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元首的愤怒_落爷孤独【完结】(515)

  波波夫这个历史上最著名的间谍虽然没有被处死,但是他的身份已经暴露,李默虽然释放了他,但是条件是这一生隐姓埋名,不在参与任何一方的间谍组织,波波夫到此时也算是明白了,千好万好,还是天天泡妞好,这些间谍的事情还是不要去参与了,搞不好小命就没有了。

  ……

  德国发动 “巴巴罗莎”行动,是一场旨在摧毁苏联**政权,在辽阔的东方谋取新的生存空间的大规模入侵。以地处欧洲中部的德国来划分,这片战场即为著名的“东线”,它也是整个二战过程中最为血腥和残酷的战线,苏德两**队在这片广阔的土地上尽心了五年你死我活的争夺。

  战斗的激烈程度对任何军官与士兵的神经都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在德军中,官兵们都以在东线服役为荣,因为这代表自己已经历过严峻的考验;但从另一个角度而言,在东线服役又意味着噩梦,其巨大的人员消耗里所有人望而生畏,所以德军中如果说将某人“送往东线”,那就无异于宣判了他的死刑。

  但是在“巴巴罗莎” 行动的初期,却是以德军的高歌猛进为主旋律,战斗的主要特点就是德军于夏秋季间,在俄国广阔的推进过程中不断进行着大规模的包围及歼灭战。比如在基辅合围战中德军一次就俘虏了苏联红军六十六万五千人。另外在维亚兹马—布良斯克口袋中,又有六十六万三千名红军被俘。这还只是德军在1941年秋季进行的许多合围战中的两个而已。

  巨大的成功使得希特勒得意忘形。多次在公开场合扬言苏联将会很快投降。但是随着战争的不断推进,德军的战场伤亡补充人员越来越短缺。到41年8月下旬经过10个星期的战斗后德军共损失44万人,大约只有这个数字的一半得到了补充。

  在德军不断的减员同时,苏军的规模却在扩大——尽管在战争初期他们伤亡了近200万人,其中近一半成为了战俘,但是他们又迅速动员征集到了530万余被人员。战争开始时德军最高统帅部估计敌人有近200个师,现在这估计被修改为360个师,而且这个数字还在继续变化,当消灭了一打的苏军师之后,俄国人又在继续增加12个师出来。当德军的“闪电战”被证明在东线不再有作用,战争进入消耗阶段时,胜利的天平难道已经开始慢慢倾斜了?

  为了扭转局面,德军中央集团军群的共计180万人开始发动“台风”作战行动,目的是向苏联首都莫斯科进攻并将其占领,但攻势在严酷的冬天及来自西伯利亚的红军预备队前面很快停滞,这些来自西伯利亚的红军官兵对严寒毫不陌生,他们被红军最高统帅部从远东地区调来配置到西线。德军的攻势刚刚停止,苏军立即发动了反攻。

  在大规模的反攻中苏军官兵不断的推进,在开阔的大草原上碾碎并消灭德军部队,但红军最高统帅部对于歼灭敌人有生力量的兴趣显然超过了收复失去的领土,特别是对未来的攻势能起到重要的战略与战术控制的作用的区域,如道路枢纽、通信中心和桥头堡,大多还在德军手中。

  苏军的坦克和骑兵部队一路向西挺进,迂回撤退中的德军部队的侧翼并包围他们。现在已经不是大规模的红军被德军包围在口袋里,而是大量的团、师甚至军以及的德军主力部队。这些部队是从莫斯科的大门口撤退回来的,很快这样的战术撤退却就演变成为一场战略撤退,并且很有可能再次演变成一场兵荒马乱的大撤退。

  不过局势在希特勒的一道强硬的命令下没有恶化下去,元首命令他的士兵不许再后退半步,就地转入防御,将部队配置在一些战略要地和城镇周围使其变成一个个“刺猬”。(未完待续…)

  ps: 本书从七月开始上传,落叶从未断更一天,新书期每天2更,vip后就是每天3更,那怕是我这里停电,我都会去网吧写作上传(网吧都有发电机的),就连我开刀手术后,也未曾断更,求兄弟们看在落叶如此执着的份上,自动订阅吧!(最后一次球订阅了,今后不会在烦兄弟们了,夫哀莫大于心死,而身灭亦次之。)

  第453章 战略节点

  这道命令有三个目的:第一,建立“刺猬”要塞将使德军向西方的败退马上停止;第二,把守住了这些重大的战略与战术要地将能够抵挡住红军的进攻;第三,在达到前两点目的之后,苏军的挺进将会迟缓下来。尽管希特勒的抵抗命令造成了德军巨大的伤亡,但毋庸置疑的是该命令在当时的混乱局势下确实为一道正确的决定,它使德军避免了像当年的拿破仑大军那样一溃千里。

  德军根据命令指示建立的像棋盘一样星罗棋布的防御阵地成为了阻碍苏军前进的重要角色,尽管效果只是暂时性的,它只能短暂的延缓敌人,但是这样的局势能够使希特勒将东线的部队再次组织并激励起来,重新面对苏军为重演最初反攻时所取得的胜利而发动的冬季攻势,此时苏军已经不可能再取得在10月初十那样大规模的胜利了。

  德军稳住局势后,随即发动了哈尔科夫战役,使战局暂时停滞下来,因为双方后筋疲力尽了。德国和苏军都在拼命补给,而德军的补给线十分的漫长,苏联是国土作战,补给就方便了很多。

  李默率领的南方集团军群就好得多,补给速度一点也不比苏联慢,因为李默非常重视修复苏联境内的铁路,同时还有乌克兰这个粮食和军火大基地为后援,李默的补给速度甚至快于苏联,这位李默为接下来的库尔斯克大决战有了更多的底气。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