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成相,世之兴,雄主挥剑决浮云,敲日喝月,乾坤顿改古今平。
扫六合,何雄哉,一匡诸侯尽西来,主宰天地,威振八方驾群才。
……
用这种民间常见的文艺形式歌颂秦王政统一天下的丰功伟绩在咸阳宫还是第一次。它为隆重热烈的宫廷庆典注入了一缕清新,在这种充满了贵族气息的盛会中渗进了平民的情调。秦王政感到很惬意,更为经过精心编写的歌词激动不已。他为威服天下的昨天而自豪,更期待着辉煌灿烂的明天。
秦王政没有在一片颂扬声中唯我独尊。他没有忘记辅佐他终成大业的谋臣良将,他明智地认为,所有这一切都是运筹帷幄和统兵征战的珠联璧合,是战略策略的协调运用,是文臣与武将同心协力的结果。王翦、王贲父子忠心事主,浴血征战,立下了汗马功劳。九年来,除内史腾灭韩以外,其余五国都是王翦、王贲父子攻灭的。蒙氏则三代为秦将,蒙骜之子蒙武一直为王翦副将,蒙武的两个儿子蒙恬、蒙毅也都效命军中。所以,秦王政对王、蒙两家报以深深的感激之情,以开国功臣敬之。文臣李斯、尉缭、姚贾则善于出谋划策,在瓦解敌国中发挥了不可低估的作用。特别是李斯,既长于以法治国,也长于谋划战争,秦王政统一六国的战略都是由李斯帮助制定的。就是在他的筹划下,秦王政才开始了奋六世之余烈的伟业,成功地进行了统一六国的战争。
秦王政十分欣赏李斯的远见卓识,以为得天下要靠王、蒙两家,安天下则需李斯力助,所以在这次庆典之上,秦王政发布命令,赐封李斯为廷尉,为全国最高司法官员。
庆典过后,秦王政以为最急切的问题是更定国君名号。因为他此时已不单单是秦国的一国之王,而是统治天下的君主,必须有一个名副其实的称号。
这天,秦王政召集丞相王绾、御史冯劫、廷尉李斯及几个通晓古今的博士集会,共议帝号。
秦王政首先回顾了这几年的统一战争:"昔时韩王献上土地,奉上国玺,请为藩臣,不久又背弃约言,与赵、魏联合反叛,我兴兵征讨,虏获其君,尽得其地。此后,赵、魏背叛盟约,燕、齐敌视我国,我皆一一平定之。寡人以区区不足道之身兴兵诛讨暴乱,使六国君王称臣认罪,此皆仰赖祖先宗庙之威灵,更靠众卿之忠心辅佐,寡人不胜感激!"
众臣齐呼:"大王英明,大王万岁!"
秦王政道:"今天下大定,若不更改名号,无以称扬我之功业,传之后世,请众卿共议帝号,以定一尊。"
丞相王绾道:"古者周天子称王,王者,德高望重,百姓拥戴,倾心归顺之意也。至周王室衰微,诸侯君主皆称王号,王遂为各国君王之通称。再其后,有一二君主改王称帝。帝者,天号,得天之道者为帝。先帝秦昭王曾称西帝,齐湣王称东帝,然齐湣王称帝号仅三日便因实力不足而取消帝号,先帝秦昭王也唯恐失望于天下去帝号复称王。如今大王既为天下之主,请称帝号。"
秦王政听罢,未置可否,又问:"诸卿以为如何?"
御史大夫冯劫道:"丞相所言极是,臣请大王即称帝号。"
李斯道:"古之五帝,充其量不过统辖千里之地,各诸侯或来拜访或不予理睬,天子也奈何不得。如今大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法令归一,海内为郡县,此乃千古未有之伟业,五帝何能比也?"
李斯说的五帝是指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禹古时五个圣明天子,秦王政曾以五帝自比,幻想成为这样垂范后世的帝王。今听李斯所言,心里美滋滋的。但在五帝之上该以何等称号名之呢?
王绾因见秦王政对自己的建议并不很感兴趣,似有不满足之意,便与冯劫耳语了一回,道:
"臣以为,古有天皇、地皇、泰皇三皇,其中尤以泰皇为尊,臣敢奉尊号,改王号为’泰皇’。"
李斯忽有所悟,道:"三皇在五帝之上,泰皇乃三皇之至尊,若取泰皇中的’皇’字,再取五帝中’帝’字,合称’皇帝’,如何?"
秦王政听罢,面露喜色,但他没有立即表态,而是用征询的口吻问众臣道:"卿等以为然否?"
王绾、冯劫及博士等人低语了一回,纷纷表示赞同。但因这件取宠于秦王的好事被李斯抢了先,未免有些失落之感。为了改变被动局面,他们马上见风使舵,恭维说:"大王功过三皇,德超五帝,改尊号为皇帝,合三皇五帝之德,正合天意人望!"
李斯又道:"大王乃古往今来称皇帝者第一人,称始皇帝当之无愧!"
秦王政听罢,喜不能禁,道:"如卿之言!"
当即,秦王政下诏曰:自今以后除谥法,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称为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又云: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
这样,天子的帝号问题便定下来,秦王政正式以"始皇帝"称之。
接着,皇权以及维护皇权的一系列规章也在王绾、李斯等人的运筹规划下逐步形成。这些规章规定:皇帝是帝国的最高首领,其地位和权力至高无上,朝廷和地方的主要官吏都要由皇帝任免。皇帝自称"朕",命称"制",令称"诏"。文字中不准提及皇帝名字,文件上逢"皇帝"、"始皇帝"等字均要另行抬头,顶格书写。行施权力的凭证是玉玺,玉玺分为两种,一种叫"传国玺",玺方四寸,上部勾交五龙,由稀世珍宝和氏璧雕琢而成,文曰:"受天之命皇帝寿昌",玺文为李斯所书;另一种叫"乘御六玺",共六方,分别为"皇帝行玺"、"乘御六玺"、"皇帝之玺"、"皇帝信玺"、"天子信玺",都是用上等玉料制成。只有皇帝的印才能称为玺,只有玺才能使用玉料,玉玺与朕、制、诏一样,都是皇帝的专擅之物,不许臣民使用。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