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宋乞丐王_草稿【完结】(684)

  “没错。”魏仁甫点头道:“若是老夫所料不差的话,这人应该是南唐的将军。”

  南唐的将军?

  赵匡胤赐给韩旭一副南唐将军的画像做什么?

  想到此,四人同时面露不解之色。

  片刻后,范质微微一笑道:“韩王爷也无须太过纠结于此,只需按照皇上的意思接待好南唐使者便是,说不定到时候皇上自会告知。”说到这,范质眼中闪过一丝精忙,皱眉道:“不过,反而是南唐此次的行为似乎并不简单。”

  韩旭大奇,惊讶道:“南唐难道还有所图谋?”

  王溥楞道:“这有何不简单的?他们派出的使者是齐王李从善领头,这也是李煜能派出的最高规格,李煜这回是真的害怕了!”

  范质想了想说道:“害怕是没错,可李煜就仅仅只有用高规格的进贡来打消皇上的怒意吗?十多艘大船,装的可不是粮食,全都是贵重之物,这可是多少进贡?”

  “不错,南唐此次一定还有其他的目的!甚至这才是让李从善亲自入京的原因!”魏仁甫赞同道。

  不久后,韩旭离开了崇文院,心中顿时苦笑不已。不仅没从三位老大人那里得到赵匡胤此举的目的,反而多出了一个南唐另有所图的想法。

  好在南唐的使者船队也就在这两天该入京了,一切或许只有等到李从善到达之后才能真相大白。……

  第399章 南唐求亲

  大庆殿,作为大宋皇城正殿,乃举行登基大典之类重大庆典的地方。

  一般的接待外国使臣在平日大朝会的紫宸殿即可,而此次赵匡胤接见南唐使者的活动却破规格的放在了大庆殿举行。无论是规模,还是气派,这所从后周崇元殿改名而来的大庆殿都是整个皇宫内最高的存在,远非紫宸殿可比。由此可见,赵匡胤此次算是给足了南唐面子。

  殿内文武大臣分别在赵普和赵光义的带领下站列齐整。韩旭依旧位列赵光义下首,只不过他的后面不再是潘美,而是一直在淮南巡视刚刚回来的宣徽南院使曹彬。因南唐使者沿运河水路进京,是以恰好在淮南巡视的曹彬被赵匡胤下令护送,跟着南唐船队一起回到了京城。

  曹彬还是作为监军时的老样子,在见到韩旭时,认真严肃的行礼,不卑不亢。没有因为韩旭如今的地位而溜须拍马,也没有因为和韩旭并肩战斗过而拉老关系。

  对此,韩旭也不在意。曹彬就是这么一个人,个性谨慎,治军严谨,没有公事基本不出门,从来不参加官员之间的交际。赵匡胤看中的正是曹彬这点从而委以重任。大宋第一良将的美名不是空穴来风,倘若曹彬一见面就像潘美那样老于世故,韩旭反而倒奇怪了。

  “宣南唐使者进殿……”

  “宣南唐使者进殿……”

  ……

  随着太监们接力般的话语传递,以齐王李从善为首的南唐使者,个个身穿隆重,缓缓步入殿内,朝着赵匡胤行臣子之礼,高呼万岁。

  赵匡胤一改往日对南唐进奏使那严厉的口吻,满脸笑意的接受着李从善等人的朝拜。

  和几年前相比,如今的李从善放下了对那皇位的觊觎,整个人如同焕然一新,更显成熟和自信。端得是风流倜傥,潇洒不凡,就连韩旭看了都有种自惭形秽的感觉。

  然而,与李从善的洒脱成鲜明对比的是韩熙载的肃穆。

  本该更加放荡不羁的韩熙载,此刻却一直眉头深锁,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

  “金五万两,银十万两……”

  “绢五千匹……生丝两千斤……茶三千斤……”

  “粮二千石,牛羊百头……”

  “夜明珠百颗……”

  “景德瓷器,宣州纸笔,歙州墨砚,池州酿……”

  ……

  韩熙载手捧进贡清单,缓缓宣读。从金银到牛羊粮食,从南唐各地著名物产到奢侈品,从天然产出到精美的手工雕琢……

  在殿内满朝文武的瞠目结舌中,韩熙载竟然整整宣读了盏茶时间。直到他宣读完毕,所有人处在震惊之中,目瞪口呆的样子,如遭受雷击。

  南唐不是没有进贡过,但和此次相比,先前的那些大手笔反而成了小家子气。大江以南几十年无战事,南唐累积的财富将大宋的群臣吓傻了眼,就连赵匡胤这位大宋的皇帝都呆若木鸡的痴在龙椅上。

  片刻后,他们一个个喜形于色,交头接耳议论纷纷,堂堂大宋朝的官员此刻倒像是成了没见过世面的土包子,。

  与殿内一片兴奋之色不同,韩熙载宣读的时候,韩旭分明听出来他语气中的一丝颤抖,显然他的内心极不平静。这份进贡清单,即便是以南唐的富有也是难以承受之痛。倒是韩熙载身边的李从善,再次让韩旭不得不从新认识一番。因为从始至终,李从善都保持着笑意盈盈的面容,淡然至极,仿佛韩熙载念的这一切都和他无关似的。至于两人身后的几名随从使者,表现倒是正常,一个个面色通红,低头不语。

  “咳咳……”

  赵匡胤轻咳两声清了清嗓子,又似乎在提醒自己的手下们别太丢人现眼。待得殿内恢复安静,这才笑呵呵的说道:“你们国主实在是客气,朕……呵呵……倒有点受之有愧呐!”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