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梦断三国/天下争斗_梦如烟散【完结】(279)

  “末将在!”郝昭与孙礼对视一眼,都从彼此的眼中看到了一丝的喜意!

  “幽辽二州共有兵马十五万(奴州已经平定,倭国崇尚强者,吴国已经展示了自己的实力,经历了数年,倭人已经完全顺从!所以此时在奴州驻守的兵力吴军只有四万人,有六万人是倭人组成的辅助军。其余的军队则尽皆调到幽辽二州!),除去必要的留驻军队六万,还有九万。那么今日就有郝昭为正先锋,孙礼副之,率军三万南征冀州!记住,那曹家的几人也不是好惹的。莫要小觑天下英杰了!此战只许胜,不许败!尔等而知晓?”

  “末将知道!末将必不负将军的厚望!”因为是出征,所以一般都不会说什么死战这一类带有不吉利话语的语句。

  “兵贵神速,幽州大军南线大军尽数归尔等指挥!留驻兵力由辽州调集,郝昭,予你五日时间,五日后出征!可有难处?”

  “没有!”

  “去吧。”

  “诺!末将告退!”知道这时不是客套的时候,时间就是所有二人接过兵符,迅速出营整顿兵马而去。

  “凌统,甘宁,太史亨听令!”

  “末将在!”

  “甘宁为主帅,凌统,太史亨副之,率军一万五,多树旗帜,以为疑兵,兵发中山国,中山国兵力不多,这样可以吸引魏军主力,若是魏军不上当,尔等就转佯攻为实攻!拿下中山国!”

  “诺!”三人领命而退。

  “马良留守后方调度军需,杨仪副之。其余诸将随本将出征!”

  “诺!”众人唱诺而退,只留下马良还留在庭内。

  “将军为何决心南下了?”马良问道。就像郝昭说的一样,吴国北线的战斗全都是当张战在的时候才会发动,原因只有一个——张战是孙策的死忠份子,也是孙策真正的股肱之臣!可以这么说,有人说太子孙绍谋反,孙策或许会信,但若是有人说周瑜与张战谋反,孙策二话不说就会将报信之人斩首!

  而自古外将不得随意动兵,这是惯例!就算临走前,张战告知太史慈所有大小事情可以便宜行事。但是这毕竟不是孙策允许的。

  “季长(马良的字)啊,老夫今年多大了?”太史慈摸着花白的胡须笑笑,只是笑容中更多的却是苦涩。

  “即是如此,良必全力以赴,让将军无后顾之忧!”马良是个聪明人,纵然太史慈只是开了个头儿,却已经闻弦而知雅意——此时已经是修武二年,张战那个懒货在刚过年的时候就已经回去了,此时已经半年有余了,而在这期间太史慈也度过了自己六十四大寿……

  人活七十古来稀,在三国这个人均寿命不过四十岁的年代,太史慈已经算是大半截入土之人了!人老了,这心劲儿也就渐渐的没了。自从五十五岁之后,他大多数时间都是驻守后方而已。渐渐谙熟了后方调拨的他已经将心中那种驰骋沙场的武将之心掩埋与深处,只想着老老实实的守好这一片土地就好——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但是当魏国在得知张战南下之后,就将北线的兵力调拨的吃紧的西线——北线军事行动只有张战在的时候才会发动,这一点不仅仅是吴国知道,魏国的细作们也很轻易的就可以将这些调查清楚。这也是为何魏国胆敢只留下三万大军驻守偌大的冀州的原因之一。

  本来太史慈也是这么想的。但是郝昭的热情终于还是将他沉寂已久的内心点燃!他是谁?他可是当初大战如今吴国皇帝孙策的太史慈!时至今日已经六十四周岁了!还能有几年活头?既然如此,何不轰轰烈烈的打一场让自己都吃惊的大战呢?

  马良退出后,太史慈遥望着南面建邺方向,旋即一跪到底,“皇上,就让慈再为您征战最后一次吧……”

  ☆、第六十六章 皇对皇

  太史慈虽然不是张战那种全能型的将军,但相比于张战来说,也有他自己的优势——谨慎!

  知道自己能力不足,所以太史慈稳扎稳打,当西路的甘宁已经将冀州大军吸引了同等兵力——一万五千人左右后,太史慈迅速出击!亲自带领部队自泉州出发,张辽不得已,只得亲自率领一万人到浮阳据城而守。这样一来,郝昭的中路大军就轻松了许多!

  短短二十天内,郝昭连下大小城池五座!在西路与老将甘宁打的很是嗨皮的曹彰大惊失色,只得依依不舍的将手中的方天画丢的远远的,以免自己控制不住,再次下去找甘宁单挑,不过话说那个叫凌统的身手也不错……

  可是……靠!一个都没办法打!

  曹彰心中暗恨不已,但苦于兵力不足,所以只得忍耐,在据城守备后,又抽调了八千人支援中路。这才止住了冀州由中路被打穿的境遇,但是这也只是阻止了而已!

  中路是由程昱指挥,程昱虽然智谋不低,但更多的是用于政治暗斗,对手若是寻常人,那么还可以玩上一玩儿,但是郝昭不是一般人。虽然郝昭是铁壁将军,防守能力笑傲群雄,但是若是防守之人不知道对方会如何进攻,那怎么防守?所以只消将思维颠倒一下,就可以轻松搞定!当然说的很轻巧,这思维忽然转换那么大,着实让郝昭有点精神分裂的趋势。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