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驸马传_短头发【完结】(515)

  她怀里的孩子嘴角上还是挂了将要滴下的涎水。一副茫然的模样冲李二傻傻的笑着。

  看到这对昔日大户人家的母子,李二心头总是忍不住的隐隐做痛,很是爱怜的在那傻孩子面上轻轻捏了一把,“既然是灾民就叫他们进来的吧。”

  那傻孩子竟然冲李二做出一个很是蹩脚的笑容……

  “宗师的呐……”本地转运使李大人一时还传不过弯儿,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在和宗师一起反叛朝廷。心底却是明白宗师这么做是对的:“每日都有灾民来投,若是长久如此。那些粮米可是支撑不了多少的时日。”

  军粮总计是约有万石,是个不小的数量。奈何灾民数量更多,而且还在持续的增添,每日都有闻得风声的灾民前来泗州投靠,最多是一日几乎有尽万人涌进了泗州小城。

  那些个用生命和鲜血抢夺而来的军粮是个祸患,成为李二和朝廷决裂的导火索;也是灾民的生命线,维持着几十万的生计。

  如今的两淮就是挖地三尺也找不出多少的粮食,闻得泗州有粮的灾民为了生存,只能冒了严寒顶了风雪前来。企盼着能够在泗州----两淮唯一有生机的地方得到生存下去的希望。就是为了这么一丝希望,也不知道更有多少生命倒地在来在泗州的路途之中。

  冒险抢夺来了粮食自然是为了救命的,无论是来自何地的灾民在李二心中分别不大,自然是要收留,尽管自己也知道手中的这些个粮米支撑不到天气转暖的时候:“放他们进来的吧……”

  每有灾民来投,李二总是这句话的,这次也不例外。

  “宗师的呐,城中粮米已是不足六千,灾民每日增多,只怕再也坚持不住的。”

  “消耗的这么快?”李二原以为那些军粮能够支撑好一阵子的,想不到时间还不是很长,已经有四成多进了饥民的腹中,化作生存的希望维持了饥民的生命。

  “不足六千……我再想想法子的吧……”

  能够有什么法子?

  只能是……

  第309章-皇帝的麻烦←

  就在王韶余部撤退的当日,大宋朝廷收到前方发来的六百里加急军情,王安石看罢,当即是脸色大变,片刻也不敢耽搁,当即持了那奏报急急的奏请官家。

  由于奏的太过匆忙,亦或者是心中慌乱,竟然把案旁的暖手铜炉带的翻了,已经烧红的石炭引燃了书案旁边的各色文书。

  王安石哪里还顾得上救火,方冠也忘记带上便是急匆匆的去了。

  火急火燎的过了建章宫,穿过那弯弯曲曲的抄手回廊,王安石径直去往御书房。

  书房之中三人,大宋神宗皇帝,延安郡王赵煦,再一个就是已经日渐苍老的同枢密使司马光。

  “司马大人当真便是我朝元老,若说见识广博,知文知史,当世恐是无人能及,六郡王还是应当多多的请教司马枢密的呐。”神宗皇帝好似有些疲倦,半躺半靠在雕花覆锦的圆角椅上,长长的猪腰子脸满是疲倦之色,眼皮微微的耷拉下来,却掩饰不住眼球上布满的血丝。

  作为一个帝王来讲,其实神宗皇帝还是勤于政事的,尤其是在当今两国交战时候,每日初了批阅各地的奏章条陈,还是要十分小心在意的斟酌前方的战事,费心费神的调兵遣将筹措粮草等一应的前方均需。

  奈何如今的大宋王朝早已经露出了颓势,尤其是财政方面,两淮大灾之后全国的赋税几乎减少了三成,要不是吕嘉问这个商贾出身之人精打细算的在犄角旮旯里搜刮,朝廷的财政更是捉襟见肘。

  神宗皇帝已经第三次削减了皇家宗室子弟以及皇宫大内的用度,最大限度的腾出些银钱粮秣来支持大宋开过以来前所未有的武功之鼎盛!

  确实是如此的,如今地局面对于大宋来说真的就是一片大好。

  契丹人的进攻势头已经被遏制,而且敌人的背后又有女真人在捣乱,大宋甚至不必如何锐意的进攻。只要牢牢的防守,尽一切可能的利用坚固防线,就可以消耗契丹人本不丰盈地国力。到辽人支撑不住的时候,就可以展开大规模的反击,不仅要把契丹人打回北地,更是要收复幽燕之地,完成当年太祖太宗皇帝想完成而没有完成的大业。

  到那时候。大宋武功将成鼎盛,官家的威望将直追开国地太祖皇帝,百年之后入得景灵西宫享受子孙万代香火供奉也是水到渠成。

  景灵西宫还有最后的一个位置,神宗皇帝一直就以为那个位置是为自己预留的,只是从来没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抱负罢了。

  如今终于有了这样的机会。自然是要不惜一切地争取,让自己和太祖皇帝一样,和赵氏始祖一起享受后人敬仰,名留青史!

  赵煦实在是个很懂事的……孩子,很是乖巧的坐在绣墩之上。起身搬个坐器给司马光,极是谦逊地说道:“司马大人安坐,便是于我说道说道当今的天下大势的吧。”

  要说身份尊贵。司马光自然是不及延安郡王赵煦。但是大宋的体制和满清不同,没有皇子“办差”的惯例,所以在很大程度上赵煦只是一个有职无权的摆设人物。司马光虽然只是个同枢密使,其职权也比赵煦大的多了的。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