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省治,城高池深,听说史阁部经营许久,怎么就不堪一击呢?”陈潜夫吃惊的问道。
顾振华摇了摇头:“要不是史可法,或许还能好点!”
顾振华随手将情报扔给了大家,所有人全都忍不住探头观看,李济伯和吴凯杰更是忍不住了念出了声音:“左右有言史公惧,拔营遁走兖州去。两河义士雄心灰,号泣攀辕公不驻。”
大家听到了这首诗,仿佛能看到父老百姓苦苦相求,仁人义士披肝沥胆,要为国而战,唯有这位史大人,勇气丧尽,仓皇逃窜!任凭百姓嚎哭哀求,他就是不屑一顾!
“史可法误国啊!”李济伯也忍不住长叹一声,其余众将更是攥紧了全都,愤恨不已。
平心而论,顾振华出于历史的原因,对史可法始终存在了一丝好感,不忍赶尽杀绝。对付东林党的时候,没有对史可法下手,相反还同意他背上山东,主持抗清大局。
史可法或许才略不足,但是安**已经扛起了抗清的大头,他在山东只要安抚百姓,修缮城池,整军经武,就算再不济,也能撑住十天半个月的,这样安**也方便支援。
就在年初顾振华斗倒了马士英之后,也担心鞑子会重燃战火,因此顾振华已经建议让高杰和刘泽清两镇北上,帮着史可法守卫山东。
为了换取他们的同意,顾振华甚至把徐州让了出来。这样一来是收缩兵力,让安**形成一个有力的拳头,二来也是满足高杰和刘泽清的胃口,省得他们添乱。
说实话,顾振华对他们的期望不高,也没指望他们能打赢,只要能坚守城池就行。毕竟安**打了这么多的胜仗,全国的军心民气也鼓舞起来,总不会像历史那样,一触即溃吧!
不过事实证明,顾振华错的很离谱。
史可法当初进山东的时候,正好是清军全力对付大顺军和安**,清军主力退出山东。山东的百姓纷纷起事,一时间民心高涨。
有幕僚建议史可法趁机攻击天津,他不听,又有人建议攻击大名府,缓解安**在豫北的压力,结果史可法推说天气严寒,不便出兵。
让你打仗不行,总该经营一下老巢,把济南、青州等地巩固一下吧,好歹能够抵挡鞑子的攻击。哪知道这位老先生连这个也不做,结果让鞑子轻取了两地。
吴凯杰也是咬牙切齿,忍不住说道:“国公爷,还有更荒唐的呢,鞑子攻击济南,史可法早上下令,让高杰所部进军禹城,防备鞑子。结果中午又下令让大军暂时停下,到了下午却下令让高杰即刻回援历城。命令一天三变,南辕北辙。结果高杰一气之下,竟然不去救济南,直接带着人马逃回了兖州。史可法当天晚上也弃了济南,向南逃遁。”
面对史可法的行为,顾振华也只能仰天长叹,庸官比起贪官还可怕!尤其是这个庸官还顶着一个好名声,简直就是祸国殃民不偿命啊!
李济伯沉着脸说道:“前后五天时间,青州和济南全都失守了,山东保不住了,老夫担心就连徐州都有了麻烦啊!”
陈潜夫脑门上也冒汗了,急忙说道:“国公爷,您看该怎么办,是不是要出兵啊?”
顾振华坚定的摇了摇头:“不成,安**才多少人,黄河数千里沿线,我们怎么防守?”
“没错,如今夏收在即,老百姓都盼着粮食救命呢,要是再强行出兵,肯定会损伤河南的元气,安**的根基就动摇了!”
大家伙面面相觑的时候,突然有人急匆匆的跑了进来,手里捧着一份告急文书。
“国公爷,这是史阁部派人送过来的,他说自己年老体衰,难以担负重任,请国公爷派人驰援兖州,他愿意退位让贤!”
还没等顾振华表态,又有一封六百里加急从南京送来,这是阮大铖发的公文,要求安**出兵,守卫山东。
众人还在消化这些信息,徐州的士绅又联名送来了一份万言书,请求安**保护徐州的安全。
“哎,这算不算众望所归啊?”顾振华苦笑着说道:“他们把安**当成了孙悟空吗?要包打前敌,还是把本爵当成了哪吒,有三头六臂,他们就不能争气一点吗?”
第二百九十四章 出奇制胜
顾振华对于南明,说实话真没有什么忠心,别看他当着国公,说白了和刘皇叔一样,就是一个号召天下的旗号而已。
暗地里顾振华是完完全全,干自己的一套。安**内部的教育当中,全部用的是中华两个字,最着重的就是华夷之辨。至于大汉、大唐、大宋、大明,都不过是汉人的王朝而已,汉人改朝换代是稀松平常的事情,只要是汉人做皇帝,能对得起神州沃土的亿万黎庶,就没有什么不可以。
大家恨鞑子,反对鞑子,是因为他们是蛮夷,是以夷变夏,是奴役万民!安**作战,是为了保护祖宗传承,是为了保护父母亲人,是为了守护祖宗的土地!
在种种宣传之中,唯独可以忽略了大明,再加上南明也的确乱七八糟,这些将领也没有什么归属感。因此面对着史可法的求救,以及朝廷的旨意,大家伙第一时间想到的却是安**的利益。
究竟该不该打,能不能出战?
谢斌沉思半晌,最先说话了:“国公爷,按理说鞑子打来,我们就不能怕是。可是咱们打开地图看看,安**守卫的战线有多长?从陕西,到河南,前后两千多里,要是再算上山东南直隶,就要三千多里。我们有多少人,这么分兵,只会处处被动挨打,得不偿失。”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