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完会议的人快速地离开去做准备了,而李默的部队已经准备好各种物质,现在已经在用火车运输了。对于陆军的调动,特别的装甲部队的远距离调动,需要的火车数量很多,这是李默在没有开作战会议的情况下,就调动自己装甲部队的原因,按照李默的计划的是德军第七装甲装甲军4万多人,全部到达指定位置应该是4月1日,最晚能晚于2日12点,不然就去军事法庭报道吧。
而组织运送兵力的任务就是隆美尔军长了,李默就做后勤保姆,武器弹药,药品食物等等,都是亲自过问,战争打的就是后勤,特别是机械化的装甲军更是如此。
海军和空军的调动就快捷地多了,从现在开始调集和准备,完全来得及。
李默决定首先侵占北欧的丹麦和挪威。主要丹麦位于波罗的海和北海之间,扼海上交通要冲。挪威地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西北部,北临巴伦支海,西滨大西洋,南起北海,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德国首先占领这两个国家,就可以打破英、法对德国海军的封锁,使德国舰艇能畅通无阻地进入北海和大西洋。
……(未完待续…)
第269章 开始突击
并可以在挪威西海岸建立海军基地,限制英国海军的行动,这就保障了德国进攻西欧的北翼安全。同时,还使瑞典供应给德国的铁矿砂可以通过挪威北部的纳尔维克港运出,经挪威海面运往德国。德国每年消耗1500万吨铁矿砂,其中1100万吨要取道挪威从瑞典进口。
此外,挪威‘国民大会党‘的头目、前国防部长吉斯林,早就想把挪威和德国联结成‘德国-斯堪的纳维亚共同体‘, 这正中希特勒下怀,他也正想建立‘一个大德意志联邦‘。于是希特勒基于几种情况的考虑,就完全同意了李默的占领计划。
丹麦、挪威都是小国,国防力量薄弱。丹麦只有两个步兵师,海军舰艇仅有2万吨。1935年与德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后,丹麦认为加强战备反会引起德国的猜疑,因而未作战争准备。挪威有6个步兵师,但不满员,且配置分散,首都奥斯陆附近配置两个师,其余分别配置在克里斯蒂安松、卑尔根、特隆赫姆和纳尔维克等地。
此外有均已超龄的舰艇64艘,飞机190架。挪威的防御作战计划是建立在英、法派遣远征军的基础之上的。李默针对丹麦、挪威的这些弱点,采取了闪击战,在闪击战中使用了空降兵。李默的闪击丹麦、挪威的空降作战,将是战争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空降作战。
“威塞尔演习”的空降作战计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使用伞兵在丹麦战略要地空降。以保障从海上登陆的部队和从地面越过边境的部队快速向前推进,同时使用另一支伞兵部队夺占挪威南部的重要机场,保障主力机降,尔后从后面突击挪威港口,接应登陆部队上岸。
丹麦这个国家是两块,大部分国土是半岛,与德国接壤,这个德军的装甲师平推就可以,伞兵占领主要的桥梁,而丹麦的首都哥本哈根却在一个大岛上。就必须空军和海军了。快速地占领丹麦的首都,这才可以尽快地逼迫丹麦政府接受德国的保护,并且退出英法联盟。
第二阶段,视情况在挪威中部、北部地区空降。以保障地面部队快速向内地发展。空降兵在发起进攻第七天的具体任务是:在丹麦。夺取奥尔堡东西两侧各1个机场。这两个机场是空运和进攻挪威的重要跳板,同时夺占丹麦首都哥本哈根的门户--沃尔丁堡大桥。
在挪威,夺取起首都奥斯陆附近的福内布机场。同时夺取挪威西南海岸斯塔万格的索拉机场,在此建立对付来自海上英军进攻的空军基地。计划使用的作战部队中包括了伞兵第1,2、3、三个伞兵师,空降作战部队约3万多人……
伞兵及航空兵由凯塞林指挥。保障空降的有第5航空军加布伦茨中将指挥的900架运输机和凯塞林亲自指挥的250架do17,do17可以用于轰炸和空降,这个由凯塞林自己安排,第5航空军中绝大部分是容克-52运输机,还有少量容克-90和福克-200大型运输机,这些飞机负责运送空降部队。德国北部的施塔德、石勒苏益格及尤太森机场为空降出发机场。
1939年11月9日,凌晨5;30分,天空中只有地平线以下射出的一缕光晕,把凌晨的天空映衬为一朵一朵的鱼肚白云,白云的边缘还带着蛋黄的光圈。
这次丹麦战役的总指挥虽然是凯特尔,但他只是挂个名,具体的指挥还是隆美尔和李默两人组成的前敌指挥部。威赛尔演习前敌总指挥部,李默一边悠闲地喝着龙井茶,一边看着巨大的战役推演地图,战役计划下发,具体如何执行,李默不打算插手,但战局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时,才需要李默紧急处理。
至于协调弹药,燃油,这些完全是作战参谋的任务,此时的李默就当一尊菩萨就可以了,有空就找正在地图边比比划划的隆美尔闲扯几句。
隆美尔可没有李默哪么悠闲的心境,早早地来到了地图边,听取各部队汇报上来的准备情况,隆美尔就是一个劳碌命,没有办法改变,正是隆美尔的这种谨小慎微性情,才能与李默完美配合在一起,师徒齐心,其利断金。
空军指挥部就在斯塔德机场,凯塞林十分忙碌地听着各个飞行师的报告:“航空师第一师准备完毕。”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