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最新的情况,李默连忙给梅塞施密特公司下命令,让他们加快ju89的生产,此时德国的飞机生产任务很重,订单根本就生产不完,梅塞施密特告诉了李默实情,德国所有的公司加起来,一年大约可以生产50-80架ju89,因为他们还有其他的飞机生产任务,现在他们已经拥有120架飞机配件,可以每月组装二十架ju89,这还是三班倒的情况下,完全没有在继续提速的可能。
李默完全理解梅塞施密特的难处,只是叮嘱他们要协调好几种飞机的生产任务,ju89每年能生产60架就算完成任务,那二十架的配件用于维修,这样勉强可以让德国保持一百多架ju89战略轰炸机的规模,基本是够用了。
有了预警机和地面雷达站,就可以防止英法美的空中突袭,现在既然已经是骑虎难下,李默也豁出去了,既然希特勒敢拿整个的国家的前途命运去豪赌,难道自己一个穿越人士不敢,那岂不是太对不起穿越两个字,既然是赌身家性命,还是需要多做准备的,第一步就是建立完善的防空预警网,第二步就是要在英吉利海峡部署大量的部队和战斗机。另外还要准备大量的棉衣和防冻油,这也是为了防止苏德战局进入相持阶段。
只要英法美敢出动飞机来轰炸的德国的工业区,就要让他们的轰炸机有来无回。如果德国的工业区被炸成废墟,李默就算有几百万德军,也挽救不了德国,和英法美苏拼消耗吗?在德国失去大部分工业设施的时候,是找死,就算是完好的工业设施,德国还是找死,德国必须一举拿下苏联,获得苏联天量的矿产资源,并且尽可能地预防苏联出现大规模的反抗军,这种完美的情况下,德国才能存活,不然就等着上纽伦堡绞刑架吧。
对于建立完善的航空网,不在李默的职权范围内,但是和李默关系不错的凯塞林能帮上大忙,需要多少地面雷达,多少预警机,李默能拿出来的全部可以给凯塞林,李默豪不吝惜。
让李默万分欣慰的是德军的军纪,战场纪律不用说,只要严令禁止的,所有德军是没有人敢去违反的,德国人那严谨和服从的性格,也不会做出这样的事情来,让李默不放心的是欧盟其他国家的士兵,如果这些部队军纪差了,在把苏联人民逼迫到欧盟的对立面,被迫拿起武器来反抗欧盟,那绝对是欧盟国家自己找死,德国最大的敌人还隐藏在幕后,被占领的苏联,绝对不能大量地拖住德国的脚步,不然德国必亡,这个没有什么说的,可见军纪在“巴巴罗萨”计划中的重要性。
回到华沙的李默立即给伟大的元首希特勒拍发了一封电报,李默的意思请希特勒重新在强调“《战场纪律:十杀令》军纪如铁,意志如钢。
1、畏缩不前者,杀!
2、临阵怯逃者,杀!
3、延误战机者,杀!
4、投敌叛变者,杀!
5、泄露军情者,杀!
6、违反战场纪律者,杀!
7、奸淫妇女者,杀
8、抢劫财物者,杀
9、杀害平民和战俘者,杀
10、抛弃战友,杀
用刀子杀!”
李默当然没有权力签署这样的面对所有欧盟成员**队的命令,李默签发的命令只能在德军生效。李默的命令发给希特勒一天以后,希特勒为止又单独召开了欧盟成员国《军事纪律》大会。
……(未完待续…)
第353章 拯救苏联元帅(上 )
1940年1月中旬,中国方面派遣戴笠到了德国,原来戴笠是带着蒋结石的秘密指令来的,戴笠带来的指令是蒋结石亲自签发的,他请求李默帮忙去救两个人,这两个人是黄埔军校的教官,和蒋结石的关系非常好,同时也是对蒋结石在北伐期间给予了非常大的帮助,他就是苏联元帅亚历山大?伊里奇?叶戈罗夫和红旗远东特别集团军司令员瓦西里?康斯坦丁诺维奇?布柳赫尔。
这事还要从头说起,列宁创建的人类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犹如一颗新星刺破苍穹,划出人类理想社会的轨迹。但当时的苏联,在资本主义世界的敌对、仇视的包围下,犹如汪洋中的孤岛。战争结束后,苏联长期遭遇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国际社会的封锁、孤立和拒绝承认。它面临的外来入侵、颠覆、破坏的威胁,从来就没有停止过。 这个新生的国家,长期面临的首要任务就是生存。
因为它是一个工业基础落后的国家,急于求成的冲动,使它违背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错误地选择了一条优先发展重工业,尤其是军事工业的发展道路。社会主义制度所公开宣称的最根本优势和特征之一的民生、福利,被迫作出牺牲。
这个时刻面临外来侵略、颠覆威胁的国家,长期保持了战时的专政体制,在一种内外高压的环境下,来凝聚这个国家。大清洗正是在那样一个后人很难想象的艰难而险恶的生存环境下发生的。
大清洗发生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苏联社会发展和实践过程中出现种种问题后。斯大林为维护“一言堂”,制造对自己的“个人迷信”,极端错误地将党内和国内各种不同意见,上升为威胁苏维埃政权的敌对性矛盾,予以残酷斗争、无情打击。
任何一个政党的领导者,一旦把正常的党内意见和争论视为敌对,并用对待敌人的办法进行消灭,最后都会对国家,对民族,也对政党自身造成无法弥补的伤害和不可饶恕的罪行。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