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袁绍在舔舐战败的伤口,补充损失的精兵,励精图治,欲与刘冯争雄。
孙策新得荆州南方的长沙,武陵,零陵,桂阳四郡,广积粮草,兵讨山越大获全胜,势力有所增长。
刘璋畏怯,不敢再次出兵汉中。马腾,韩遂阴谋诡秘,暗中动作。
这段时间内,刘冯也是励精图治,一方面补充各个将军所损失的精兵,另一方面加强吏治,全面繁荣汉室。
数月之间,汉室就从兵战之中的损失中,恢复了过来,重新变得兵强马壮,而且繁荣更超之前。
除了这些正事以外,刘冯在宫中常与甄氏,糜氏温存,也与刘协,伏皇后一起用膳,说话。
这样的生活,着实让刘冯享受。
这一日,刘冯领着甄氏,糜氏,一起入伏皇后椒房殿,与刘协,伏皇后一起用膳。
这是家宴,一般刘协,刘冯都不会谈论国事。但是今日,刘协却罕见的开口说道:“朕想改年号为中兴,皇儿觉得如何?”
顿时,伏皇后白了一眼刘协,甄氏,糜氏的的筷子,也都停顿了下来。而刘冯稍稍思考了一下后,说道:“汉室中兴,好啊。”
“那就改年号为中兴。”
刘协闻言笑着说道。中兴啊,刘协早就想用这个年号了,但是局势都不对,而今大破群雄,汉室欣欣向荣,也是时候了。
而今刘协,刘冯天下共尊,私下的话,就是一言九鼎了。
武略四年末,天子下诏,改元中兴,以明年为中兴元年,大赦天下。
第249卷 第2003节:第一千零一十五章 中兴元年(1)
第一千零一十五章 中兴元年
中兴元年,延续了武略四年的情况,一切平静。毕竟,而今汉室才是真正的巨无霸,群雄想再次挑衅汉室,都要掂量掂量。
平静之下,刘协,刘冯父子更加专注于整治国家的理智,发展国家的繁荣,并且建造各类书院,学校,为更多的百姓提供读书的机会。
刘协,刘冯父子家国天下,有着绝对的权威。二人不以恶小而放过,不以小善而不赏。若是悔过则量刑,若是顽固则严惩。
不管亲旧功臣还是黎民百姓,全部一碗水端平,因此用法虽然严苛,但国民敬服,反而爱之。
宵小之辈畏惧,不敢犯法。因此,天下靖平。
不过,有道是长治久安,必有险情。这一日,洛阳城中,就发生了很大一件事情。
若说洛阳城中,最重要的建筑,那自然是皇宫了。但其次呢?并非是三公九卿的官邸,更非其余百官的官邸。
而是三处建筑,一处为太仓,一处为武库,最后一处则是书库。
太仓乃是洛阳粮仓,而今乱世,太仓内的粮食堆积如山,若是有所损伤,谁也担当不起。
武库乃是置放甲胄,弓弩,兵刃的地方,同样重要。
最后的书库,则是刘冯设立,藏天下书卷,供给来往士人观看,抄录。因为当今天下,知识就是智慧,就是做官的根本所在。
因此,天下藏书多集中在大族,显贵的手中,他们也常常自珍,寒门士人很难寻找到一些珍贵的典籍。
刘冯以此作为考虑,于是设置了这个书库。此举大大的赢得了寒门士人的心,使得刘冯在寒门士人的心中,简直成了三皇五帝那般的存在。
也正因为书库的重要,因此寻常管理非常的森严,刘冯甚至专门设立了书库令,以掌管书库。
一直以来,都是相安无事。
但是今日,书库却是出事了。
书库位于皇宫东方,占地面积庞大,库中藏书数万,负责的官吏,仆役,守卫多达数百。
这一日,书库的东方火光冲天,无数士卒,仆役,守卫,甚至是士人都慌忙救火,场面一片纷乱。
虽然最终火被扑灭了,但仍然是损失惨重。因为一处重要藏书的地方,变成了一片漆黑,无数的藏书成了焦炭。
附近,无数无数人望着这一处焦炭,都是面若死灰。
官吏,仆役,守卫职责所在,畏惧异常。寒门士人大半都是爱书之人,眼见无数藏书毁于一旦,心如绞痛。
在这之中,就有书库令。这书库令名叫东方台,中年人,面容白皙,相貌堂堂,此刻正是面色惨白,如同丧母。
“大人,该怎么办?”有身旁小吏,问东方台道。这小吏也是面色惨白,没有血色。
“此事还能隐瞒不成?报上官吧。”
东方台叹息了一声,说道。
“诺。”小吏闻言面容更加惨败,哭丧着脸应诺了一声,转身离开了。
“唉。”就在小吏离开的那一刻,东方台叹息了一声,而后就在众人没有反应的时候,拔剑自刎。
第249卷 第2004节:第一千零一十五章 中兴元年(2)
竟横死当场。
“大人。”
“大人。”
众人又是一阵慌乱。
此刻,皇宫内大体平静。但是刘冯的东宫内,却传出了交谈声,欢笑声。
东宫,正殿。
此殿,乃是除了皇宫正殿,德阳殿以外,最为雄伟,最为庞大的大殿,内部宽广,即使百余人同时列坐,也不会显得拥挤。
内部的装饰,虽然并不富贵,但显得雍容气度。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