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宋乞丐王_草稿【完结】(386)

  身后的文武一个个捂着嘴巴,憋着笑意,若有所意的望着韩旭。

  “大胆韩旭,你竟然让皇上住……住……”宋偓暴怒,指着韩旭大声呵斥。

  “住什么?不就是青楼嘛。”韩旭不以为意,走上前伸手撕掉淮扬军的封条,同时命人下了那一排边的灯笼,推开大门笑嘻嘻的说道:“多么雅致的地方。再说了,现在这里能算是青楼嘛?”

  “去了灯笼就不算是青楼了吗?”宋偓一脸的鄙夷之色。

  韩旭之前和宋偓并不相熟,搞不明白这宋偓咋就针对自己呢?不过,被宋偓激起了火气,顿时张口即道:“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宋大人自己想多了吧?”

  嘿嘿……

  周围文武憋不住了,笑呵呵的窃窃私语起来。

  “你……”宋偓满脸通红,还欲争辩。

  “行了,两位爱卿也别争了。扬州城的杏花楼名传千古,朕小住几日也未尝不可。”赵匡胤挥手笑道:“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朕算不上真名士,但算个大英雄也未尝不可,哈哈哈哈。”说罢,抬脚就往里走去。

  ……

  杏花楼内,禁军迅速的清理,花花绿绿的帘子,一股脑的全被扔了出去。

  此刻,赵匡胤正中而坐,瞧着低下的一干文武,满意的点了点头,缓缓道:“扬州城平定,不知各位有何想法,尽可提出。”

  赵匡胤话音一落,除了韩旭眼观鼻,鼻观心一动不动之外。其他人立马议论纷纷起来。

  石守信上前一步,抱拳道:“启禀皇上,淮扬节度以扬州府为重心,此刻雄州,泗州以平,臣认为应立刻分兵进驻。另外立刻进兵扬州附近的江都等小城,携大胜之余威,一举荡平淮南,还大宋朗朗乾坤。”

  “准奏。”赵匡胤点头赞同石守信从军事方面的考虑,淮扬军在各地的余孽,必须尽快肃清。一旦这些失去信仰的淮扬军三五成群,聚众为寇,将会长期威胁到淮南这块大粮仓的稳定。

  接着,李处耘上前,侃侃而谈:“启禀皇上,扬州战乱连连,境内凋弊不堪,臣请皇上修生养民,减免淮南赋税,以取民心。”

  “准奏。”赵匡胤哈哈大笑,赞道:“李爱卿果然是文武兼备,朕即刻下旨,命户部筹款济民,修葺城防,淮南之地免税三年。”

  “皇上圣明……”

  低下的文武立刻歌功颂德。

  赵匡胤心情大好,抚着下巴哈哈大笑。

  随后,面色一变,身后的太监捧着圣旨站来出来,宣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李重进妄负圣恩,聚众谋反,理当诛九族,但念其往日功劳,厚藏之。一干逆党,以罪论处。其兄深州刺史李重兴,其弟解州刺史李重赞,贬为庶民,即可押赴回京。”

  李重进造反盖棺定论,大宋的历史将其永远的钉在了耻辱柱上。

  不过,这事在韩旭看来,完全没有对错之分,只是各人的立场不同而已。

  太监宣读完毕,再次拿出一份圣旨,高声宣道:“扬州行营都部署石守信平叛有功,赏金千两,进同平章事;扬州行营前军部署兼水军统领王审琦赏金五百,去泰宁军节度使,改武成军节度使;宣徽北院使李处耘赏金五百,任扬州府知州……”

  赵匡胤一口气赏了数十名将领,场内是人心雀跃。剩下的立功之人,着石守信理上名单,交由兵部论功行赏。

  不过,在赵匡胤一系列的任命赏赐当中,却偏偏从头到尾就没提到韩旭半个字。

  石守信和李处耘相视一眼,目光转到一边的韩旭身上,心下颇为担心。

  而刚刚被封赏了的行营排阵使宋偓,此刻是一脸的得意,朝着韩旭挤眉弄眼。

  然而,此时的韩旭的心思更本就没在赵匡胤的赏赐当中,离开节度使府邸之时,他早就偷偷的交代了孙二圣,将节度使府邸的金银搬空,那里面可是有他辛辛苦苦从扬州府收刮来的数万贯钱财呐!

  平定李重进,韩旭深入虎穴,劳苦功高,若说是此次的第一功劳也不为过。然而,赵匡胤偏偏漏掉韩旭,不是他想不到,而是有他自己的想法,因那想法实在是太大胆,连他自己都犹豫不决。但不管怎么说,若是赵匡胤现在知道韩旭心里惦记的东西,定然哭笑不得。

  第222章 发财致富靠抄家

  战后的整顿有条不紊的进行着,石守信率军平定了扬州附近的所有县城,就连一些趁火打劫的江湖匪类,也一并抓捕归案。新任的扬州府知州李处耘,更是文武双全,放下长弓脱下盔甲,拿起笔杆就是个张子房呐,修城放粮,安抚民心,样样俱到。扬州府一时之间政治清明,夜不闭户。

  新科状元杨砺刚刚在京养好身子骨,赵匡胤一纸诏令将其招到了扬州,并且带来了同科进士等一批年轻的大宋候补官员。这回赵匡胤是下了血本,将扬州府所有和李重进有关联的官员,无论职位大小,一次换了个干净。杨砺直接被任命为江都知县,成为实实在在的一方父母。

  赵匡胤在忙,石守信,李处耘在忙,就连马不停蹄赶回来的杨砺匆匆面见了赵匡胤之后,也立马赶赴江都上任。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