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三国之我是皇太子_十十【完结】(1650)

  因而,在于禁,公孙敖,严忠相继恢复过来的同时,程昱的脸色从铁青,到苍白,到最后的摇摇欲坠。

  几乎难以自立了。

  “先生。”

  于禁第一个发现了程昱的不妥,立刻一个健步,扶起了程昱。并大叫了一声。

  “先生。”

  公孙敖,严忠闻言顿时一愣,紧接着看向了程昱,见到程昱的情况极为不妙,顿时也发出了一声大叫,并赶了过去。

  虽然这一场战争,程昱输的惨,惨烈啊。但是在这过程之中,二人却是极为钦佩程昱的才华的。

  他所设计的计策,也是极为完美的。失败不在于程昱不周密,而在于刘冯的狡诈,在于壶关守将,韩关懦弱。

  否则战争的局势,完全会导向他们的。

  在他们的心中,就是这样想的啊。

  因而,对于程昱,他们的心中是很在意的。尤其是在局势进入到了这样的情况下,十八万大军即没有截断汉军的退路,反而自己失去了退路,陷入了一个万劫不复的境地。

  这需要一个如程昱一般的人物出面,进行力挽狂澜啊。

  因而,在场的人谁都可以有事,但就是程昱不能有事啊。

  于是,众人都慌了手脚了。七手八脚的上前救治程昱,不过,幸好程昱的心里素质还算不错的。

  信心虽然粉碎了,但也没有到达完全崩溃的地步,在众人的救治治下,程昱终于还是挺了过来。

  只见他睁开了眼睛,先是一阵茫然,但最终还是意识到了现在是处在什么时候。于是他深呼吸了一口气,虚弱道:“立刻,退兵。”

  “退兵?”于禁等人发出了一声不可置信的大叫声。在这样的情况下,居然选择退兵,这如何让他们甘心啊。

  “对。立刻退兵。”程昱却是坚定了语气,不容置疑的下令道。

  为什么退兵?

  因为汉军很强,而他们经历了四天四夜的连续进攻,已经是非常虚弱了。双方相遇,就像是老虎遇到了兔子。

  而他们就是兔子啊。

  功亏一篑也就罢了,八万大军灰飞烟灭,那就是真正的万劫不复了啊。

  因而,程昱选择了退兵,而且还是立刻,马上。

  功亏一篑,功亏一篑。

  这一刻,八万精兵连续四天四夜的进攻,终于还是功亏一篑了。

  程昱他们刚才,笑的太早了。

  第318卷 第2549节:第一千二百九十四章 局势变化(1)

  第一千二百九十四章 局势变化

  “退兵?”

  连日四日四夜的进攻,才达到了今日的目的,眼看城池即将到手,但却忽然选择退兵。这实在是让于禁,公孙敖,严忠等人难以接受。

  但是望着程昱那冷静的眼神,听着那坚定的口气。

  于禁,公孙敖,严忠等人沉默了片刻,最终还是仰天叹息了一声,下令退兵了。

  “叮叮叮。”

  不久后,布置在城北,城西,城东的三处魏军,燕军联合大营内,都响起了金铁交鸣之声。

  听到了这金铁交鸣声之后,魏军,燕军士卒们都呆楞住了,他们不知所措,乃至于有一股愤怒。

  连续的进攻,眼看即将有着落了。但是在关键的时候,金鸣声居然响了起来,这实在是太让人不甘心了。

  “上边的将军,谋士,难道都疯了不成?城池眼看就要破了啊。”

  “怎么回事,怎么就退兵了?”

  “骂的,老子四天四夜的厮杀,难道就换回来这一刻的退兵吗?”

  即使是魏军,燕军的士卒再有军纪,再强悍,但是在这一刻却是仍不住破口大骂。

  一时间,魏军,燕军的进攻为之一顿,紧接着,士卒们还是如同潮水一般退了下来。尽管心中不甘心,但是作为小卒,他们实在是没有能力违抗军纪的。

  而此刻,安邑城其实已经虚弱到了极点了。城北,城西,城东三面城门,都被攻破了。无数的守卒,血染城墙。

  只有少数人如同刘巴一样,率领部分残部,一边后退,一边进行抵抗。可以说,城池已经大半被魏军,燕军所占据了。

  包括刘巴在内,无数人不免已经有了觉悟。今日就是他们的死期。但就在这种情况下,忽然有金鸣之声响起,而魏军,燕军的士卒也如同潮水一般的退下了。

  这种变化,这种变化实在是太不可思议了,简直是不可思议到了极点。

  让已经准备受死的刘巴等人,难以适从。

  不过,刘巴作为才智之士,他对于军事的研究,也是很不凡的,也有一种超乎寻常的敏感度。

  在愣了片刻之后,刘巴心中就涌现出了一股狂喜。安邑乃是河东郡的郡城,重要的城池。夺取安邑,就等于是夺取了河东郡,而夺取了河东郡,就等于是断了汉军的后路。

  这是何等重要,已经不需要多说了。所以,魏国,燕国的大军,才会不惜连续四天四夜进行猛攻,意图在汉军回军之前,攻克城池。

  但是正因为如此重要,而魏军,燕军在最后时刻,放弃了。这是为了什么?答案呼之欲出了。

  肯定是有外力介入了。

  而这一股外力又是什么呢?也是不需要多想,援兵到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