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西夏建国之时,李元昊为得到更多的支持,娶了辽国的兴平公主,也算是大辽国的驸马。兴平公主没有当几天皇妃,李元昊就死于叛乱。一岁的小皇帝登基之后,没藏太后专权,兴平公主留下尚在襁褓中的一对儿女不明不白的“暴卒”而亡。
关于兴平公主的死亡原因众说纷纭,最可能地原因自然是被没藏太后逼迫而死。而大辽国的新皇帝刚好登基。新皇便是兴平公主的胞弟。
辽国皇帝闻得姐姐的死讯,一怒之下开战,两国关系破裂。
辽国正是鼎盛之时,西夏抵挡不住,接受诸般屈辱的条件之后,还要把兴平公主的一对儿女送回辽国。无奈没藏太后为了巩固自己儿子的皇位,早就把兴平公主地儿子毒死。只能把兴平公主的女儿送回辽国。
这个女儿便是辽国的平夏公主,看这名字就知道辽国皇帝的怨恨了。
谁也想不到的是,送过去地这个小女孩乃是假冒,兴平公主真正的女儿还是被留在了西夏。
这小女孩虽然卑微凄凉,好歹也算是皇族。嫁给如今梁太后的兄弟梁乞逋为妾,生下的孩子便是罗芊芊了。
罗芊芊不过是庶出,母亲有经常受到大娘二娘的打骂,自然过不上好日子。父亲看她从小容貌端庄,心思机敏。就把她送到了一品堂。
梁乞逋是梁党中坚人物,知道罗芊芊和李二有些交情之后,以其母亲兄弟为要挟。命罗芊芊行刺。若是大军攻破兴庆,梁家定然似无葬身之地,左右是不能好过,罗芊芊为了母亲兄弟,横下心来行此冒险之事。
“原来如此,罗姑娘何必行刺哩?只要知会我一声,我定然关照你地家人。”李二一直以为历史上外戚专权做甚的便是东汉,岂不知西夏的外戚比东汉尤甚。自西夏开国以来。外戚之乱就从来没有止过,一直到蒙古灭夏都是如此。
“公子真地肯为我而退兵?”罗芊芊听李二如是所言,眸子里陡然有了神采。
“退兵?”李二仔细权衡,自己真的肯为了罗芊芊而退兵么?
应该是不会的吧?
“不若如此,我命人于城中喊话。叫太后确保你母亲兄弟的安全……”
“太后视公子为仇敌,如何肯听?”
“嘿嘿。”李二冷笑几声:“事到如今。由不得她不听我的。”
说着李二命士卒喊话:“告知梁党,若是罗姑娘家人有了甚么一差二错,破城之日,等然屠尽全城。若保的姑娘家人平安,可网开一面,不杀群梁。”
听李二说到“屠尽全城”,罗芊芊全身打个寒颤,畏惧的问道:“公子不会真的……”
“自然不会是真,震慑而已,呵呵,震慑而已罢了。”李二当然不可能行那屠城地血腥举动:“如此一来,梁太后必然投鼠忌器,想来不会为难罗姑娘家人的。”
罗芊芊大喜,再次拜谢。
时辰不大,西夏皇帝和李清颠儿颠儿的跑了过来:“大将军呐,群梁倒行逆施,屠戮忠良,妄图毁我宗庙,万万不可饶恕,定要斩草除根……”
“若是梁太后依了我的条件,自然是放过他们……”李二最反感的就是内部屠杀清洗,想来李清等人早就做好了打算,准备在城破之时打死屠杀梁氏地。
“除恶务尽呐,将军。”西夏皇帝如今竟然没有了书呆子的模样,反而是恶狠狠地露出了凶态。
李二真的担心这皇帝会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我说不能屠杀便是不能,想那太后是你生母,梁氏一脉亦为你的亲眷,当真便要杀的血流成河才肯善罢甘休?”
“不杀如何能够震慑宵小……”
李二忽然感觉这西夏皇帝和那专权的梁太后分别并不大,都是把权利看的重于亲情的人物,愈加的厌烦:“我意已决,不必多言,周知士卒,拂晓攻城。”
第134章-霸王卸甲(1)←
攻城战进行的毫无悬念,兴庆府轻易陷落,大军入城。
梁氏一党迅速土崩瓦解,西夏皇帝出榜安民,布置一应事宜。
在对待梁太后及其党羽的问题上,李二于西夏皇帝分歧极大,李二主张不必进行杀戮,适当保留部分非要害部门的梁党人士,以安稳局面。西夏皇帝却是力求将梁党斩杀的鸡犬不留,以斩草除根永绝后患。
李二索性狮子大开口,索要一百万贯的“筹军之资”,便是把兴庆的府库翻过来也没有这么许多的银钱。于是李二命令士卒整日里堵了西夏各个衙门吵闹,索要“卖命钱”。
各个衙门几乎瘫痪,西夏无奈,勉强凑出十几万贯的现钱,本想稍微平息。不成想那些宋军一见到银钱,便如蝇附血一般闹的更欢。
西夏皇帝只得上门恳请李二把一百万的价码再降一降,再宽限些时日,如今“大乱方息,百业待举”,实在拿不出许多的银钱。
李二当然知道西夏拿不出那么多的银钱,于是趁机教训西夏皇帝:“主持一国也不是那般容易的,陛下做事好生思量些吧,不可一味打杀,诸如此事,陛下好生琢磨个稳妥的法子出来才好。莫惹急了弟兄们,这帮丘八若是红了眼珠,便要上房揭瓦,甚么事情都做的出来。梁党的首脑我已经替陛下圈禁了起来,若是能从他们身上榨取些油水,也好安慰弟兄们。”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