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正想把向自己汇报这个虚假情报的军官给枪毙了,斯大林的第二次收的紧急电报如雪片一样飘来,这下斯大林不信也得信了,德苏才刚刚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转眼之间就是德国纠结一些流氓国家前来进攻伟大而神圣的苏联,这让斯大林无论如何都接受不了这样的现实,但是斯大林毕竟是冷酷的枭雄,很快就调整了自己心态,紧急召开高级军事会议。
参会的有:
布琼尼 苏联元帅 1935 副国防人民委员、方向总司令、骑兵司令、国防部总监察组总监沙波什尼科夫 苏联元帅 1941 总参谋长、国防人民委员、总参军事学院院长库利克 苏联元帅 1941 副国防人民委员、总军械部部长、苏军部队组建和补充部副部长人民内务部部长 贝利亚大将
格奥尔吉?康斯坦丁诺维奇?朱可夫大将
瓦西里?伊万诺维奇?崔可夫大将
伊凡?斯捷潘诺维奇?科涅夫大将……
前面两位老牌元帅,是斯大林比较信任的,所以没有被清洗掉,还有另外元帅铁木辛哥在敖德萨,今天是没有办法来参加会议了,后面几个大将就是斯大林亲自提拔起来新一代指挥官,不得不说斯大林这个人虽然冷酷,在对军事人才的选拔和认知方面,有自己特有的敏锐,用人和识人相当的准确,历史也证明斯大林提拔起来个几个大将,就是今后苏联的擎天大柱,不然苏联早就垮了。
当所有人员到齐已经是快中午12点了,现在前线的情况也了解得差不多了,会议室后面巨大的苏联军用地图上画满了各种箭头,上面是各种巨大的红色箭头指向苏联各要害地方。
“咳咳……大家都说说自己的看法,德国法西斯纠结了500万到800万军队对伟大而神圣的苏联展开了全面的进攻,现在形势十分的危急,大家有什么建议没有,都说说看,你们可是苏联的精英指挥官。”
当斯大林脸色阴沉地问完,所有人都沉默了,因为大家也拿不住斯大林到底是怎么打算的,最后还是布琼尼老元帅说了一个模凌两可的建议:“斯大林同志,你有什么指示,我们一定在你英明的领导下打败入侵的德国侵略者,你有什么指示就下命令吧,我们保证不折不扣地执行。”
斯大林这不是没有办法吗,不然以斯大林的性格,会来问你们,你这个布琼尼到是好,说了等于没有说,对于布琼尼的建议斯大林当然是不满意,但斯大林没有表面出生气的面孔,而是开始点名让朱可夫说说自己的看法。
朱可夫在远东地区已经表现了自己卓越的指挥才能,把小日本的几十万大军揍的满地找牙,如果不是斯大林着急打造东方防线,朱可夫差点就挥军攻进了东北三省……
因为斯大林为了防备德国可能出现的进攻,打造了一条东方防线,在德苏边境布置了三道防线和390万兵力,苏联陆军和海军共有兵力170个师又2个旅,共计390万人;1800辆重型和中型坦克,1540架新式飞机和大量老式飞机,34965门火炮和迫击炮,269艘水面舰艇,127艘潜艇。
第384章 不承认俘虏
可是苏联这些兵力分散布置在长达两千公里的防线上,缺乏战略纵深,一点突破,处处突破,然后就等着德国闪电战把这些苏联军队彻底包围然后彻底歼灭吧。
但是谁看出来了?大家都没有和德国打过,只看了一些关于德国闪电战的报道,德军到底怎么样?在座的人还真说不出过所以然来,但是这当中还真有一个明白人,那就朱可夫,朱可夫这个人胆子就要大的多,既然斯大林点名让他说,朱可夫也打算说点有利于当前战局的实质性建议。
朱可夫是斯大林亲自提拔起来,当然对斯大林是十分敬畏的,朱可夫见斯大林点了自己名,先是站起来,对着斯大林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然后才开始讲述自己的观点:“斯大林同志,根据德国的进攻情况,在结合我们收到的资料分析,德国及其走狗纠结的军队十分的庞大,应该在700-800万左右,而我们布置在东方防线上的390万人,绝对是挡不住如此数量众多的敌人。
对于德国机械化部队,想要把这390万部队撤退下来,也是不可能的了,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让这390万人,与德**队死战到底,为我们赢得准备的时间,他们坚持和拖延的时间越久,对我们越有利,最少的时间是一个月,这样我们就可以在莫斯科南北大门一带布置第二道防线,在莫斯科布置三道防线。
此时我们在莫斯科的各种企业。因为莫斯科已经是德国飞机的轰炸范围了,所以必须尽快搬迁到乌拉尔山区去,在那里建立我们新的工业基地,这样我们就有和德国长久地打下去的本钱,当我们把德国拖入泥潭,就有两个打算,第一是把战争拖入严酷的冬季,另外一个就是等国际形势的变化,我估计英法美三国绝对不会坐视德国独占苏联巨大的领土和资源,他们一定会从背后对德国插刀。到那个时候我们的机会就来了。
另外为了避免我们陷入两线作战的困境。我们必须马上派出人到日本去,最好是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哪怕这个条约只是暂时性的,我们也要暂时性地稳住日本。同时咱们还要派人去美国和英法联系。共同抵抗德国的可行性商讨我的话完了。请伟大的斯大林同志指示我幼稚和不成熟的想法。”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