仍然主张必须保证张通古在大河南岸的绝对安全。
一路上金国使团被江湖绿林人士劫杀数次,由于都巡检司缉捕使臣与禁军的阻止,都未成功,反而平白伤亡了不少江湖豪杰和禁军将吏。但无论朝廷如何三令五申,地方守臣的防范多么严密,终究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该发生的终究还是要发生,就在郓州临近大河的驿馆中,也是使团归途的最后一站,护送的卫队有点松懈,驿馆被数十名江湖豪客夜袭,终于将张通古射伤,斩杀金国随员二十余人,但在禁军的合围捕杀下,数十名江湖豪客几乎全部阵亡,驿馆内外到处是流淌的鲜血。
最后一程终究没有坚持过去,朝廷极为震撼,都堂就张通古被射伤之事,专门召开两府宰执会议,在王泽坚持下,都堂檄文由刑部都巡检司与皇城司在行在内外,并各地江湖门派和各地招箭社中大肆搜捕涉嫌刺杀张通古的江湖豪客。一时间,北方各州闹的鸡飞狗跳,不得安宁,幸好朝廷严旨吏员办差不得无辜扰民,才使各地官府差役有所顾忌,不敢胡乱抓人。
王泽为此付出了不小的代价,又一轮的清议铺天盖地地卷来,矛头无一例外地指向他,纷纷建言王泽交通敌国,卖国求荣。由于皇帝的态度已经非常明确,其中不少人借着这股清议,十分卖力地攻击王泽,要为自己博得一个好前程。
行在乃至东南大郡的大街小巷,甚至王泽府邸附近,被人在夜里贴上‘王相公卖国’‘王相公私通鞑虏’的标语,南京令顺天府隔东南各州郡颇费脑筋,不得不增加夜间巡逻的铺卒,一旦拿获私自张贴标语的立即下狱。
除了民间的非议之外,自凤凰山日报创办之后,各地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报纸也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好在做为王泽根基和影响力最大的凤凰山日报、行在分社的江宁新闻报在这场大辩论中,保持不偏不倚地中间立场,尤其是江宁新闻报倾向于在政策上理解朝廷方略的呼声,让王泽既感到恼火之余又由衷欣慰。
随着议论的不断扩大,酒楼勾栏中又传出王泽与女真勾结,以大宋的利益为交换,博取女真人的支持,意欲图谋大事,至于何种大事却没有言明,一切尽在不言中。更有甚至被传的如同当事人眼看一般,王泽被描绘成一个王莽、曹操似的权臣,正在积极地密谋篡位,而外部支持者正是女真人,河朔则是王泽与女真人作为交换的条件。与这些清议与流言蜚语相左的是,朝廷宰执与众多文臣再一次站到了王泽一边,与清议名流辩驳,维护着王泽的名誉或可说是在维护者他们整个文官阶层的利益。
地方主要节臣与将帅态度亦是耐人寻味,南方守臣将帅多是要求北伐,北方守臣将帅多是保持沉默或明确支持议和,以王庶、唐重为首的两大宣抚司及曲端、王渊为首的两大侍军司,态度鲜明地支持议和,侍卫大军都指挥使中半数之上亦是认为,时下不应与金军消耗,而是应该利用难得的议和机会,强化禁军的训练、加快更新新式兵器,发展禁军的整体战斗力。与高层政策不合拍的只有岳飞等数人明确反对议和,坚决要求北伐、重整山河。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