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军每一次小胜,都被好事者广为传播,甚至杜撰出伐夏战争中的大捷,如云翼大军歼敌多少多少,步曲大军守城一日,斩杀党项杂胡三千,生擒一名党项贵酋等等传奇。开封府对于民间的传言并不加以制止,反而又许多公人在闲暇之余,在酒馆里大肆兜售所谓的内幕,使民间掀起一波又一波叫好声,北面诏谕处置司衙门亦是不断有人私下爆出一些内幕猛料,使士人、百姓对战争乐观程度不断高涨,几乎到了狂热的程度,有富家子弟好事习武者甚至请愿自带器械粮饷参加义征。
王泽看到民众对战争不断高涨的情绪,尤其是士人们对战争不断攀高的热情,在高兴之余还是闪过一抹淡淡的遗憾。在他心目中,伐夏之战虽然动用兵力、物资、财力是巨大的,而且具有着那一抹北伐前奏的意味,但比较水军远征南海之战所具有的意义,还是不可同日而语,开辟万里海疆、建立海外殖民国土,那才是他所愿真正的目标,才是能够达到他心目中目的的战争。
当面对每日不胜其烦的西北战报,他只是稍稍看看,并不特别在意,毕竟有唐格、唐重一般文官主持大局,曲端和一批久经沙场的名将指挥各路大军,只要没有大的失误,应该不会有太大问题。何况他并非全权节制,而是以执政处置两大宣抚司的沿河防秋,对西北军务干涉太多,引起陕西方面大臣们芥蒂反而不好。倒是南海的军情已经开始传来,身为南海宣慰副使的蔡绛是朝廷在整个南海地域的实际最高行政长官,他不愧为王泽从心底信任的朋友,凡南海军情,无不以宣慰司名义以金字牌递传汴梁一册副本,让他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南海情况。
“可惜,可惜啊!”王泽看罢一份塘报,无奈地笑着递给了李墨涵,自己背着手漫步在旧时汴梁府邸……
花园的小径上,院子不大,经过整理还算颇为精致。
李墨涵跟在后面,不知所云地道:“可惜?恩师……上官制帅所率大军所向披靡,三佛齐空有南海大国名头,实则不堪一击,几位师弟亦是颇有作为,弟子实不明恩师所指。”
王泽心中暗笑,李墨涵当然不能明白他在说些什么,因为战报从南海发回,走海路已经是半年以上,要是走专门与交趾王国商议后、开通的铺递专道,也是达到数月之久,新闻也要成旧文了,当他知道塘报上的事情时已经不知道又发生什么状况。他刚刚所想是要有无线电或是有线通讯就好了,这样一来,最多几天甚至当天便可以得到各处最新战报,尽管凤凰山书院格物院学习理化的学子,已经有人根据书上的定律,经过试验肯定了电流的存在,提出很多设想,并开始付诸实施。但他清醒地明白,他所写的小册子教程实在是太浅薄了,而学子们的研究试验,无论是操作与设备都是太简单了,远远达不到研制出产生持续电流的设备,更谈不上大功率的电流机器,目前说时事通信实在是痴人说梦,硝化甘油的横空出世,亦是一个偶然的异数,而且其稳定化研究后继乏力。如今研究院与军器监正在加紧研制火药颗粒化的最后攻关,硝化甘油竟然在几年前出现,惊喜过后是无限的忧思,是不是自己太多地干预,造成了这些聚变?如果是这样,还是少些拔苗助长,多些扶持的好,给后人留些想象的空间,不要学孔老夫子,使得后人不敢跳出儒家的怪圈。
既然不应该在他有生之年出现的物件,还是别干涉的太多了,既然学子们已经想到了,那就让他们放手去做,反正自己也干涉不了南海战事的进程,晚些知道就晚些时候知道罢了。
而李墨涵虽然跟随王泽日久,却不甚了解王泽为何在西北打的热火朝天、北面重兵压境之际,却去关心万里之外,对朝廷来说并无多大利弊的战事,至少他这麽认为。
“可惜朝廷公卿士大夫能知征伐南海之利者,不过聊聊数公而已!”王泽的可惜变为了感慨,转而意味深长地看了眼李墨涵。
第二章
李墨涵脸面显的颇为尴尬,感到一阵发热,想想自己跟随王泽这麽多年,竟然不能彻悟自己恩师的所思所想,在领悟王泽思想的程度上,他还不如张云仁、欧阳伦、王直与薛立等师弟,的确是惭愧、惭愧啊!心情渐渐地低落下去。
王泽慢慢地度步,神色颇为雅静,口吻淡淡地道:“看来李乾顺是要和朝廷较劲到底了,不和朝廷决战、反而坚壁清野,是要待到各路大军精疲力竭,再伺机个个击破。还是当年神宗朝的老一套子,没什么新鲜的,他以为这还是熙宁年间五路伐夏?西李军卒还真如元昊时的斗志。还在横山云涧城下死撑着不松口,我就是让给他云涧城他又能怎样?当真是自作孽不可活,就要看曲端如何收拾他了。”
李墨涵听王泽的话中带有浓郁的杀机,完全和面色表情不相符,当下灿灿笑道:“是啊!到目前为止,曲帅的策略运筹还是恰为得当,各路大军稳妥推进,相继攻占不少地域,西李看是不敢迎战王师,故技重施贻笑大方,岂能知朝廷已然今非昔比。”
“哈哈……”王泽笑道:“这是当然,西李兵马陷于云涧城,正面可以与朝廷对抗兵力不过十余万,其能与我数十万重兵抗衡。如我料不错,李乾顺是想兵行险招,寄希望于攻下云涧城,威胁关中打乱朝廷计划,可惜的是天不遂人愿。云涧城原本就是最前方的据点,粮草器械充足,更何况有足足一支侍卫大军防御,前后关城达三道,又有许多山寨为依托,怎生这么容易就给他们打下来的!如今西李应对之策当为再度进击云涧城,争取破之,随后挥兵南下,竭力动摇永兴军路,或许迫使我征伐一部撤回,能够拖延一些时间。而以正面各重镇坚守不出,从北面、西面调遣精锐增援,到我疲惫不堪之际,一战而定乾坤。的确是高招,可惜朝廷不会再犯第二次错误,步车营的应用,使粮草损失减少到最低的限度,不会再出现熙宁年间大军少衣断粮、不战自溃的窘境。”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