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赤色黎明_绯红之月【完结】(1975)

  完成这单生意花去了一个月,技工与工程师不肯去遥远的中国。蒲观水就改换了一个合作方式,不再雇佣德国人去中国,而是由中国派人来德国学习,在学习交流过程中,中方提供费用。

  这些技术也谈不上是多先进的技术,不过中国在铁路设备生产方面的确积累了大量的问题,除了自己研究之外,直接从德国学习也是最好的办法。

  德国方面收到了人民党提供的法国银行的支票之后,立刻派人兑现了支票。负责人拎着装满了法郎的皮箱回到委员会,打开皮箱的时候,尽管这些人都不是没见过钱的家伙。但是在这个危机时期,到手了这么多非德国马克的现金,的确如同一颗定心丸般令他们安了心。

  第一单买卖都是用来确定交易方式,以及交易信用。这扇门一旦打开,后续就变得轻松起来。

  德国在战争中大量使用潜艇,人民党与这个委员会经过好一番讨价还价,总算是得到了德国潜艇的图纸,以及一部分生产技术。交易又定在了瑞士银行,这次交易额度比较大,瑞士银行没有那么多现金,只能把中国的钱划进了德国的秘密账户。

  这下德国人真正有了信心,委员会与蒲观水在炮钢生产进行了磋商。但是德国人开价太高,蒲观水干脆利落的拒绝了。人民党可没有那么多钱浪费在这种事情上头。最后双方商谈了民用发电站的合作意向,德国方面愿意派遣人到中国进行发电站技术的交流。

  蒲观水也不愿意在德国留太久,他第二次来德国的时候还是夏末,现在马上就是1921年元旦了。带着还算是丰厚的成果,把其他的工作交给留在柏林的秘密代表与德国的秘密委员会继续磋商。蒲观水准备登上回国的客船。

  “蒲司令员,接下来和德国谈关于造船技术转让问题的要点在哪里?”临行前中国秘密联络员请示道。

  “国内现在正在拼命积攒经验,会把生产中遇到的问题整理汇总起来。需要的内容我们会列出一个单子出来,你现在先在德国参观。尽量把德国人的底细摸清楚,具体需求我们会通知你的。”蒲观水叮嘱道。其实他也没有什么特别针对性的需求指标,人民党工业建设思路颇为简单,就是全面开花。以钢铁为例,各种性能的钢铁与合金钢,国家大实验室除了自己建设了实验室研究之外,还在好几个大学里面建立了实验室,一个一个比例配方的去生产。研发出来的样品经过各种参数实验后,如果满意的,才会交给其他几个实验室去做实验。最后才会交由国家大实验室对其进行重复实验,以确定实验数据没错。

  这是一个极为消耗时间的工作,即便是在实验室中筛选出了令人满意的配方,想从实验室生产转化成大批量生产,同样需要相当的投入。也就是在这个阶段,才需要引进外国的先进经验。引进是必须的,不能傻乎乎的引进是更加必须的。

  不仅仅是在德国,中国在世界主要工业国都派遣了与之相似的技术搜集团队。蒲观水在努力鼓励同志们要对未来的工作有信心的同时,他的内心却并不像外表看上去的那样有自信。作为一个懂行的内行,军事工业建设需要多大的努力,蒲观水并没有盲目乐观的想法。

  就在蒲观水正要登上舷梯前,突然有人喊住了蒲观水。警卫员警觉的挡住了蒲观水,这才扭头看回去。却见来的人是德国秘密委员会的一员,那人看来跑的颇为着急,顺着呼吸带出的水份在冷空气中凝结成比其他人稍微明显些白雾。

  好不容易挤到蒲观水身边,他人低声说道:“委员会想和您再磋商一件事。”

  “是哪方面的问题?”蒲观水心里面倒是更想早一些回到国内。没有更加具体的技术项目列表,谈判实在是事倍功半。

  “不知道贵国对大型军舰建设有多大兴趣?”委员会的成员问道。

  “难道你们愿意在焊接技术上与我们合作么?”此行前,人民党明确提出的一个非常需要注意的技术就是焊接技术。然而在谈判合作过程中,蒲观水判断当下远没有到这种合作的程度,所以干脆就没有提。

  委员会成员眉头皱了皱,停了片刻才说道:“如果贵方对这方面的确有兴趣的话,我们还是可以商量的。”

  心里面依旧对这话很是不相信,但是衡量了片刻,蒲观水决定还是在留在德国几天。

  第二百三十八章 飞来的买卖(五)

  1921年1月6日,蒲观水面对德国秘密委员会的委员们大声说道:“诸位委员,中德两国相距遥远。如果想让我们之间的普通交易有利可图,那就只有一个办法,造出更巨大的货轮在两国之间通商航行。当然,关于诸位质疑我们造船能力的问题,我也承认,你们的质疑的确没错。现在我们不要说战列舰,就连巡洋舰都造不出来。但是这不等于我们就对此甘于现状,也不等于我们就只能依靠进口来解决问题。”

  会谈的气氛已经陷入一种很不愉快的地步,德国委员们希望的是能够从中国大捞一笔,不管德国人合作的愿望是如何急迫,真正让德国人摆脱对中国的轻视也绝非一朝一夕的事情。蒲观水受够了德国佬的胡话后,终于忍不住起身表明态度。

  “我们中国有将近六亿人口,而且就现在看,未来十年内,中国人口或许就达到了德国的十倍之多。我们的政府砸锅卖铁也要在全国推行义务教育。这意味着,未来十年我们的小学毕业生将是德国的十倍,初中毕业生将是德国的十倍。未来二十年中,我们的高中生,大学生也将是德国的十倍。时间越久,中国的优势也将越大。在这点上,时间是站在中国这边的。有这样充裕的受过教育的人力,我们推动科技进步仅仅是个时间问题……”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