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乌桓也不都是这样,内迁的乌桓人之中,也有很大一部分被汉朝征为士兵,他们一般都驻扎在幽州的各处边防,零散的被编制在很多部队中,时常会被派遣抵抗乌桓或鲜卑人的入侵。因此,可以这样说,到目前为止,乌桓族还仍然处于极度零散的分裂状态,一部分留守塞外故土,另一部分内迁,零散分布于幽州的各郡县,有的跟别人抢汉朝,有的跟别人保护汉朝。总之,目前这个时期的乌桓还是相对较弱,但是,他们的骑猎水平却不敢小视。”
大堂内众文武静静地听着蔡邑的讲述,这些事情有些人知道,但大部分人还不是很清楚,头一次听到如此详细的描述,尤其是那些来自中原内陆的一些文武。
蔡邑还在继续讲述:“鲜卑的情况比乌桓好很多,北匈奴没落后,鲜卑占据了原来匈奴的故地,乌桓内迁后,鲜卑又占有了他们的土地,鲜卑族因此而逐渐有复苏、强盛的迹象。
总之,是地理环境和气候等原因造成了乌桓、鲜卑部族的南迁,使得他们不得不南下寻找更好的宜牧地区,以至于扩展到汉族居住的区域。
乌桓与东部鲜卑南迁前,主要活动于西辽河流域的森林草原地带,北起西辽河北岸巴林左旗,南到西拉木伦河以北,西起大兴安岭南段、七老图山,东至辽源。在此范围内,主要包括西辽河、大小凌河流域、燕山山地等地理区。
且西辽河一带多沙丘,南岸就是科尔沁沙地,其间有草原低地与冲击平原,是半农半牧区。西面靠大兴安岭南麓,东麓的地区多森林,南方的燕山地区由中低山丘陵与盆地构成。
在这个多元的地理环境中,他们的主要经济生态区是大兴安岭东麓、东南麓与大小凌河、燕山北麓的丘陵森林与草原地带。由于放牧需要依季节而转换不同草场,且照料牲畜、寻找草场与水源、应对季节变化与灾害等需大量人力,故在多山多丘陵多森林野兽的地理环境,他们不可能蓄养较多牲畜。作为游牧民族,这样的地理条件非常不利于他们的发展。”
蔡邑大略的将乌桓和鲜卑的情况介绍了一番,使众人对此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
原来这些乌桓族和鲜卑族都是从北部寒冷的地区迁来的,占了大汉的领土还要作乱,留不得啊。
第77章秘密扩军
刘展觉着差不多了,于是接过来话题说道:“乌桓和鲜卑这两个异族在幽州算是比较大的,咱们幽州还有其他许多民族,这些都可能成为幽州混乱的源泉。但是,我们不可能一下子将这些为题全部解决。问题的解决需要有序的、有步骤分主次解决。更重要的是我们汉民族在幽州的力量还比较薄弱,全部算起来异族的总人数要比汉人还多,我等对此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初步的打算,第一步要先解决离我等最近的乌桓,而且,他们对汉民族的威胁也最大、最直接。如果顺利的解决了乌桓的问题,那么,我们后期的问题解决起来相对的容易一些。”
“主公,目前的现状,幽州境内的乌桓族许多人散居在各处,甚至有些人已经与当地的汉族人通婚,情况比较复杂,这些人是不是要区别对待呢?”
田丰作为幽州太守,对乌桓比较了解,出列提问。
“嗯,幽州境内的情况是有些复杂,这样吧,我提出一个原则性的大概作为参考,诸位可以据此细化一个方略作为今后的行动指导,诸位以为如何?”
“如此甚好,主公请讲。”
“首先,乌桓这个异族是要连根拔掉的,这是个大原则。凡是已经与汉族通婚的乌桓人区别对待,几代人已经基本汉化的也可以区别对待,赐以汉姓,只要不触犯我大汉法律,即可按照汉人对待。
其他的乌桓人,男人和女人要绝对的分开,女人嘛,要分三六九等,各有各的用处。男人中年轻力壮的也是有用的,劈山、开路、挖矿这些苦力活需要大量的人手,愿意参加绞杀鲜卑人的乌桓人,可以保留家眷,以他们的家眷作为人质,功劳足够了可以回家团聚。”
听到刘展的最后一句话,关羽站了出来:“听主公的意思,还要用乌桓人替我们打仗,我幽州有自己的军队,何必要用乌桓人呢?”
“呵呵,乌桓铁骑甲天下,虽然我幽州也组建了骑兵,可是别忘了,这些骑兵还没有经过实战的考验,就算是打过仗也还是嫩鸟,离悍勇的突骑兵差远了。
幽州的军队基本上以步兵为主,步兵与骑兵相抗天生处于劣势。下一步要对付鲜卑族,没有强悍的骑兵,可是要吃大亏的!”
刘展这么已解释大家明白了,额,这是要利用乌桓骑兵对付鲜卑骑兵啊!主公很邪恶啊!不过我们喜欢。
倒是田丰等文人有些担心,这不,刘烨有些沉不住气站出来了。“主公,这个方略属下倒是没有意见,可是对使用乌桓铁骑倒是有些担心,现在的朝廷,不就是大量的使用乌桓铁骑吗?如此,不是恢复到老问题上了吗?”
“不一样的,首先,我等现在考虑的是战争以后的处理手段。经过战争以后,乌桓这个异族大量的控弦之士伤亡殆尽,善战者所剩无几,所以,乌桓这个异族已经不存在了,有神么可担心的。
这些善战之士,要想保住他们的家人,要么努力奋战,要么与其他的乌桓人一样,如何选择是他们自己的事情。额,还有一点,等到与鲜卑人打完了仗,乌桓铁骑还能够剩下多少就难说了,呵呵。”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