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一辉起身从墙上把一副世界地图给摘下来铺在桌上。“如果未来日本政府有足够的控制力,或者根本没有控制力。那么战争就会在旅大地区爆发,经过一番劳民伤财的战争,打到中日双方有一方财政支撑不住为止。当然,我个人认为日本会先支撑不住。因为有英日同盟的存在,中国不会主动进攻朝鲜。在国际利益方面,人民党精明的很。”
说完了旅大的事情,北一辉的手指从旅大移到了朝鲜地区。“对日本来说,最糟糕的情况是政府有一定的控制力。旅大地区的战争失败之后,政府没有陷入一片彻头彻尾的混乱,而是达成了共识。战争规模必然扩大。驻朝鲜军应该没有力量从朝鲜进攻中国,最大可能就是海军炮击中国沿海城市,拦截中国商船。这样的变数就连英日同盟都护不住日本了。英国人是要靠英日同盟稳住远东局势,而不是替日本撑腰。即便英国拉偏架,也不可能为日本而向中国宣战。而日本一旦对中国本土采取军事行动,中国军队就一定会打进朝鲜。等日本驻朝鲜军全军覆灭之后,这场闹剧就结束了。”
大川周明此时脸上已经不是焦急而是呆滞。北一辉的预言听起来合情合理,同时又荒谬绝伦。且不说北一辉坚持认为日军必败,而且对日本赖以为心理安慰的英日同盟也没有任何赞同。听北一辉的话,日本在战前就已经失败了。他瞅瞅北一辉,再瞅瞅冈村宁次,想说话却张口结舌的说不出什么。大川周明曾经认为自己了解北一辉,现在他发现自己大错特错。
冈村宁次仔细的看着地图,目光在旅大以及朝鲜两块地方来回巡视。最后他收回视线,认真的问道:“请问北君,您认为中国已经做好了所有战争准备了么?”
“绝对已经做好。这点毋庸置疑。”北一辉完全没有欺骗的打算,好不容易遇到一个聪明到肯说实话的日本人,北一辉根本不想再用什么假面具来掩藏自己的想法。
冈村宁次再也没有去看地图,他起身对北一辉微微鞠了一躬,“感谢北君不吝赐教。我这就告辞了。”
北一辉也站起身,“冈村君,不知那几位被关紧闭的年轻人……”
“我回去之后会命人把他们放了,他们什么都不肯说,我也没什么继续关押他们的理由。”冈村宁次答的轻描淡写。
“万分感谢!”北一辉也鞠躬致意。
“北君没有去上陆大实在是太可惜了。”留下这么一句话,冈村宁次告辞走人。
第十一章 关东之殇(十之下)
冈村宁次是个很聪明的人,聪明人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该说什么,而很聪明的人知道什么时候根本不该说话。作为陆军中的中国通,在参谋部又负责了近期的镇压异端思想的任务。若是别人与北一辉深谈之后,要么立刻想办法干掉北一辉,或者兴冲冲的去向陆军部献策。冈村宁次却没有这么做,他仿佛从来没有见过北一辉般继续自己的工作。对于军中异端,冈村宁次是吓唬为主。抓是要抓一些的,却是抓了之后稍加训斥就放了。对于冈村宁次来说,这种棘手的工作却是他未来谋取好处的捷径。
陆军部当然不知道“天保钱”组出身的冈村宁次居然在这么干,桂太郎早已经死了,桂太郎的老师山县有朋也已经去世,现在执掌陆军部门户的已经是田中义一。田中义一不仅是个有名的军人,在政治眼光上也颇有独到之处。
陆海军之争到现在已经到了几乎白热化的地步,高桥是清之后的首相山本权兵卫是海军部的人,也是曾经被山县有朋狠狠整过的一个人。1913年底海军部贪污的“西门子事件”极大打击了海军的势力,作为提拔东乡平八郎的日本海军元老,山本权兵卫本来没有参与此事,结果还被编入预备役。海军派遭到了沉重打击。
然而中国的崛起倒是挽救了海军派,陆军遭受一系列战败后,高桥是清上台。上台后高桥是清整顿日本秩序,压制陆军的派系,甚至准备动手取消日本的参谋本部。虽然最后没有办成此事,但是陆军部势力也遭到了极大削弱。本来内部一片混乱的陆军部最后终于被迫选出了新的领袖田中义一。
田中义一并没有直接掀起与海军部的对抗,而是选择了近乎“偃旗息鼓”的政策。不主动挑事,不主动扩张陆军部的力量,也绝对不作出让步。这就是田中义一选择的方略。
在旅大问题上,田中义一勒令陆军部上下绝对不准发言。旅大是海军基地,是否放弃旅大本就是海军部的事情。陆军部上下原本对田中义一这么做很不理解,然而随着中国的强硬态度,日本民间对旅大问题有了强烈的反应。
费了千辛万苦攻下旅顺的是日本陆军,这是日俄战争后日本取得的战利品。现在竟然要乖乖交还给中国人,日本民间当然持强烈的反对态度。山本权兵卫内阁明知道守不住旅大,更不可能因此与中国进行全面战争。不过“舆论”在反对他们,日本扩张的强烈思维不允许放弃吃下的每一块土地。政府对此事也感到极为棘手。
面对政府的“沉默”,民间也没有别的办法,所以能与海军部对抗的陆军又成了人民期待的对象。不少年轻人开始向陆军部请愿,要求陆军部出面阻止政府向中国交还旅大地区。面对国内的这种政治改变,田中义一再次对陆军部下了严令,“绝对不许对旅大问题发表任何评论与态度”。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