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赤色黎明_绯红之月【完结】(1275)

  既然要救中国,也就不用考虑什么自身的损失了。如果不能态度坚定的在这大是大非的问题上贯彻到底。那么陈克和汪精卫还有什么区别?汪精卫的南京政府至少名义上可不是日本国,更不是日本的殖民地。法理上,汪精卫的南京政府也是独立自主的政府。

  让人民党北京谈判团声称人民党需要十万人才能开始进攻青岛,这不过是一个烟幕弹。陈克真正准备动用的兵力只有三个团以及附属的炮兵,共一万三千多人。

  通过信鸽与电报的通告,人民党情报机构完全抛下外衣,公开活动。已经有人接住了人民党前锋。住宿点还可以在野外,但是粮食、饮水就不可能让部队在野外自己解决。必须有人安排引导才行。紧张的准备持续到了7月10日,人民党大部队终于赶到了。

  战马冲击要塞就是个笑话,庞梓的骑兵师现在变了运输队。五千多匹战马全部驮了物资装备,山东军区副司令蒲观水亲自带了步兵与之一同行军。

  陈克本想亲自指挥这次战斗,但是军委一致反对。蒲观水说的很明白,“陈主席,你的工作不在战场上,你的工作是指挥我们作战。关于部队进攻的方式已经讲的够明白了。部队平素里头的训练也有足够的水准。请您留在这里指挥我们把。”

  蒲观水的态度代表了大部分指挥官的态度,这次攻坚战的残酷程度陈克已经讲的很明白了,所以同志们反倒格外希望能够向陈克证明,自己的确能够完成任务。攻克青岛要塞再残酷,也毕竟不是决定人民党生死存亡的战斗。没理由让陈克亲自上一线指挥。

  几天的行军之后,部队极为疲惫。战士和低级指挥员们在规划好的地区埋锅造饭,进行休息。中高级指挥员集中在一起召开前线委员会的军事会议。驻地在青岛市西北位置,距离市区有十五公里的距离。正好在德军的炮兵射程边缘外面一点。理论上德军还是有可能炮击击中驻地边缘的,不过这就需要德国人有上帝的保佑才行。

  蒲观水根本不在乎这点子风险,的声音十分响亮,“同志们,咱们一直吆喝着要解放全中国,现在就到了证明的时候。全中国都在看咱们打的怎么样。看咱梦有没有这个能力打下青岛要塞。该说都说过了,这场战斗不是野战,拼刺刀没用,大家就得用命来垫。所以我强调一下战场纪律,凡是有畏敌不前,不服从命令的,由各级指挥员和政委立刻执行战场纪律。一路之上该进行的动员我们都动员过了。德国鬼子要抢占咱们的土地,咱们就要和他们拼到底。同志们对此还有什么问题没有?”

  这是部队第一次与洋鬼子作战,指挥员们的情绪都很激动,听了蒲观水这话,所有指挥员和政委们自然不可能有任何畏惧的情绪。

  “放心吧。我把遗书都写好了。”

  “训练这么久,部队都有信心。”

  ……

  年轻的军人们目光明亮,根本没有丝毫退缩之意。

  蒲观水其实也不想说这么多,他作为这次战役的总指挥,对要面临什么是极为清楚的。

  “今天就已经有人开始疏散青岛的群众。明天上午,试探性进攻就开始。德国人现在兵力少,只有不到1500人。他们势必依靠大炮来抵抗咱们的进攻。哪怕是给他们自己壮胆,他们也会猛烈开炮。各部队都要有这个心理准备,进攻一开始就没有什么前线后方的分别。只要德国人看到咱们部队的踪影,他们就会开炮。各部队的运动将遇到极大的危险。”

  这方面的讨论已经很多,蒲观水描述的局面根本不新鲜。

  “我们要发挥的是咱们人数上的优势。只要能炸开一个口子,咱们能够冲进要塞里面,咱们的部队十倍于德军,而且这些德军大多数都去操纵大炮了。在各个炮位上,他们根本没有系统的抵抗能力。大炮都是对外的,只要没人操纵,其他同志面对的敌人威胁立刻就小了。所以各路部队一旦炸开一个缺口,不用等待其他部队跟进,而是立刻突入要塞进行战斗。而其他部队尽量能够分头炸开要塞,冲进去战斗。而不要放弃自己的进攻路线,想别的突破口进攻。咱们人多,多路进攻之下,敌人顾此失彼,这样机会反而更大。”

  “那炮兵支援呢?”庞梓问道。

  人民党缺乏重炮,就现在的局面来看,能生产大口径重炮用的炮钢还得个好几年甚至十好几年。但是没有炮兵,青岛要塞是绝对拿不下来的。没良心炮这种抛掷炸药包虽然需要的条件简陋,不过也需要非常靠近敌人才行。这对于青岛要塞这种现代化的防御体系根本没用。

  庞梓指的炮兵支援是指人民党研发的新式装备“火箭弹”。

  对陈克来说,一战前的军事工业并不需要规模必须以万吨起,精度不需要必须到纳米级,结构深度不需要必须到量子级。这些大可在工业发展过程中逐渐解决,关键是一种思路。俗话说“兔子不土,战斗力五”。这在火箭弹上就表现的极为明确。火箭弹整个就是个一次用拼装货。组件全部是金属壳与火药,唯一算得上精细的就是使用丝绸来包裹药柱。基本原理和二踢脚没有太大区别。射程四公里,精度在五十米上下。

  说起其科技含量会让欧美工业界捧腹大笑的。可是这么一个东西却采用了标准的模块化设计。在研发的时候,细化的说,总共投入了三十几个单位。拿外壳来论,先是钢铁厂轧钢车间生产的铁皮外壳。后来就改了电解铝厂的铝制外壳。再后来又改回铁质外壳,再后来后是把这个交给了耐火材料厂去尝试解决。最后才暂时确定为一种铝壳加陶瓷内衬的复合外壳。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