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二看人家都唱了出来,也不好说些甚么:“还请到府上一叙,各位请随我来。”
门子见驸马爷爷领了这么多的外族人回来,很是诧异,小声的问道:“爷爷,这么些人是做是的?爷爷的朋友么?”
“我亦不知他们是做什么的,”李二小声说道:“既然大老远的来了,总是要招待招待的,你去叫初夏多准备些饭食……”进来厅堂,众人落座,奉上茶水,段正明这才细说缘由。
大宋的天下得自后周,大理却算是得自后晋,后晋天福年间,通海节度段思平自立为王,国号为大理,即是段氏大。一脉相承下来,到如今已是经历百余年,虽说国小力弱偏安天南,却也平和安稳,与世无争,传了十二位皇帝。到了上德皇帝段廉义之时,朝中却起了变故。
权臣杨义贞忽然发兵叛乱,斩杀上德皇帝自立为皇,改元德安,号广安皇帝。从此大理的皇族由段氏改成了杨氏。杨义贞自立之后,大肆追杀大理段氏,同时执行残酷的民族政策,血型屠杀各少数民族。
大理本就不是一个崇尚武力的国度,再加上国内各部族的相对独立,竟然无法抵挡,而早先几年,原大理皇帝曾派遣使臣和大宋通好,段正明本身并没有多大的力量,只有几个白尼部族的支持,深知不是杨义贞的对手,左思右想之下只能来大宋借兵,平息内部的叛乱。
“原来你们是来借兵的呐!”李二这才明白:“借兵这样重大的事情牵涉太大,只有官家才可定夺,不知你们借兵有什么条件?”
“条件?什么条件?大宋和大理是兄弟之邦,借兵还要条件的么?”段正明好像很惊奇的样子。
这不是开玩笑么!大理来借兵当然是要拿出些好处来大宋才肯发兵的,要么割地要么输款,这些都是很自然的事情,象段正明这么空口白话的就来借兵,简直是幼稚之极。大宋绝对不好为了“兄弟之邦”这么苍白的几个字就把自己的士卒送上战场。
国际之间那些美好动听的外交辞令之是说说而已,却是当不得真的,国家间的往来最看重的还是利益,利益决定国家的态度。
真是搞不明白,段正明的年岁和自己差不多,为什么连这么简单的道理也不明白,还冒冒失失的跑来借兵,能借出一兵一卒来才怪。
看来段正明有太多美好的想法,实在不是个适合做皇帝的人,怪不得最后出家做了和尚。看他们空手攥空拳的前来借兵,李二顿时失去了兴趣,意兴阑珊的说道:“段氏正统为人篡夺,你身为太子,自然有责任为国除奸,不过……不过却不似你想的这般简单……”
“太子?”段正明急忙起身:“阿不是太子,延庆太子早在乱军之中找不见了的……”
“延庆太子?你说的是段延庆?”
第151章-大法官(1)←
段延庆,那个武功绝顶的大恶人原是大理的太子,因国内生了叛乱这才逃亡天涯,落下一身的残疾,至于他的后来金大侠已做交代,不再赘述。
“既然你连太子也不是,我看还是先忍耐些时日,借兵之事恐不大好说,还是从长计议的好。”李二言道:“若是你们实在要借兵,对我说也是没有作用的,不如去找找朝廷里的大员,走走他们的路子或许可以上达天听。”只要他们见到了神宗皇帝,被皇帝拒绝之后一定会死心的。
政治只看重利益!素来如此,他们如此幼稚的抱着“大宋和大理是兄弟之邦”的浪漫主义想法,就来借兵,肯定是要四处碰壁的。
何况大理本是天南小国,国力和军力都不可能对大宋构成大的影响,大宋才没有兴趣关心是哪个做了大理的皇帝。
李二想的是只要他们多碰壁,自然就会看清楚形式,也就不会再提起借兵的事情了。
不成想这些人认死了李二这个皇亲国戚,一门心思的要李二在皇帝帮言,好借大宋十万雄兵回去平乱。
李二无奈的说道:“我是真的见不到皇帝的……”
“爷爷,爷爷,宫里头来人了。”芝兰慌忙忙的跑了过来,气都喘不匀的说道:“说是官家
要召见爷爷哩……”方才还说见不到皇帝,如今却是皇帝召见,李二大是尴尬的解释:“这是个意外,皇帝很少召见我的,确实是很少召见我的……”
那老者从背后的褡包里取出两根象牙,有三尺余的模样,通体洁白,毫无瑕疵。递到李二的手上:“这是阿们的点点心意,阿定要将阿们地事情给大宋皇帝陛下说说……”
李二知道这事情说了也是白说,明白是办不成这事情的,急忙退却:“老人家这是做甚?东西我是不要的,刚好今日进宫,定然为皇帝陛下提起此时,只是能不能成就不敢打包票了的。”
看李二出去。那老者对段正明说道:“王子看这小官人能不能从大宋皇帝处借出兵来?”
对于大宋的情形段正明比这没有出过大山的部族长老要明白的多,黯然说道:“只怕借兵之事是极难地……”
旁那白尼女子反而是坚定的很:“阿不收阿们的礼物定是不易办理,虽如此,终究是一线希望,阿们万水千山的来到汉人的地方万不可如此放弃。定好生地想个法子要这大宋的驸马帮咱们说话……”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