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即便英国公使馆不知道这句话中国话具体怎么读怎么写,他们也完全理解这个道理,而且懂得如何实施操作。对待北洋袁世凯实施“拖”的方法。既然北洋已经有了加入协约国的打算,那必然是有求于英国。把“加入协约国”这个胡萝卜吊在北洋政府面前,北洋这头驴也只有乖乖往前走一条道。
但是北洋既没有连续派人到英国这里询问,也没有托人从英国公使这里寻求信息。就如同一切没发生过一样,北洋完全克制了自己的行动,不采取任何过激反应。英国决定先晾北洋一段时间。即便英国人不动手,人民党也会向北洋步步紧逼。但是过了将近一个月,英国人失望了。人民党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在北方既不挑衅也不示弱。倒是在南方,人民党的军事攻势直接把法国人拉下了水。局面的变化之大让英国公使觉得需要从长计议,他说着一番外交界的套话,好不容易送走了法国驻华公使。
对最近局势的变化,英国公使馆上下都觉得非常棘手。英国毕竟是个岛国,不与德国直接接壤。法国与德国既接壤又是世仇,全部力量都放在了与德国的战争中,英国必须支持法国在一线与德国人作战。
“汉弗莱爵士,就你的观察,人民党到底有多少军队可以投入战争?”英国公使馆的人员忍不住再次询问了这个问题。北洋的一百多万军队分布在中国东北、河北、陕西、山西以及南方的福建与浙江等地。从战略形态来看,北洋军可以在上千公里的战线上对人民党发动规模宏大的攻击。
所以除了已经确定的人民党60万军队,英国方面很想最终确定人民党军队数量,例如这次攻下湖南之后继续进军广西,最少要动用超过十万的军队。人民党的兵力调动会在战略部署上造成什么样的空缺?
汉弗莱爵士对此也很难回答,人民党的军队总给他一种始终用不完的印象。只要需要军队出现的地方,总是能集结起数量庞大的人民党军人。沉吟了一下,汉弗莱爵士根据英国搜集的情报,以及自己的推断说道:“我估计最多能有一百万。如果超过这个数量,人民党的武器装备无法满足。”这也是相当合理的推断,人民党进口的钢铁生产设备如果半负荷运行,大概一年可以生产95万吨钢铁。英国公使馆认为人民党的技术水平至多也就是这个水平。再把人民党投入铁路建设的钢铁刨除掉,能够武装一支百万大军也就是极限了。
继续根据其他情报来计算,当下站到人民党对立面的中国各个势力能够凑齐的军队数量大概在280万到320万之间。如果北洋能够完成自己的扩军到240万的军事计划,那么这个数字大概能够达到360万。至少在军事力量上,360万对100万,胜算无疑在360万一方。
“如果实在不行,我们还可以让日本出兵。”英国公使提出了这个意见。
对待日本,英国亚洲负责方面只是提出要求日本兑现对协约国的承诺。英日同盟是一个军事条约,不牵扯经济。日本到1914年还欠了英国官方几亿英镑,欠其他银行以及公债的款项同样数额巨大。除非日本此时放弃英日同盟加入德国一方,否则的话这些欠款就是绑在日本脖子上的狗链。不管日本心情如何,都得跟着英国步调走。
汇集了所有的数据之后,掌管东亚的英国驻华公使馆大概决定实施自己的计划。正在讨论的时候,驻华公使馆却收到了英国国内的电报。有了海底电缆之后,中国到英国的信息传输畅通很多。英国驻华公使在1914年11月1日收到的国内指示总结起来有三个内容。
一、不得使用英国在远东的海军力量阻止中美贸易。
二、同意中国政府(北洋政府)加入协约国。
三、尽快稳定亚洲局势,加大英国在亚洲的采购规模。
英国公使馆对这三条命令相当反对,即便是最能接受的第二条命令,同意中国政府加入协约国,他们也觉得英国国内处理方式过于简单粗暴。如果进行精妙的谈判,充分利用当下的时局,完全可以利用北洋与日本的矛盾获得更多的利益。而英国国内的立场完全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这与英国搅屎棍外交风格完全背道而驰。
公使馆上下官员也大概能够想到英国国内的想法,这个时代亚洲只有三个独立国家,中国、日本、暹罗。三个国家都聚集在远东这么一个鬼地方,矛盾复杂,野蛮落后。与其利用矛盾,还不如彻底抵定局面。毕竟英国也没想到欧洲战事远比想象的更艰难。赶紧把远东各国拉上协约国的战车也能减少俄国的后顾之忧。而且英国国内对人民党的感觉并不算差,作为英国在远东的第一大贸易合作伙伴,来自远东的利润对英国不是无足轻重的。
至于人民党吆喝着收复中国主权,英国自布尔战争之后,正在进行一场全世界范围内的力量收缩。英国国内考虑的是一个稳定的远东,是一个有利于英国帝国构架的远东。能把中国变成殖民地最好,即便是中国收回了全部主权,只要这个国家是真心愿意不断与英国扩大贸易往来,并且接受英国在远东力量主导地位,英国也能够接受这么一个中国的存在。
布尔战争打空了大英帝国的国库,现在已经不是顾及面子的时代。应对威廉二世野心勃勃的挑战,英国如果输掉了这场战争就输掉了一切。到了那个时候别说远东了,英国会彻底失去对欧洲的控制。所以英国不愿意在远东投放一丝一毫的兵力。面对大英帝国的颓势,英国驻华公使馆的官员们一阵唏嘘。如果是以前的话,整个世界哪里有混乱,哪里就有英国这根搅屎棍的身影。即便有些地区没有发生混乱,英国搅屎棍为了自己的利益,也会插进该地区搅和一番。和现在极度紧张的英国国内政府相比,那好时光令人无比怀念。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