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伸手扶起韩旭,满意的点了点头。当日攻下扬州城,众位文武大臣各有封赏,甚至就连远在京城的赵普,范质等人都有赏赐,而唯独没有韩旭的份。若说功劳,此次扬州之战韩旭就是第一功,不仅亲犯险境足足拖延了李重进大半年的时间,避免了朝廷两线作战;同时在大军难以攻克扬州之时,又是韩旭从城内打开了城门,造成淮扬军的崩溃,让赵匡胤一到扬州即破城池成为现实,大大涨了赵匡胤的脸面和皇威。
事实上在任命淮南节度使之时,赵匡胤寻思了良久,禁军中人寻了个遍,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当韩旭的身影跳入他的脑海之时,就连他自己都被他的想法给吓了一跳。这些日子,他一直都在思考这个问题,对韩旭的封赏也一直拖着,直到刚刚仰望南唐江山之后,这才下定了决心。
“呵呵,想不到韩爱卿也有害怕的时候?”赵匡胤看着韩旭微微笑道:“秦时甘罗十二为相,难道朕的眼光连那暴君秦王都不如?”
呃,赵匡胤又自大了,不是拿自己和李世民比,就是拿自己和一统六国的秦始皇比,似乎凡是开国君主,都想和前朝各个开国皇帝比上一凡,比胸襟比气魄,比国家大小,说不定暗地里还会比一比女人多少?
没错,甘罗的确是年仅十二拜为秦国上卿,也就是宰相地位,可问题是他受封没多久就被秦王砍了脑袋啊!至于其中原因,说是甘罗趁机摸了秦王后的脚,在古代女子足,只能看不能摸,摸了皇帝老婆的脚,那和给皇帝带绿帽没啥区别,秦王只能砍了年仅十二的甘罗。然而真的是如此吗?至少秦王政,那时并没有皇后。所以甘罗的死因,就更加难说了。
想到此,韩旭连忙说道:“皇上的胸襟远非秦王可比,可是微臣的才能亦远远不如甘罗呐。微臣以为……”
“行了,韩旭,你想抗旨?”赵匡胤挥手打断韩旭的话,厉声训斥道。
韩爱卿变成了韩旭,看样子赵匡胤的确是发怒了。
韩旭转念一想,自己从来没做过官,这不也做得好好的,从来没杀过人,这不也杀了好几个……任何是都是被逼出来的,不就是个淮南节度使嘛,又不是当皇帝。做不好,了不起拍屁股走人,干回自己的老本行,很有前途的职业乞丐。
于是,回道:“皇上若要微臣做这个淮南节度使,还前皇上答应微臣几个条件。”
“讲条件?”赵匡胤微微一愣,大笑道:“你是第一个欲升官,还要和朕讲条件的人。好,你倒是说说看,朕倒要听听你这脑袋里装的什么鬼主意。”
韩旭伸出一根手指,正色道:“第一,扬州府的一切民事均归扬州府知州管辖,微臣不过问。微臣不懂民事,这方面交给李知州倒是很合适。李知州只需保证淮扬军的后勤即可。”
赵匡胤想了想,点头同意。
“第二……”韩旭说道第二略一停顿,变脸苦求道:“皇上,微臣对军事也是一知半解,淮扬军平日的驻防训练,还请皇上给微臣派个精于此道的副手。”
“这样也好。你可有人选?”赵匡胤问道。
“李处耘,李知州。”
“嗯,不错。李爱卿文武双全,此事就这么办。”赵匡胤刚刚说完,突然面色一变,怒道:“好啊。朕让你做节度使,你小子倒好,民事交由处耘,这也就算了;而淮扬军又是交由处耘。那你说说,朕要你这个节度使何用?”
此话一出,一旁的李处耘遭受无妄之灾,连连摇头苦笑。
“皇上金口玉言,一口吐沫一个钉,得说话算话啊。”韩旭连忙说道:“当然,李知州也就是平日训练淮扬军,微臣尽快适应,待得一段时日后,微臣亲自训练淮扬军。”
赵匡胤胸口上下起伏不定,搞了半天自己被这小子给绕进去了,不由斥道:“好,淮扬军朕同意如此办。但听你话的意思是,你这位淮南节度使根本就没想过去管淮南之民事?”
没错,韩旭就是没想去管这些士农工商,啥教育,农事,商贸,赋税,他是听得都头大。不过韩旭可有他不管的充足理由。
“皇上,微臣认为一方节度使因只守地方之兵事,对于民间一切不得参与,尤其不能触碰赋税一项。地方民事统归一方知州管辖,节度使不得干预。一句话,军政分家。”韩旭拱手拜道。
唐末各地节度使举兵反叛,抗拒朝廷,成为事实上的军阀,这种现象一直延续到现在。韩旭此刻提出军政分家。节度使只管兵事,向枢密院和皇帝负责,后勤补给由枢密院和皇帝调动。而知州管一方之政务,更多属于文官这一块。
韩旭此言一出,又多了一项第一。那就是第一天当官,就削自己权限之人。
李处耘和石守信早已经麻木了,今个一日之内三番五次的震精,现在他们已经震得惊不起来了。
不过,一旁的赵匡胤显然并非如此,双眼精光闪闪的直瞪韩旭,口中不断地喃喃自语:“军政分家,军政分家……”
不一会,赵匡胤吼道:“上马,立刻回府。韩旭随朕来。”
……
节度使府邸书房,当年李重进的那把黄花梨的椅子还在,屋内的摆式倒是焕然一新,因为凡是值钱的古董,早已被孙二圣给一搬而空。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