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质点了点头,正色道:“历史来不得半点虚假,必得一遍遍的考据其人其事的真实性,修史是个浩大而繁复的工程,韩老弟难道认为凭你一人之力可完成此项大事?”
“老大人说得不错,当然韩某自己的斤两自己清楚,还没自大到一人修史的地步。”韩旭呵呵一笑道:“当年秦国丞相吕不韦纠集各种人才,编写了《吕氏春秋》,此书虽不是吕不韦所写,可历史记住的却是吕不韦其人。韩某才疏学浅,但也算颇有家资,仿效先贤一番亦无不可。人生无趣不如去编书,要编就编历史书。”
闻听此话,赵匡胤一声冷哼:“你小子口气倒不小。”
此时,端坐一旁一直低头思索的赵普,突然起身来到韩旭身旁,“噗通”一声朝着赵匡胤跪了下去,大声道:“编写史书事关重大,微臣恳请皇上由朝廷编写《资治通鉴》。”
韩旭淡淡的看了眼身边的赵普,这家伙还真会揣摩圣意。当赵匡胤开口提到《资治通鉴》之时,他就知道赵匡胤动了修史的念头。这倒也是,只要是有点雄心的皇帝,都喜欢搞点留名青史之事。若干年后,只要读到这史书,定然想起那个皇帝。朝廷不缺写写画画的文人,养上几十个,花个数年时间,一部伟大的史书也就成了。
“微臣肯请皇上编写此书。”范质,王溥,魏仁甫,苗训全都跪地,一个个兴奋的高声大呼。
“好,编年体史书不同于《史记》的纪传体,此事就这么定了,由朝廷出人出力编纂。”赵匡胤满脸的激动之色,立刻开口答应,他等就是这一刻。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众人齐声高呼。
“皇上,那草民这个……这个……”又抄袭老子的创意,这他娘的已经是第二次了,韩旭摆出一副委屈之态。
“嗯?这么你不满意?”赵匡胤顿时拉下脸,阴阴的问道。
“没有,当然没有。”韩旭连忙摇头。对于编写史书,韩旭其实也不太在意,原先本就是说说而已。他还年轻,至于以后编不编他不知道,但至少现在他没准备弄这耗时耗力的东西。既然朝廷出人出力,韩旭当然无所谓了。
“这就好。”赵匡胤呵呵一笑,道:“众爱卿都平身吧。”说着,若有所以的看着韩旭,又道:“你也平身吧。”
跪了半天,韩旭双腿都有些发麻了。听赵匡胤这么一说,连忙站起来。不知是用力过猛还是咋的,人还没站起来,一屁股又坐了下去。
“哈哈哈哈。”
众人不禁莞尔。
“常欢,给韩旭搬张凳子。”赵匡胤忍着笑意,说道。
能站着就不跪着,能坐着就不站着。屁股对什么最亲,当然是凳子。
“好了,现在咱就说说这史书交给谁编写吧,翰林院的人谁比较合适?”赵匡胤笑呵呵的说道。
众人顿时低头不语,冥思苦想起来。
韩旭正想着家里那帮上门催书的人,想到有大笔的钱要赚,当然就急着离开皇宫。灵机一动,开口道:“启禀圣上,此等军国大事,草民这外人不适合在此听吧?不如让草民早点回去?”
嘿嘿,这理由够充分吧?为自己灵机一动想出这样的理由,韩旭不禁大为满意。
可话刚出口,就听赵匡胤怒声道:“放肆,谁让你说话的,让你坐着,你就坐着。”
“得,你是皇帝,你说了算。”韩旭无奈,悻悻的缩了缩脑袋,眼观鼻鼻观心。
一阵沉默后,赵普再次起身,拱手道:“启禀圣上,微臣认为如今翰林院人才单薄,均不足以担当此等大任。”
“哦?”赵匡胤皱了皱眉头,说道:“那你认为何人能挡此等大任?”
赵普的话,引来了众人的兴趣,就连韩旭也忍不住的抬起头朝赵普望去。翰林院原本就是干这活的,不让翰林院来主持,难道让兵部去主持不成。
此时,赵普目光在众人身上扫过,当看着范质的时候,眼中精光一闪而逝。拱手道:“微臣认为此事非范老大人出面主持不可,范老大人四朝元老,学识渊博。有范老大人主持,翰林院协助,必然可完成此等大事。”
让范质主持修史书?赵普脑袋秀逗了吧?
范质可是尚书省的宰相,主持整个朝廷政务。让他去修史,这不是让一国总理去写书嘛,这怎么可行。即便写书,那也要等到退休后,写个回忆录啥的!
等等,退休?
一想到此,韩旭顿时大骇,两眼死死的盯着赵普的后背,彷佛第一次认识赵普似的。
在场的都是聪明之人,只需一个念想,就能想到赵普的用意。除去了石守信等禁军高级将领之后,赵普又将改革之手,伸到了文官集团,伸到了文官第一人范质的身上。
寂静,死一般的寂静。赵匡胤黑着脸不说话,其他人更是一声不吭。
范质面色一变再变,气愤,悲哀,最后归为平静。
年过半百的老人,缓缓起身上前,此刻身子都显得佝偻了几分,跪地道:“老臣恳亲皇上由老臣主持修史。”
一旁的王溥面色激动,魏仁甫面色平静,但相同的是两人均未说话。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