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过其实了——”赵构的辩解显的是有些苍白无力。
第八章
赵柔嘉淡淡一笑,道:“王叔宅心仁厚,不愿妄断大臣,令人深感折服,然防人之心不可无,如今相重君轻,此为天下有识之士共知,与其坐以待毙任由别人行王莽、曹氏之事,不如奋起一搏,或有希望!”
赵构听赵柔嘉越说越露骨,禁不住暗自叹息,仅凭这两个不足双十的毛孩子,对付老辣的王泽,他方才点燃的那一点点别样的期望,又凭空消减了几分。任凭着赵柔嘉说话,他目光游离它处,思绪紊乱异常,他的心事已经从思虑赵柔嘉行事的可靠程度上,转到了如何在如何脱身事外,暗自考虑自己在此事上如何调整介入的程度。
赵柔嘉虽机敏聪慧,但毕竟缺乏经验,无法揣测出她这位王叔真正的想法。在她看来,赵构做为行朝所余唯一的近支亲王,平素里小心谨慎、绝不涉及朝廷事务,但在皇权大是大非上,绝不会有半点含糊,定然会为家族尽心尽力,毕竟他的地位与皇家不可分离。一旦自认为说动对方,又认定赵构乃至亲,缺乏政治斗争经验的她把底牌几乎都亮了出来,让赵构有了一个可权衡的余地,又使自己全然没有退路。
在她离开赵构府邸之前,满意之余请赵构待她向吴郡君致歉。
赵构在送走赵柔嘉后,吩咐下去来客一律不见,自己独自将自己在书房内,便是吴郡君前来问候,也被守在门外的心腹家将挡了驾。
就在朝廷暗流汹涌,各派势力都在暗自准备伺机而动的时候,杭州却是一片繁华升平的景象,毫无行在诡异变幻的气息,大家都在为钱而奔波红尘,谁有那个闲心思管旁人闲事。
由杭州与明州出发的海外远征大军已经先期出发,在张云仁临行时,王咏翎、王直、聂诺等同门与杭州官员、名流为他送行。由于数万大军陆续开拔而去,杭州的侍卫水军专用港口内的军船所剩不足三层,王直趁机上书朝廷,言贸易日增、民用港口不敷使用,在民港扩建之前,请借用军港一部分给民船泊锚。尽管有人反对民间使用军用港口,但在远征大军归来之前每年可增收停泊费用和其它税收数十万贯,在巨大的利益前没人跟钱过不去,户部首先响应,随后是工部等衙门,最终得到朝廷的许可。王直的办事效率很强,他的支卖司立即联系市舶司挂下的进出船只得到妥善安置,海商们的抱怨要等候很长时间才能进港的言论,得到一定程度缓解。
“王相公秉政,实乃利国惠民也!”史浩面对东南经济火爆般地上升,禁不住发出了由衷地感慨。自从他来到凤凰山书院,王泽的书信早在他之前到来,他没有提王泽,王咏翎亦是没有提书信事,二人一见如故,自然史浩被聘为教习,月资十贯,二人几日来闲暇便在一起讨论时局,不亦乐乎。
史浩多日来,以一个局外人的身份潜心观察时政,对王泽的施政,大为感叹,在与王咏翎等清谈时,发出了自己的感叹。
王咏翎却面色怡然,目光中却有几分流离,他初见史浩,二人攀谈颇为相得,这日他陪伴史浩游览杭州后,在书院散步之时,史浩的感叹令他有几分别扭。
王直却另有一番滋味,自他升任支卖司同领事务后,隐然有当年王泽升迁之势,一些趋炎附势之徒甚至拿他的升迁差遣与王泽当年相比较,虽然表面上一笑了之,但他暗自志得意满、高兴非常,他深知王泽看重海事,自己如在支卖司做出一番事业,别人渴望不可及的都事堂的金光大道,对他而言却是一片坦途。史浩称赞王泽治政,亦是肯定了他在杭州的政绩,这代表士人的见解,岂能不令他感到快哉!,当下得意地笑道:“某掌东南职事日久,亦不能体会恩师经世之略,利国惠民不能尽然尔!”
王咏翎若有所思地看了看王直,目光淡若止水,嘴角却摸过一抹莫名其妙地笑。
史浩见王直说自己不能尽王泽之意,不禁讯问道:“何以为然?”
王直笑道:“利国惠民分上下,直翁兄所言不过小政而已,君不见遍地工坊,千帆静波吗?东南一路财富数倍于陕西六路,这是实实在在的钱粮,国之本就在于此。在下可以断言,十年后朝廷的税赋将数倍于元丰年间,此亦不须增添苛捐杂税、搜刮生民,功在千秋,利传万世。”
史浩一怔,他虽然能领悟王泽的海外经略一二,但在他内心深处还是希望朝廷回到他理想中的农桑为本的时代,王直所言俱是工商之利,非他所愿看到的。
“东南诸事就不必说了,此番三师兄从征海外,正是为国朝谋利而去。三佛齐分国,威慑四方,使南海尽归国朝掌控,搏诸国之利供给中国,此对于百姓来说,是为仁也!直翁兄或许不知爪哇黄金之盛,但黄金、白银对于朝廷的意义定然能够洞晓三分。”
史浩心中并不以为然,王直所言在他看来牵强附会,除国内经济尚可说是前些年王学中提出的‘实业富国’,后面一段话,完全是赤裸裸地掠夺他人,表面上说的却又冠冕堂皇。他饶有兴致地品味王泽与几日来所接触的王门子弟,感到他们身上有一股令他说不上来的活力,这些人思维活跃、做事圆滑之余又不失进取,蔑视儒家所唱仁义,却又凡事都都表循圣人之道,当然王咏翎在他看来,与其他人还是有所不同。委婉中毫不避讳地言海外征战之利,孔门中人心底明白,绝说不出来。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