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胡说,堂堂状元公,怎么会投降流寇,你这是造谣生事!”
“哼,仗义每从屠狗辈,负心从来读书人。这是复社贤达给我上的最后一课。大话不妨说,到了自己头上,该怎么办,那就只剩下识时务者为俊杰了!”
方剑鸣毫不客气,几句话就像是刀子一般,戳在了东林党人的心头,扎得他们鲜血直流,狼狈不堪。
顾振华看到了这里,心中也暗暗得意。其实在为难关头,理应和衷共济,可是东林党这帮人根本没有这个想法,一个个还是争权夺利,鼠目寸光。
既然党争避免不了,那就提前解决!
正因为如此,顾振华才在拥立这个关头,抛出了“顺案”议题,攻击东林党投降流寇。只要把他们头上的道德光环打碎,东林党在南明的朝廷上影响就会大大降低。
至于马士英有没有本事,整顿朝政,挽救南明的命运,那就只有看天意了!
果然顾振华抛出了这颗重磅炸弹之后,上蹿下跳的东林党全都老实了,再也不敢多说什么,生怕顾振华在拿出什么要命的把柄。
压住了东林党,马士英又找到了卢九德,说了要继续让福王监国的消息,很快福王就带着太监侍卫,诚惶诚恐的开了洪武门,迎进了顾振华。
三天之后,朱慈烺正式登基,福王出任监国,马士英则是毫无疑问的成了内阁首辅,朝中大权尽数落到了他的手上。
而顾振华这个天字一号的大功臣,该如何封赏,也费尽了心思。马士英问了朱慈烺,又找了福王,最后还征询了顾振华的意见,才做出了决定。
“忠勇伯顾振华,赤胆忠心,挽社稷与即倒,救太子与危难,为彰忠诚,特晋封蓟国公,少保,太子太保,加建威大将军,总督中原军务,特准开府,授尚方宝剑,有先斩后奏之权……”
强推了啊,求点收藏推荐啥的,小的感激不尽!
第九十章 粗鄙
蓟国公原本是南明搞不清楚状况,给大汉奸吴三桂上的封号,还盼着联虏平贼。有了顾振华将北方的情况说清楚,南明也不敢妄想拉拢吴三桂了,蓟国公的桂冠落到了顾振华的头上。
当然一个国公还不至于让顾振华喜出望外,他最在乎的就是两个字:开府!
有了这个权利,就意味着顾振华能够聘用幕僚,光明正大的建立班底,甚至可以任免官员,手握生杀大权,俨然一个土皇帝!
遍观明朝的武将,还没有人有这个殊荣。强如左良玉,虽然事实上成了一个军阀集团,但是也没有得到这种待遇,顾振华一跃成为了南明武将的第一人。
多少人看着眼红,尤其是东林党的诸位君子,更是愤恨填胸,可是一点办法也没有。马士英这家伙也会办事,在发布圣旨之前,已经遍发公文,详细记述了顾振华如何冲破千难万险,历尽艰辛,带着太子南归。
在民间甚至有说书唱戏的将这段经历搬上了舞台,正处在迷茫之中的南明百姓,急需一个英雄任务,瞬间顾振华头上的光环越来越大,简直就是一个小太阳!有了民望,没谁敢反对他。
“元辅大人,陛下登基,气象一新,正好是恢弘士气,准备北伐的好时候,我想这几天离京,立刻整顿军队,做好出征准备。”
马士英急忙笑道:“顾老弟,将士们千里南下,都辛苦了,怎么不在京城多休息几天,再说了,新朝草创,有你在身边,我心里也有底啊!”
顾振华哈哈一笑:“金陵繁华,脂粉气太浓了,在这里呆久了,军队就废了。越是苦,越是累,就越是练兵的好时候。更何况东林党的那些家伙,卖弄唇舌可以,实则不值一提。”
“不然。”马士英苦笑道:“俗话说吐沫星子淹死人啊,我这个首辅说白了就是小媳妇的位置,要盯着上下两头,又在这么一个艰难的时候,真是左支右绌啊!”
“哈哈哈,元辅,既然如此,就更该放安**离开了。有我在外面打几场胜仗,你的面子上也有光啊!”
“那是自然。”马士英也笑道:“既然老弟下了决心,我就不多说了。你有什么需要,只管和我说,能帮的我一定帮忙。”
顾振华笑着将一张地图摊在了马士英的面前。
“元辅,世人常说南京是虎踞龙盘之地,可是遍观历朝,长江天险都不足持。我要经略中原,就是要在山东,河南,湖广,陕西之间,构筑一条中原防线。然后在加上江北四镇,你也该扩建水师,封锁长江。如此一来,构成了三道防线,就算是北兵南下,一一突破,但是也能消耗他们的力量,最差也能维持一个南宋的局面!”
顾振华一面说着,一面指着地图,马士英看得清清楚楚,他也陷入了沉思。
“顾老弟,你这个计划太好了,只是有一点啊,想要在中原构筑防线,要多少人马?要多少财力?要是个无底洞,我可承担不起啊!”
顾振华微微一笑:“我哪敢让老兄为难啊,这样吧,比照四镇,每年供应增加一倍就成了。另外再给我多分一点工匠,全部要制造火铳火炮的能手,再能招募一些洋人传教士就更好了。”
江北四镇是按照三万定额,每年二十万担米,四十万两银子,顾振华翻了一倍,也不过是四十万担米,八十万两银子,算起来真的不多。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