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主席,这坐龙床是要当皇帝的。”李明仁强笑着说道。
“你这话就不对,”陈克纠正道,方才说漏了嘴,怎么圆都是不合适的,剩下的只有一件事,把同志们的思路拽到陈克的思路上去,“现在满清的鞑子皇帝这不完蛋了么。也不知道溥仪那小家伙是不是每天还坐龙床。不过就算是坐了龙床又有什么意义。他还能继续当皇帝?还是说天下就把他当皇帝看了?袁世凯现在也没有搬进紫禁城去住,也没有坐龙床,但是袁世凯照样当总统。”
被陈克这么一说,龙床和紫禁城的在人民党年轻同志心里头的地位就大大下降了。是不是占据了紫禁城,是不是坐过龙椅,甚至是不是曾经挂着皇帝的名号,并不重要。眼前的满清皇族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以后中国再也没有皇帝了,这紫禁城改成博物馆是最合适的。等咱们解放了全中国,就这么干。”陈克笑道。
“陈主席,以后咱们真的要解放全国么?”黄玉玥抓住时机问了一句。
“当然,满清垮台只是前一个革命阶段中标志性的事件。对于咱们人民党而言,革命只是刚刚开始而已,同志们要继续努力啊。大家赶紧把自己要拜访的人商量着给列出一个清单,然后分别去拜访。”陈克说道。
陈天华知道此时已经是时机,他恰到好处的说道:“接下来我要把咱们收集的北洋的官员情报资料给大家看。这是需要保密的内容。同志们看了之后就不要出去传。”
工作被重新拉回正规之后,再想询问陈克与紫禁城的关系也没了时机。至少工作量颇为不小,厚厚几摞子文件被搬进屋子之后,年轻同志就被这些资料给唬住了。
对于陈克是不是做过龙床,陈天华毫不在意。对他来说,陈克是人民党的领袖,而且陈克始终坚持着人民党的革命纲领。这就够了。就如同陈克所说的那样,这时代已经不是帝制的时代了。谁也不可能逆转这个潮流。连陈克也不行。
在年轻同志们开始翻阅文件的时候,陈天华拉着陈克到了外头。陈克以为陈天华也要问紫禁城的事情,却没想到陈天华开口就问道:“陈主席,你并不看好袁世凯么?”
“星台,这外交的事情,我们也是得在不断接触中才能知道对方的具体反应。袁世凯会不会接受咱们的建议,或者说他到底有什么打算,靠猜是猜不出来的。”谈到工作上,陈克又恢复了平素里井井有条的模样。
陈天华微微点点,“我看了你给英国人的方案,为什么我觉得文青你把洋鬼子看的这么良善呢?”
陈克笑道:“这件事我说过多次,洋鬼子万里迢迢跑来中国是为了求财。而我们现在也需要和他们做买卖。生意就是生意,我们没有必要说什么瞎话。我们人民党对外经济政策现在就是这么一个主张。”
陈天华对此并不太能接受,“如此公开的把自己的主张提出来,这就跟事先交出底线一样。谈判的对手岂不是可以直接冲着底线而去么?”
“矛盾斗争是必然的,在很多时候不得不采用强制手段,乃至于战争手段,这也是必然的。星台,谈判与谈和是两码事。谈判只是开诚布公的表达自己的立场的方式,而不是解决问题的做法。”
“如果是这样,那就没有问题了。”陈天华确定了陈克并没有丝毫放弃的军事斗争的想法之后,也就完全放下了心。
袁世凯得到人民党代表团四处行动,到处拜访中央官员与在北京的国会议员的消息之后,真的是大吃一惊。在这个关键时刻,人民党不仅不说继续与袁世凯合作,反倒四处游说活动。这到底是有什么打算呢?
这些消息还算能让袁世凯接受,得到陈克前去东交民巷拜访各国使团的时候,袁世凯知道陈克已经识破了自己的打算。袁世凯在屋里面来回走了几趟,对侍从说道:“叫赵秉钧过来。”
陈克知道自己拜访各国使馆会引发问题,不过这也不可能让陈克改变计划。无论如何,外交就是外交。提起民国外交,就要提到东交民巷。
东交民巷可是条老街道。在元朝时,东交民巷和广场西侧的西交民巷是连在一起的一条胡同,名叫“江米巷”。由于当时这条胡同有元代控制漕运米粮进京的税务所和海关,因而成为南粮北运的咽喉要地,因而得名江米巷。元大都时,皇城的东墙外,有一条水路,1292年开凿通惠河连接南北大运河,当时的运粮船直接停泊在城外的船板胡同一带,人们就地卸粮售卖,于是形成了粮食买卖一条街。
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后,根据清政府与英、法、美、俄签订的《天津条约》中相关条款规定1861年3月英国公使正式入住东江米巷的淳亲王府(当时名为梁公府,系康熙皇帝第七子铁帽子醇王允佑的府邸);法国公使正式入住安郡王府(当时名为纯公府,系努尔哈赤之孙安郡王岳乐的府邸);美国公使进驻美国公民DrS.SWilliam位于东江米巷的私宅;而俄国公使则入住清初在这里修建的东正教教堂俄罗斯馆。
随后各国公使馆均选择东交民巷一带作为馆址,到1900年义和团运动之前这里有法国、日本、美国、德国、比利时、荷兰等多国使馆,义和团运动爆发后,这里因为洋人糜集清朝末年东交民巷被作为攻击的重点,曾有童谣念道“吃面不搁醋,炮打西什库;吃面不搁酱,炮打交民巷”,前者指的是位于北京西皇城根的西什库教堂,后者即指东交民巷。1900年义和团运动之后,根据《辛丑条约》的规定东江米巷改名LegationStreet(使馆街),其在中方绘制的地图中则正式更名为东交民巷,成为由各个使馆自行管理的使馆区,清政府在这条街上的衙署,仅保留了吏、户、礼三部和宗人府,其余尽数迁出。随后在这里出现了英国汇丰银行、麦加利银行,俄国俄华道胜银行,日本的横滨正金银行,德国德华银行,法国东方汇理银行等外资银行,还开办了法国邮局、医院等设施,并出现了大量西式建筑。这块使馆区在辛亥革命后一直保留。直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除德国意大利等轴心国外交官移交给国民政府。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