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人家袁绍在前方啃硬骨头,刘展却直捣公孙瓒后背,捡便宜呀!丫的,真贼啊!
除了针对公孙瓒,还要考虑到战后。
万一袁绍击败公孙瓒之后,撕毁协议,不承认幽州占领土地的合法性,双方必然翻脸成仇,幽州和冀州就要面对面开战。
袁绍肯定不会甘心幽州占据冀州土地,翻脸不认账在所难免。协议从来都是用来撕毁的,针对这一点,刘展早有准备,他可不想让幽州和冀州此时开战。
所以,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后手还是要准备的。
刘展明面上只有一万五千多军队,显然,这是一个危险的举动。袁绍若是一切都不顾了,撕破脸就是要和幽州硬战,幽州这点兵力恐怕凶多吉少。
刘展肯定不会拿一万五千军队和袁绍硬拼,办法嘛,就只有撤退一途可走。
袁绍不追则罢,若是敢追赶,呵呵,那就离死不远了。说不得刘展也不管历史的进程是否改变,金手指也不要了,直接重创袁绍。
至于朝廷是否责备,舆论是否对幽州不利,这些都顾不得了。总不能让袁绍占到便宜,把战火引到幽州吧。
当然,这是最坏的打算,不到万不得已,刘展不会走这一步。这就需要精心布置,让袁绍顾不得与幽州开战。
所以,幽州需要精心策划……
第一百九十五章冀州大战
冀州大地,袁绍与公孙瓒之间的大战终于拉开了序幕…
邺城,袁绍兵发七万向界桥方向气势汹汹地压了过去。冀州的军队总数也不过十一万,出动七万兵力这个数量的确不少。
毕竟,冀州各处城池还需要守护,留下这点兵马,四面撒出去就显得很单薄。不过,袁绍还是很放心,除了公孙瓒之外,冀州四周还没发现有威胁到袁绍的力量。
当然,冀州这七万军队并不会一下子全摆出来。袁绍前出的军队只有四万,与公孙瓒的兵力差不多相当,其他三万掩在后面,为的就是迷惑公孙瓒。
冀州的袁绍大军出动,很快被公孙瓒获知,公孙瓒自然不会怯战。于是,公孙瓒布置在南部边界的四万大军齐出,双方在界桥以南二十里迎头相撞,各自摆开阵势。
袁绍令冀州大将颜良、文醜各领弓弩手一千,左右两队分列两翼。令在左者射公孙瓒右军,在右者射公孙瓒左军。
再令麹义引八百先登营以为先锋,麹义身后置一万步兵,摆开阵势列于中军之前。公孙瓒在界桥南面战场布置重兵四万,骑兵四千。
见对面的袁绍已经摆开阵势,举目观察一番,公孙瓒连连冷笑。
大军后置,阵前只摆上这点兵马,还是步兵。很显然。袁绍是想让前面的八百人当先锋,身后一万人当梯队。八百人一旦突进,一万军队紧跟其后,梯次进攻。
公孙瓒暗乐,袁绍啊袁绍。你这是摆的什么阵势呀?不是我公孙瓒小瞧你。这阵势也就是上来找死的。
我别的都不用,就用手中四千骑兵踏也踏死这点军队。前军一旦崩溃,后面的军队能不乱阵脚吗?袁绍呀袁绍。你要找死怨不得别人,谁叫你如此愚蠢至极啊!
公孙瓒还真有点小瞧了麹义,这可是八百先登营啊!少年时期,麹义好弓马,结交羌人豪杰。习得羌人战斗技能,尤其是针对骑兵的战法,麹义学得了精髓。
麹义这八百先登,都是百里挑一,各个都是死士,凶猛无比。其装备也很特别,每个士兵皆配备弓弩。左臂持盾,右臂握刀。公孙瓒以步兵主力摆成阵势。命令大将严纲率领四千骑兵列阵前做先锋,公孙瓒自领中军,立马持枪,身旁竖大红圈金线帅字旗于马前。
远处的袁绍也在观察公孙瓒的军队,四万军队列成阵势,威风凛凛。整个阵势,旌旗铠甲,光照天地。
阵前四千铁骑,散发出慑人的气势。都说公孙瓒所练骑兵天下无双,果然盛名之下无虚士。
袁绍看罢,不禁倒吸一口凉气:“公孙小儿,果然了得。今日不拔除这个毒刺,日后必为大患,留你不得啊。”
从辰时开始擂鼓,直到巳时,袁绍的军队仍未主动进攻。而麹义则令弓弩手皆伏于盾牌后,以待号令。
公孙瓒心中有些不屑,袁绍胆怯不敢主动进攻,却依仗所谓的阵势,难道这就能抵挡住骑兵肆虐吗?只要我一声令下,严纲所率四千骑兵即可直取麹义,马踏军阵。
骑兵对阵步兵,的确有绝对的优势。问题是既然人家敢摆出这个阵势,就一定有他的道理。
公孙瓒也不想一想,人家袁绍傻逼,摆出八百步兵让你四千骑兵骑兵践踏?
大将严纲也是扯高气昂,眼里尽是戏谑。原因在于,上一次严纲已经领教过麹义的先登死士。
上一场战争,麹义为了保住大部分先登营,留下三百先登死士断后,结果,全被严纲的骑兵杀死。
面对八百先登营,大将严纲没有一点心理障碍,在严纲眼里,这些人已经和死人差不多。
整个战场的空气凝滞,充满着萧杀,大战一触即发。
公孙瓒不耐,手中长枪直指长空。
“咚咚咚”战鼓擂响,旌旗猎猎,战争的号角已经吹响。
公孙瓒手下大将严纲,长枪一直:“杀……”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