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无双鬼才_燕雀哀鸿鹄【完结】(650)

  阎柔却被两人左拐右拐带到了山谷深处,那山谷的入口极为隐秘,两人带着阎柔进了小谷,登时发现别有洞天,只见其中有近百座中型帐篷。

  阎柔正看时,却被两人带到了一处营帐,其中一人进帐通报,过了不一会儿,那人出来,把阎柔松开,一推,阎柔便进到了大帐之中。

  大帐中的布置极为素雅,只有一人坐在其中,月白色的儒生服,身后则架子上摆着一柄长剑,另一边挂着一把长弓。不问可知,这人当然是兖州此时大汉驸马徐济。

  阎柔正发愣时,徐济已经放下手中的兵书,大笑着站了起来,走到阎柔的身边,一把拉起阎柔的手,引他坐下,笑道:“阎柔先生,麾下士卒皆是些粗人,不知道规矩,冲撞了先生,难为先生了,当然也怪我,我忘记对他们说见到先生要把先生请来的。阎柔先生受惊了。”

  阎柔看着徐济,心道今天碰见的全都是怪事,所幸对徐济直言道:“请恕阎柔冒昧,阁下到底是何人?”

  徐济早知道对方会忍不住,微笑道:“我,乃是兖州刺史徐济。”

  “什么?”阎柔骇得站起身来,看向徐济,用手指着徐济却说不出一句话来。

  徐济对阎柔的样子视而不见,淡然道:“先生不要惊慌,我并没有半句欺骗之言。”

  阎柔看了徐济半天,长叹一声道:“原来徐济大人把天下人都骗了。”

  徐济闻言哈哈笑道:“阎柔先生言重了,只要能够骗得过袁绍袁术和郭图,我便心满意足了。”

  阎柔这是情绪已经平复下来,又坐在了徐济的对面,苦笑道:“看来本初公这回要一败涂地了。”然后低头不语,眼中目光闪动,显然是在思考徐济这么做的意图。但他越想越觉对徐济这么做妙用无穷。

  徐济不置可否,对阎柔道:“阎柔先生,莫要怪我说话不客气,我今天和你坦然相对就是希望你能归降于我。”

  阎柔摇头道:“徐济将军,你这是强人所难!我阎柔岂是那中买主求荣之人?”

  徐济心中赞赏,脸上却带着笑道:“可是张扬却对你并不好啊,在张扬那里与先生你怕是没有发展的。”

  阎柔连连冷笑,却不回答,徐济对他心中佩服,对阎柔笑道:“要对付张扬又或者袁绍哪里用得到先生?实不相瞒,今天打败常林的计策只不过是我牛刀小试而已。”

  阎柔闻言也只得露出苦笑开口道:“徐大人神机妙算,在下十分佩服,现在我已经想明白了,于扶罗的大军其实就在谷远,只是按兵不动诱骗我等上当而已,至于呼厨泉的军队只不过是在安泽伏击常林大军而已,只有一点我弄不明白,这季节哪里来的那么大的水势?”

  徐济笑道:“我要徐晃在几天前建议于扶罗在安泽上游的不远处建筑临时水坝,带你等过河时把水坝弄到……”

  阎柔立时恍然大悟,苦笑道:“我明白了。”

  徐济笑道:“我派前几天刚刚归队的徐晃充当袁术的使者,自是为了骗取于扶罗的信任。”当下把事情的原委说了一遍,阎柔这才知道袁术想要勾结于扶罗的事情。

  徐济看着阎柔缓声道:“其实我要先生归降于我并非是为了张扬又或者袁绍,而是为了这并州。我想要在不久的将来任命你为幽州刺史,为我扫平边患。”

  阎柔闻言立刻霍然动容,看向徐济。

  徐济心中好笑,他当然知道这番话可以打动阎柔了。坦白说,徐济对阎柔并不熟悉,这人的名字陌生得很,只是记得这人经历坎坷自少在乌丸、鲜卑为俘虏,这人对塞外的异族的了解绝非寻常。得此人安定幽州自己绝对是事半功倍。

  而一旦平定并州,自己就会任用梁习为并州刺史。他可没忘记史书上明白写着梁习真正建功的不是兖州,而是并州!

  第二百七十八章 步步紧逼

  徐济的口气和胸怀都足以令阎柔感到震惊了,徐济语气之中的不臣之意可谓露骨,而随口就要阎柔为幽州刺史的话更是诛心之言。徐济便是贵为驸马也没有资格自己任用一州刺史,何况徐济如今自己也不过只是一介刺史而已。

  但正是徐济的雄壮气度和野心勃勃令阎柔感到心服不已,若是说之前的用计只是令阎柔在智能上自愧不如,但在徐济说完这番话之后他对徐济已然是心悦诚服,不只是徐济的气度,更是那股汉人骨子里的铁血和为百姓疾苦忧心让阎柔心中生出了亲近之意来。阎柔甚至在徐济的一番话语之下立下誓言但凡他活一日就绝不会令鲜卑等异族踏足中原大地半步。

  徐济对这个结果并不意外,大汉的这些文士骨子里的血气之勇尚未消退,更不似宋朝之后那般只懂八股,此时的文士还是六艺皆通的真正的有抱负者。尽管阎柔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士,但他这样坎坷和颠沛的生活反而令他更加的在乎所谓的“民族气节”,而这,也是徐济想要看到的东西。

  而徐济当然也并非毫无收获,作为同样流落过匈奴境内的阎柔对于扶罗当然也有足够的了解。而徐济因为听了阎柔的一些对付匈奴的方法,所以他也很快的就开始了行动,先是推荐南匈奴人中的豪强到中央任职,以防止他们在并州这片草原上兴风作浪;其次则是立即征发强壮男丁以作为远征的部队;对一般匈奴部众,则趁中央大军出征,分清以为“勇力”。这样,既可为国家补充精勇军队,同时也给匈奴部众开辟建立军功的机会。等匈奴人中难以对付的人离境之后,然后再把他们的家属迁往内地,充作质任。至于不服从调遣和政令的,则予以镇压。对于州界名士,皆量才录用。或贡达朝廷。如此多管齐下,匈奴上下皆服从供职,同于编户。这样一来,自然就能够解决问题。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