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宋乞丐王_草稿【完结】(727)

  辽人吃饭不是用手抓,就是用随身的匕首切肉。

  而北汉军这边,所有人都是一双筷子在手,尤其是刘思汉,手中的那双筷子还是银质的。

  电光火石间,那跟银白的筷子已插在说话的那名辽将耳边的发髻上。

  无论是准头,还是力道,拿捏得简直匪夷所思。倘若出手重了,筷子会穿发髻而过;倘若轻了,或许未到发髻就已经力竭落地。

  “好大的胆子……”那名辽将当众丢了脸,顿恼羞成怒,顿时拔出腰间的弯刀,跳了出来朝刘思汉冲去。

  “住手,退下。”耶律斜轸拍案而起。

  主帅发话,辽将虽然心里不服气,可还是退回了座位。契丹人的等级制度可比汉人更加深严,尤其在军中,主将的命令堪比国君的圣旨。

  耶律斜轸饶有所意的看着刘思汉,他不知道北汉何时又冒出了这么一个厉害的亲王。在他的记忆中,北汉皇族都是软脚虾,见到契丹人个个低三下四。

  事实上,刘思汉自从回到北汉后,一直是深居简出,皇帝刘筠不召见,他绝对不出王府半步。一来是为了避嫌,二来也是对北汉的朝廷感到失望。倘若他一回北汉就热心朝政,或许就不会有此次被皇帝刘筠任命为领兵大将。

  耶律斜轸想了想,微微一笑道:“刘王爷,您姓刘,说起来咱还是同姓。既然刘王爷发了话,那本帅也不客气,本帅就在这里看刘王爷的威风了。”

  都知道契丹人只有贵族的两个姓氏“耶律氏”和“萧氏”,契丹族当年的领袖崇拜汉人的刘邦和萧何,于是贵族一部分用了耶律姓,一部分用了萧姓。在契丹语中,“耶律”就是“刘”的意思。

  刘思汉面色微冷,似乎对和耶律斜轸这句同姓很不感冒,缓缓起身道:“告辞……”说着,带着身后的北汉将领们径直出了辽军帅帐。……

  第423章 城头,镇州之战(二)

  这是个晴朗的早晨,天空万里无云,秋日的阳光洒在人身上暖洋洋的。

  然而,战场上的阴云却压抑着所有人的心神,黑压压的汉辽联军将镇州城围得水泄不通。辽军铁骑不断的围绕着城池游弋,尽展契丹人的悍勇,给攻城的北汉军鼓舞打气,同时也给守城的宋军以强烈的威慑。

  “轰……”,“轰……”,“轰……”,北汉军的强弩猛烈的轰击着镇州北城墙,漫天的箭雨朝着墙头飞去。

  夯土的城墙已经摇摇欲坠,似乎只需最后一个稻草就能彻底的摧毁镇州的城防。

  “强弩对准北汉军的床子弩,给老子毁了它们。”韩令朝用盾牌护住身体,来回的奔波在城头上,不断的给守城的宋军鼓劲,同时也安排着韩令坤交代下来的命令:“弓箭手不许还击,等他们靠近城下再给老子狠狠的射。”

  数天的守城,耗费最多的就是强弩和箭矢,韩令坤下这样的命令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原本镇州城内的箭矢就不多,经过数天高强度的消耗,可以说如今每个弓箭手只剩一下不满一壶的箭矢,至于胳膊粗的弩箭,那是少而又少。

  所有的人都知道,这几轮箭雨下去,就是北汉军发起冲锋的时刻了。他们都在紧紧的等待那一刻的到来。

  ……

  “义父,今日我军的攻城为何如此猛烈?”北汉帅帐下,刘思汉身边的一名亲卫疑惑道。有心人或许会发现,这名亲卫紧挨着刘思汉,很平常的头盔戴在“他”的头上却显得宽松了许多,头盔下的那张精致的俏脸,绝非军队里的那些莽夫。

  望着城下北汉军不断射出的箭矢,刘思汉却没有说话。

  “义父,难道我们就真的要帮契丹人残杀我们的同胞吗?”

  “柳姑娘,王爷也没有办法,这是皇命。”杨继业见柳青青追问,忍不住替刘思汉解围道。

  如今的他可以说是北汉最杰出的青年将领,深受北汉皇帝刘筠的器重,为此还特意赐他“刘”姓,又名刘继业。此次北汉军攻宋,杨继业乃是刘思汉点名要的先锋。

  柳青青当然知道这事刘筠的命令,北汉能存在靠的就是辽国,契丹人发话,刘筠不敢不从。然而,她还是有一点不明白,那就是刘思汉私下和她说的事。这几日来,北汉军之所以出工不出力,正是因为刘思汉在等一个人,一个老相识。

  想到这个人,柳青青面色微红,弱弱道:“义父,你不是说要和他在战场上再来一次真正的较量吗?”

  “可惜他还是没到,但义父却不能再等了。”刘思汉喃喃道。

  刘思汉在汴梁城的经营多年,即便当年他带着柳青青逃到北汉,可青帮留下的密探依旧还存在。这些人都是干密探的好手,对刘思汉也是忠心不二。汴京城发生的事情,刘思汉从来都是了如指撑。

  此次大宋出兵的消息就连汴京城内的大多数人都不知道,可刘思汉却第一时间得到了消息,而且他还知道此次领兵抵挡辽军的,正是他的老熟人韩旭。

  对于韩旭,刘思汉的心情是相当的复杂。这些年来,韩旭取得的成就让他是瞠目结舌,大宋平西郡王这个爵位可不是浪得虚名。即便刘思汉再怎么看重韩旭,也不会想到韩旭如今的地位。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